博药访谈录 | 陈涛:如何啃下“复杂注射剂”这块硬骨头?
2023/2/21 15:50:20 药智网


随着国际医药产业格局的变化,新分子实体药物的探索发现越来越难,而仿制药竞争又越来越激烈,以给药系统为代表的复杂制剂在药物研发的布局中愈发重要。
其中,复杂注射剂是一类复杂的载药系统,具有“高”、“精”、“尖”的特点,包括脂质体、微球、纳米晶等。与普通注射剂相比,复杂注射剂具有靶向性、减少给药次、延长药物生命周期等临床优势和市场优势,还具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国内外制剂开发的热点之一。
但正是因为高技术壁垒,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复杂注射剂临床转化率和临床成功率均较低。
药企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啃下“复杂注射剂”这块硬骨头?对此,博药专访制剂研发专家——前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前力邦医疗产业集团总裁陈涛博士,分享复杂注射剂研发的经验。

陈涛 博士
您之前在国外高校、药企做科研,为什么在2000年选择回国做复杂注射剂?
我1983年留学加拿大,先后在Inex制药厂、UBC大学、Theralipids公司从事脂质体的递药技术研究。但主要是科研工作,对产品的选择话语权很少。
所以,在2000年受西安力邦制药创始人杨丰收邀请回国,加入力邦制药。在国内,我更能发挥自己的一些想法,更多地参与了企业发展方向、产品的选择。目前来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近年来复杂注射剂为何受到国内药企追捧?
近几年,我国深化医疗政策改革,在医保控费、“4+7”带量采购、两票制一系列措施落地后,仿制药利润空间收窄,药企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因此,一部分企业选择进入中药领域,一部分企业转型创新药和生物制剂,还有一部分选择了复杂制剂。
一方面,复杂制剂开发难度较创新药小,其API疗效明确,成功率更高。另一方面,复杂制剂有一定的壁垒和技术难度,进入企业较少,能够保持相对客观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当然还有一些企业随大流选择了复杂制剂。但需要注意,复杂制剂有一定的投入,还有一定的审批障碍,并非适宜于所有企业。
目前国内上市的复杂注射剂种类有限,原因是什么?
国内复杂注射剂品种较少,一方面与进入该领域的企业较少有关。过去,我国制药企业中大部分以普通仿制药为主,,愿意投入复杂注射剂研发的企业较少。
另一方面,与复杂注射剂研发成功率低有关。复杂注射剂之所以被定义为复杂,是因为它成分复杂、辅料复杂、工艺复杂。而国内企业又以仿制为主,一致性评价要求仿制药必须和原研药各项参数一致,因此复杂注射剂的复杂属性就导致了仿制成功率低。
复杂注射剂开发的难点有哪些?如何突破?
首先是制备工艺复杂
复杂注射剂是由多组分组装而成的一个颗粒结构,不管是微晶、胶束、脂质体、脂肪乳还是微球,都是颗粒状。颗粒状就意味着有一定的形态,不同的工艺形成的形态和粒径分布会不同,从而造成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不同,最终导致药效不同。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已有企业取得不错成果。例如,石药集团已有多款脂质体产品获批上市;绿叶制药的微球制剂也收获颇丰。
第二、药用辅料受限
复杂注射剂辅料多且复杂。例如脂质体用到的天然磷脂,从磷脂的来源、提纯、成分都非常复杂,不同磷脂对制剂的质量和最后的形态都有影响。
而我国的复杂注射剂以仿制为主,容易遇到辅料被原研厂家“卡脖子”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药企可以与国内的高分子或合成企业合作,通过仿制辅料及API,解决“卡脖子”问题,且有可能在国内形成自己的垄断。
第三、制药设备受限
复杂的工艺就要求有特定的设备。而我国这些专有设备比较匮乏。
对于新进入复杂注射剂的企业,可以选择与CRO/CDMO企业合作,他们往往与多家制药设备企业有联系,借助他们的力量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设备。
第四、国内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复杂的工艺还要求有专业技术人才,而国内能够进行复杂注射剂研究的人才也比较缺乏。
近几年,通过高校的培养,加上回国的留学生,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是我国专有的复杂注射剂研究人才仍是一大挑战。
第五、存在专利壁垒
复杂制剂的仿制,需要面对原研企业的专利保护。原研企业一般从产品未上市就开始全面布局,对仿制药形成了较高难度的专利壁垒,给复杂制剂的仿制带来极大困难。
为破解专利问题,可以采取“me too”策略,对原研合成工艺、中间体、晶型、制剂工艺、剂型、辅料等进行改进,以规避原研专利,并形成自己的专利壁垒,提升该药物的核心竞争力。

您认为未来复杂注射剂的发展趋势或者方向有哪些?
首先,复杂制剂具有靶向性更强、更长效等优点,在核酸药物等新技术药物方面展现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然后,以前开发的很多老药,由于制剂技术的限制,给复杂注射剂创新留出了很多空间。例如,将水溶性不好的药品改成脂肪乳、脂质体、微球等,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也能形成新的专利。
再者,在一些慢性疾病、罕见病、儿童用药方面,拥有长效、副作用小等优点的复杂注射剂也有一定优势。
最后,辅料的改变可以增强药品的靶向性,以及药械结合等新的给药方式也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脂肪乳制剂在解决API水溶性方面有很大优势;脂质体在实现靶向性、降低抗癌药物毒性方面优势显著;另外微球也是国内起步较早的一类复杂注射剂,技术壁垒较高,潜力很大。
对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药企,有什么建议?
复杂制剂由于竞争小、有一定利润空间,对企业的诱惑很高。
但是复杂制剂从产品的研发到生产,有一定投入和周期。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找准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量力而行,不可冒进。当然也不可裹足不前,要根据企业的资金、人员、产品线等的实际情况选择项目。
如果是中小企业想要进入复杂注射剂领域,且以仿制为主,可以优先考虑与CRO/CDMO企业合作开发。因为,产品从立项到上市需要多年时间,过早投入生产线可能会造成很大浪费;另外,近年来国家推出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也支持企业以合作方式开发药品。
例如,博腾等CDMO企业已具备了很强的研发生产和中试放大能力,与之合作,可以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不仅能减少前期的投入,多快好省地开发产品,还可以借助CRO/CDMO的研发经验和能力,来弥补企业在复杂制剂方面的缺陷,培养自己的队伍和实现产业化。
如果不想进行配方的改变,要尽可能地选择和原研一致的设备、工艺、以及辅料供应商,这样仿制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例如,氟比洛芬原研采用的是日本磷脂,在仿制时如果采用德国磷脂,它的粒径、质量都会不同,因为这两种磷脂PEG的含量不一样,形成颗粒的细微变化,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
但是国内的一致性评价政策要求复杂制剂完成完整的临床试验,没有任何捷径。与其按照原处方仿制,不如做“me too”,适当改变配方,从概念方式进行新的创新制剂开发,形成自己的专利,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外,做改良型创新药可优先选择在美国申报505b2,再由出口转内销,可能会事半功倍。因为美国对药品的审批相对更透明,申报时FDA可能会给一些很有用的建议,并且在美国申报505b2,可以免掉很多临床。例如,2015年,正是通过505b2的申报新药途径,绿叶制药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被FDA免除了II、III期临床,直接进入NDA申报阶段,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总之,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进入复杂注射剂这一领域。作为新进入的企业,应该从简到难,借助外力,形成自己的实力、自己的产品。对于想要长期在这个领域发展企业,一定要规划好后续的一系列产品开发,一个产品成功后,后续的产品的开发和投入会更顺利,成本也会大大地降低。
2月22日晚19:30,博药视频号上将进行关于“医药研发制造型企业数字化成长之路”的直播讲座,主要内容围绕以下三点展开:数智化医药制造业的趋势与洞察;博腾数智化实践案例分析;医药数智化的经验与总结。
本次博药直播间邀请到博腾股份数智化及质量管理专家喻咏梅担任主讲人,进行以《医药研发制造型企业数字化成长之路》为主题的直播讲座,就此展开阐述。
*本次主题建有专题交流微信群,技术交流可入群探讨

来源 | 博药(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
撰稿 | 小月石
责任编辑 | 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