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FDA高度关注:药企如何做潜在诱变杂质管理?
2023/3/27 18:49:00 药智网

     自2019年沙坦亚硝胺污染事件后,FDA 和 EMA 明显加大了对药品潜在诱变杂质的监管力度。不仅屡次发文至其监管的制药公司与 CDMO,而且为很多药物基质亚硝胺杂质设定了非常严格的 ADI (每日允许摄入量),例如18 ng/天。

     亚硝胺风波尚未平息,苯污染又成为了监管机构鸣响的另一次警笛。

     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很多物质都有可能是潜在诱变杂质(PMI),例如很多烷基化试剂,包括氯代烷烃,它们的使用,或者作为杂质产生于反应的过程中,都可能给药物带来PMI污染的风险。面对产品安全与PMI管理的可操作性,从业者需要一种合理的手段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着重介绍 PMI 的 purge factor与purge ratio 概念,它们的计算方法,以及随之而来的 PMI 控制方法。

     01

     什么是 Purge Factor

     Purge Factor (PF) 反映工艺降低杂质水平的能力。根据 ICH M7(R1),它被定义为工艺上游点的杂质水平除以工艺下游点的杂质水平。PF既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预测的手段实现(PS:需要提前强调的是,Purge Factor 和 Purge Ratio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文将具体介绍两者的差别和联系)。

    

     02

     Purge Factor (PF) 计算:基本原则

     PF的计算值是根据目标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或潜在诱变杂质(PMI, potential mutagenic impurity; 或PGI,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y)的自身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所处工艺的特征共同决定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是评价可以决定PF的清除程度的关键要素,例如它的反应活性、溶解度、挥发度,以及能够将其排除出体系的工艺操作,例如色谱纯化;

     第二步是根据这些特性,对他们进行评分;

     第三步是PF的计算,即将上述评分乘积;

     第四步对比所得的预测PF和所需PF阈值,以决定PMI最终污染产品的可能性。

    

     注:

     PMI的化学活性评分可分三个档次:1, 10, 100。该评分可以通过已存在的实验数据,或者参与评分者的知识体系决定。

     PMI的挥发度是基于所在溶剂的沸点与PMI的沸点比较给出的。

     PMI的溶解度是基于PMI形成于反应体系,因此会保留在母液这个考虑做出的,但要考虑以下因素(保守估计):

     1.PMI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反应结束时,或者workup时的情况可能不一致;2.结晶过程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PMI即便在母液中具有较高溶解度,也有可能与产物共同析出。

     以上的评分体系,大的原则倾向于保守估计PMI的PF。

     表1. PF评分系统ICH指南

    

     03

     案例分析:AZ9056醛

     制备AZD9056 HCl的工艺,使用了AZD9056醛作为反应物。考虑到这个反应物含有醛基,因此它可能成为最终产物中的PMI。该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AZD9056 HCl合成路线

     图片来源:Lhasa Limited

     第一步:还原胺化

     化学活性:100 (基于工艺控制,例如反应转化率)

     溶解度:1 (没有中间物分离过程,因此没有清除效果)

     挥发度:1(不挥发)

     第二步:HCl 盐分离

     化学活性:1

     溶解度:10 (目标产物AZD9056 HCl被分离,残余醛保留在溶液中)

     挥发度:1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反应物醛AZD9056之外,这个工艺中还产生了两个潜在的遗传毒性杂质:异丙基氯(isopropyl chloride)和AZD9056 chloride。他们都是烷基氯代化合物,因此从结构上看也属于PMI的行列,因此不能忽略,需要一并分析。

     对于这三个筛选出来的 PMI 的 PF 评分详情见表2。可以看出,AZD90956醛和异丙基氯都具有很高的PF预测值。前者得益于多重步骤可以去除,这也解释了越下游的PMI产生,其危险性就越高的原因,例如沙坦事件中的亚硝胺杂质,就是产生在化学反应的最后一步。

     异丙基氯尽管形成在第二步,但得益于其较低的沸点(因而挥发度得分较高),也取得了10000的预测PF。与此相反的是,AZD9056 chloride的预测PF只有3。基于此潜在的高风险,研发人员通过测量的方式获取了其更为准确的PF,其值为10。至于这个数值是否可以保证AZD9056 chloride的含量控制在相应的阈值之下,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以及该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量来进行评估和判断。

     表2. AZD9056醛、AZD9056 chloride和异丙基氯的PF预测

    

     如何为活性打分

    

     注:以上打分不仅要考虑反应过程,也需要将work-up步骤考虑进去。如果没有实验数据,也可以参考类似化合物或反应、参考文献,或者依靠专家经验。

     如何为溶解度打分

    

     04

     如何使用PF

     上文已经提示过,Purge Factor和Purge Ratio是两个既不相同又高度关联的内容。Purge factor的计算,可以说是为了引出Purge Ratio做铺垫,而后者将是决定应该采用何种策略管理生产工艺中引入或产生的PMI的决定因素。

     Purge Ratio 的定义是“预测或测量的PMI的PF与所需要的Purge Factor之间的商”。

    

     这个定义中又引入了一项新的内容,即:需要的PF。那么什么是需要的PF?

     简单地说,需要的PF就是保证最终药物中PMI含量达标的PF值。它的定义为:反应中PMI的最大浓度(ppm,比如PMI反应物完全没有转化,或者一个反应物完全转化为了一个PMI杂质的情况下的浓度)与API中该PMI所允许的质量标准(ppm)之间的商。

    

     在ICH M7: Control Strategy Option for Mutagenic Impurities一章中,对于如何控制PMI提出了四个选择,具体内容见下图。

    

     ICH M7四种PMI的控制策略

     从上图可以看出,四种选择是按照宽松度增加的顺序排列的。选择1需要在API中测量实际的PMI含量;选择2可以测量中间品,或者原料的PMI浓度,而且需要按照最终API的质量标准;选择3针对中间品,但可以放宽最高浓度限制,当然这是建立在对于工艺能力掌握的基础之上,以Purge Ratio作为依据进行的;选择4则无需做任何检测,这也是建立在对工艺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Purge Ratio达到一个标准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

     具体来说,1000是Purge Ratio的一个分水岭:如果Purge Ratio大于1000的话,可以按照选择4的内容进行PMI控制,即无需做任何分析;当Purge Ratio小于1000的话,则要根据情况选择1-3的内容进行PMI分析。其决定树见下图。在关键的杂质是否被清除的标准上,采用的正是Purge ratio大于1000的原则。

    

     是否需要测量PMI的决定树图

     05

     ICH M7关于PMI控制的示范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通过Purge Ratio的标准,来选择对于PMI的控制途径。

     假设有一个PMI物质X产生于某个工艺,而这个PMI的身份是原料(尽管PMI的名称是潜在诱变杂质,但如果反应物就是具有诱变性的物质的话,那么在毒理学家眼里它就是个杂质)。假设这个PMI物质X以1当量投入反应体系,并且初始浓度为106ppm。为了实现X在最终API中的含量小于TTC 100 ppm(The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毒理学关注阈值。如果人体对某种物质的暴露低于 TTC 值,则认为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非常低),需要104的Purge Factor (注意,是PF而不是Purge Ratio)。该值是通过106/100 ppm得到的(参加上文Eq. 2)。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算法中,假设了X完全保留下来,没有产生任何化学转化。这当然是一种最保守的估算方法,这个要求在上文也做了说明。为了实现1000的Purge Ratio (此处是Purge Ratio) 的阈值,预测出的X的Purge Factor(此处又成了Purge factor)必须大于107(即103=107/104,参见Eq. 1)

     如果预测的Purge Factor(PF)值大于107,那么便可以选择ICH M7中的选项4,即不用对PMI做任何形式的测定;反之,如果PF小于107,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选择1-3的选项(也有某些Purge ratio小于1000而选择选项4的情况,见下文),测量产品、中间品或者原料中的PMI含量:

     Purge Ratio>1000 (建议选择4)

     不必需要收集额外数据来证明PMI控制;

     在非商业API的监管报告中注明PMI “unlikely to persist(不太可能保留)”;在商业监管报告中,标明预测的PF和Purge Ratio。

     100
     无论商业还是非商业监管报告,都应该提供额外的实验数据(溶解度、活性和挥发性数据);

     无需提供PMI含量分析数据;

     在递交非商业监管报告中,呈递预测PF和Purge Ratio值;

     在商业监管报告中,呈递具体的PF计算过程,Purge Ratio计算过程,以及支持数据。

     Purge Ratio<100 (选择1-3)

     对于非商业化的API 生产,建议提供实验确定的PMI清除数据,包括PMI含量分析;

     如果Purge Ratio远小于100而仍然希望选择4的话,需要提供额外的实验数据以做支持;

     提交非商业化API的监管报告时,需要提供预测PF值过程的关键参数、Purge Ratio的计算过程,以及支持性的数据,甚至PMI测定数据;

     提交商业化API的监管报告时,需要提供上述的完整数据;

     如果数据足够充分的话,可以使用选择4,否则将采取选择1-3。

     Ref.

     Borths, C. J. et al. Control of Mutagenic Impurities: Survey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y Practices and 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Industry Alignment. Org. Process Res. Dev. 2021, 25, 831-837.

     Elder, D. P. et al. Is Avoidance of Genotoxic Intermediates/Impurities Tenable for Complex, Multistep Syntheses? Org. Process Res. Dev. 2015, 19, 1437-1446.

     Why you should consider controlling your potentially mutagenic impurities outside the lab. Lhasa Limited.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summer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张武龙 13368443108(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