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已被AI占领:AI仅30天开发出候选药物,满格的焦虑
2023/3/30 12:04:39 药智网

     近日行业内有媒体统计:“国内蹭AI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超越美国正牌的AI公司”。

     这反馈出了AI概念的“如日中天”和一种“内卷焦虑”,而这种焦虑则在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中尤为显著,其中典型是CRO公司。

     一则消息加重了这份焦虑。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与Insilico Medicine合作,利用名为Pharma的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平台,其中包括一个生物计算引擎PandaOmics和一个生成化学引擎Chemistry42。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HCC靶点—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治疗途径,并开发了一种“新型打击分子”,可以在没有实验确定结构的帮助下与该靶点结合。在30天内就开发出肝细胞癌(HCC)的潜在治疗药物,而且只合成了7种成分。

     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但AI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治疗途径,并设计了一个可以与该目标结合的“新型靶向分子”。

     Insilico Medicine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表示,当世界为艺术和语言方面的生成性人工智能的进展所吸引时,该公司的生成性人工智能算法成功地设计出具有AlphaFold衍生结构的目标有效抑制剂。

     01短期只有快,无法反驳的不成熟

     相比于3年前,当前的AI辅助药物研发更快、更成熟了。

     早在2020年,英国Exscientia公司开发了一种完全由人工智能设计的强迫症药物DSP-1181,在当时即将进入临床人体试验。得益于AI系统,其开发时间由四年半缩短至不到12个月。

     AI对于药物研发的巨大潜在价值,几乎肉眼可见。

     创新药研发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一是周期很长且各个环节复杂精细,二是研发投入高昂(1950年10亿美元可研发几十个药,2020年后10亿美元只能研发一个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发成功率在不断的降低。

     AI+药物研发,让市场看到了新药研发时间减半、成本减半的可能性,存在投资回报率翻倍空间的可能性,这将重塑创新药行业的投资价值天花板。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公司通过AI找到一种潜在的化合物,并不能保证科学家们理解疾病的生化特征,进入人体临床后存在很大的失败风险。”

     当前这个阶段,AI+药物研发并没有太多有力的证词,据智药局数据显示,2022年底全球有超过80个AI药物管线获批临床,其中41个处于临床一期,约占总数50%;其次29个处于临床二期,仅有5个药物管线推进至临床三期。

     在AI制药风光的背后,也有些管线逐渐消失在市场视野范围内。

     2022年7月,AI制药先驱Exscientia首个进入临床的AI设计的分子已经被住友方面停止研发,原因是临床一期的研究并未达到预期标准,同时另一与住友合作的管线DSP-0038也消失在官网。

     BioAge是一家用AI寻找与衰老疾病相关药物靶点的公司,曾开发一款PGD2-DP1抑制剂BGE-175,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后被用来降低COVID-19严重程度,其临床二期直到2022年6月才完成,到如今也未公布临床数据,该管线后来也从BioAge官网消失。

     市场仍然在期待第一个由AI辅助研发成功的创新重磅药物的到来。

     02CRO连互动易都要疯狂内卷,AI是救命稻草?

     或许成都先导自己都没有想到,挽救公司短期股价的竟然是Chapt GPT,公司乘风而上大谈DEL库+AI给市场添上想象空间,以至于一众股东果决的减持近20%的股份,堪称业内奇观。

     互动易上,大量投资者使出浑身解数提问相关公司的AI布局和合作。

     泓博医药:2019年就成立了CADD/AIDD技术平台。与深势科技展开合作,利用深势科技的Hermite药物计算平台,实现工业规模的先导化合物优化筛选,提升药物研发效率。

     药石科技:公司开发了基于该动态超大化学空间的AI先导化合物发现算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海量化合物空间中获取目标先导化合物,提高药物筛选的命中率,提升早期药物发现,降低早期药物发现的成本。

     凯莱英:公司设有智能制造技术中心,通过人工智能(AI)及数据科学为智能管理及制造赋能。

     皓元医药:目前公司已与一些AI公司形成战略合作,通过AI模式助力新药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推进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阶段的应用落地。...

     “不开源,那么就节流。”

     CRO们景气度不比从前,早前最被寄予厚望的前沿药物领域有ADC、CGT、阿尔海默兹病治疗,目前只有ADC能够保持高速增长;CGT由于商业化爆品管线较少和处于发展早期,未能为CGT CXO带来大量级的业绩爆发;而阿尔海默兹病治疗领域,几个确定性后期药物的一二供资格并未花落国内,miss掉了龙头药明早前的乐观预期。

     AI的热潮,给CRO们带来了压力。

     以国内AI制药龙头晶泰科技为例,与众多传统药企、Biotech达成合作,加速药物研发;如与加科思合作研发难成药小分子抗肿瘤新药,与华东医药合作抗肿瘤新药。

     再以斯微生物与百度研究院展开了的AI序列优化算法合作为例,针对新冠病毒mRNA疫苗,相关算法10分钟就设计出即稳定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又高的疫苗分子。

     另一面回到行业本质,CRO本就是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核心商业模式,AI的存在本就会对部分数据综合分析、统计预测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替代,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

     更焦虑的是,融资寒冬并未浇灭资本对于AI的热情,一大波的AI药物研发公司已经袭来。

     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44起,总金额为62.02亿美元(约人民币426.66亿元)。

    

    2022年全球AI制药融资TOP10图片来源:药智网

     结语:尽管市场一幅AI已来的景象,但一个产业的升华并不在短短的几天内,短期的疯狂可能带来“快速的崩塌”又回归沉静,只待未来某一个时刻破晓。

     来源 | 瞪羚社(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

     撰稿 | kris.

     责任编辑 | 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商务合作 |张武龙 13368443108(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