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你好吗
2016/8/4 羊爸爸中医育儿

最近,小生收到不少照片,一眼望去,说起来都是泪啊!因为这些照片,都是在讲述这一个事物——大便!对于小孩的大便,很多妈妈都会去观察,而且是过度的关注,其实,这不是好现象,中医讲究“中”,过度也是“病”。更何况,近期也有一些文章“谈”大便,小生看了一眼,若是按照上面的来讲,那绝大多数人的大便都不正常。为此,小生也浅谈一下大便,问候一句:“大便,你好吗?”
对于“大便”的认识,历代中医往往是在病理性上面,例如腹泻、便秘之类。至于生理性认识,是少之又少,在这里,小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各位看官,姑妄看之!
首先,大便是“排邪”。
大便是排泄物,其与“分泌物”一样,都是由体内产生,经过各种机制,排出体外。为什么要“排出”?因为其根本作用就是排“邪”!大便的排出,是体内与肠中的残渣、浊物要及时不断地给以清理,排出体外,才能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在西医学中,有“肝肠循环”一说,其是讲述胆汁循环的问题,但是,小生认为:肠道内的物质,包括中医所说的“邪气”,也会通过肠道重吸收,再次进入血液当中,到达身体各处。《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朱丹溪:“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所以,
古人说“六腑以通为用”,那肠道更是需用时时保持“通”的状态。换句话来讲,肠道一定要排空!


在目前的资料,其论点是:每天晨起一次,5分钟内排出,无残留便意,而且还要“一条便”约100克,多呈形如香蕉的条状,每条长度约10-15厘米,重量约100克,每次排2-3条。此是相当的苛刻的!
小生认为:不管大便的时间、次数,也不用理会大便的长度,只要排空即可,此时会觉得身体轻爽无比、腹中空空感、“无所苦”!这些,多是成人能觉察的到的。而小儿,主要是看有无“所苦”,此点需要大人观察:一是腹部不胀鼓鼓;二是睡眠好、精神佳;三是饮食佳。若是做到上面三点,即是达到正常状态。
此时,有的人会问:一天大便数次,都是不成形,也是正常?小生说:如果能达到上面三点,都不要过分处理!因为一天数次的大便、不成形,是身体需要,排出体内“邪气”,只要不是稀水样即可!但是,如果患者出现精神差,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差、哭闹等,即是一种疾病状态,需要诊治!


对于大便的性状,也是临床中听到妈妈们描述比较多的,有的说:宝宝大便很粘滞;有的说:孩子大便很松散,一冲就散了!反正,各种“经验”!
正常的大便性状,是条状软便不粘连;如果是糊状、没有干结成块的大便也属正常。如果平时多食肉类、高蛋白质食物,那大便会偏硬,近似黏土;如果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大便则偏软或成糊状,或者松散。
临床中,也有的妈妈说:小孩吃了菜叶子,拉出来也是没有消化的菜叶子!这种情况,往往都是脾胃偏于虚弱的才会出现,在调理过程中,不需要过度关注,因为过度是病!那是不是不给小孩吃菜叶子?不是的,一样要吃,用进废退嘛,在调理的时候,有蔬菜的摄入,对脾胃的恢复是有利的。至于大便干结,或呈羊粪球状,几天一次的,要结合小儿身体情况,看看有没有积食的存在,如果有,则需要中医调理!


清代曹慈山说:“养生之过,惟贵自然”。此处的“自然”,是顺其自然,正常情况下,不作任何的干预!如何才能做到“自然”?
一是有便不强忍。
“忍便”,是一种坏习惯,除了使得肠道中的“邪气”被吸收,还有,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便秘,到时候,人体体质也会变差。而小孩出现“忍便”,有可能是大便干结了,拉不出来,肛门疼痛,或者肛裂疼痛,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如此恶性循环。所以,当有便意的时候,就应该去大便,请你放下手头的“活动”,好好对待它!
二是大便不强挣。
在中医理念中,大便除了为了“排邪”,还是一种“泄阳”状态,也就是正常大便的维持,是需要消化阳气、气血为代价的!所以,排便时,强挣努啧,是会伤人体正气,西医方面,就是会过度增高腹内压,导致血压上升,特别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利,容易诱发中风病。
三是尽量不干预。
此中的不干预,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小孩偶发大便不成形,或者次数变多,此时应该从饮食当中找出原因,是不是吃了生冷的东西,或者水果之类!只要孩子“无所苦”,首先应该观察一两天,不需要马上“大刑伺候”——动用藿香正气液之类。如果是在服中药调理脾胃的过程中,有的患者会出现大便的变化,此时咨询大夫即可!另一个就是孩子便秘,或者大便干结,只要“无所苦”,吃喝撒睡四个方面正常,暂时不需要“开塞露”或者“蜜导”的干预。在“无所苦”时,而7天左右,那才进行干预。而感冒、发热的小孩,其在生病过程中或者治愈之后,不少会有便秘情况,此时暂时不需要干预,观察即可,等待体内肠道津液的恢复。
最后,做好生活与饮食。
平时,运动按摩可以起到疏畅气血,增强肠胃功能和消化排泄功能。成年人,可以可选用一些传统保健功法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而小孩,可以给予太极按摩、揉腹之类的方式。
此外,还要配合调摄精神,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合理,饮食多样化,多素少荤,粗细结合,不食生冷等等。
文:程刘海
编辑:郭莎拉
相关阅读
喂养误区之维生素(经方中医开讲)
亚健康(虚寒)体质调理套路
便秘救急:蜜煎导法
微课笔记 | 便秘的辨证施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羊爸爸中医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