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胃气,及中西方饮食 (及转载致歉声明)
2016/8/11 羊爸爸中医育儿
胃气的问题大概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注意的一点。先说说误区。
如果一个孩子吃得多,是否代表他的胃气强?
如果一个孩子冷的热的吃了一大堆,
也不拉肚子,是否说明他的身体好?
很不一定。

吃得多,也许是自然需要,也可能是胃火太大。
冷的热的狂吃,也许是天生胃气强,也许是自我保护的机制已经被破坏。
胃好比一口小锅,锅下面的火大了小了都不行。

胃就好比一口小锅,锅下面都要有点火吧。如果火没有或者太少,那么锅里的东西就不会熟。如果火太大呢,烧焦了。
这个比喻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大家理解。胃底是要有点火气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了。正常的情况下,人体会自我调节的。所以一个人每一天的胃口可能有些差别,这也是正常的。
小朋友属于震卦,这个在心气的部分讲过了。取雷山小过的卦象,胃都不是太强。多保护,少冲击。所以老话才讲,三分饥和寒。不是饿着孩子,而是不能使劲塞。如果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必然容易积食,而且损伤孩子的胃气。
现在的孩子胃气似乎比从前更虚了。
为什么呢,我的观察是,一方面和奶类制品的大流行有关系。奶类属于坎水,正常情况下是土克水,但水太强,也可能反制土。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西方人大量喝牛奶没事。我的感觉是和饮食关系大。西方人的肉类食品是以牛肉为主的。我们认为牛肉属于艮卦,对补胃有好处。而中国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是属于坎水的,貌似欧美人不太吃猪肉的。

据说德国、英国等地方也喜欢吃土豆,土豆也是补胃好材料。有人跟我吐槽说,英国人请她到家里吃饭,有道菜是煮土豆,还不加作料,得自己加盐加胡椒什么的。从美食角度来看,是挺悲催的。但从补胃角度来看,除了加胡椒之外,这种吃法很补胃,而且清胃火。
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的尖椒土豆丝,又或者酸辣土豆丝,虽然好吃,但是让太多火气入胃了。
顺便说一句,有没有筒子喜欢给孩子吃羊奶,或者羊奶做成的奶片之类的。我的观察结果是,这个东西不适合于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儿童。至于藏族等少数民族,我接触的少,样本数量不够,不敢断言。
羊是兑卦,且是很热性的。一般冬天非常容易怕冷、肺里寒气还多的筒子,我才建议冬天吃清炖羊肉。羊奶也含有这个特性,很容易造成肺热的。
有家长给孩子一边喝着羊奶,一边吃着清肺火的中药,这是什么style。

吃药太多,或者吃了虎狼之药
另一个造成孩子们胃气虚的普遍原因就是吃药的普遍。古人大概是穷人没钱看病,小病只好挺着,有钱人家呢,又能请到相对靠谱的医生。
万一请不到靠谱的呢,参见红楼梦里晴雯病了,宝玉的做法。他看见药方上有枳实、麻黄,就说:“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然后就另请王太医来。等王太医开过药方,宝玉才高兴了:“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了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都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
现在即使是中医,用虎狼药的也太常见了。现在的医生一天瞧太多病人了,和以前的太医们不一样。而且家长都希望速效。

希望大家能向宝玉筒子学习啊。
他虽然又啰嗦,又娘炮,但这个认识是对的。
话说古人真有趣,宝玉那会也就十几岁,这些医理也说得上道。红楼梦里还有一段说王夫人不记得一个什么药,宝钗就提示是天王养心丹,后来宝钗跟黛玉说的养生之道也有点意思,似乎是半个医生了。大概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吧,古人接受起来毫无违和感。
至于家长猛喂导致的胃气虚,太常见了。

小朋友们胃气虚的表现如下:
1、没有胃口持续一段时间了。即使面对好的饮食,兴趣也不大。但对糖类兴趣很大。
2、胃口特别好,饭量明显比以往增多很多,但有明显的口气。
3、晚上睡着之后容易翻腾。
4、过了口腔敏感期后,突然又开始常常吃手。
5、容易晕车,并且想吐。(晕车有两种,如果想吐是胃气的问题,如果不想吐,单纯头晕,是脑气的问题。后者在脑力工作者中很多,但小儿不常见,除非是被父母过分开发脑力了)
这是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比如找不到原因的突然特别爱哭(注意,不是所有的爱哭都和胃气有关,有些是心理原因,比如刚入园,或者家庭变故等等)。还有我写医贵明理那段的时候讲过的腿疼(如果不查根源,就算抽100次血,谁能想到腿疼和胃气有关)。
骨骼问题,强迫症与胃气的关系
小朋友的胃气问题比较好判断,成年人的就比较复杂了,我这里不详细说了,只是提示一点:有些看似是骨骼问题,其实是胃气的问题。
比如腰椎的问题,如果是骨头变形,除了考虑肾的因素,还要考虑约束坎水的艮土。这种情况敲敲伏兔穴,看看穴位有没有非常明显的疼痛感。

还有类似强迫症似的,明明刚刚关好门,突然就怀疑自己关了没有,必须回去再关一下。严重的,半夜三更都得爬起来看看车锁好没有,门锁好没有。这种也和胃气有关系。
注意,中西医的概念往往有交叉或者印证,但不一定完全重合。强迫症是西医的概念,不是所有的强迫症都是和胃气相关。比如有些强迫症类似于洁癖,这种跟脾的关系更大。
也有中医提出一些肾脏的极端病变,西医给换肾了,但其实是胃气的问题。但我没有亲手治疗过,所以不敢妄言。
怎么补胃?
第一是饮食倾向,小米,土豆(新鲜的,不要发青的,或者发芽的),牛肉,包菜,都是补胃好东西。但做这些的时候,不要加辣椒、醋或者香辛料。葱姜蒜尽量少,最好不加。[注:脾胃没长好的吃牛肉要谨慎,不好消化很容易积食]
其实白糖冰糖等糖类也有补胃的效果。不过孩子们都在千万百计吃上糖。这点无需我来强调了。妈妈们理解孩子的需求就好。麦芽糖也有补胃功效,但得按照古老制法才行,而且还得没有湿热的人吃才可以,所以不推荐了。
[注:糖多吃伤肾气坏牙齿,还是少吃为妙]
另外,糖类和其他产品复合之后效果会不一样。比如豆浆或者牛奶加糖,容易生痰的。西医取其成分,中医取其性质,所以结论不同。
第二是饮食禁忌,奶类制品请适量。一般的孩子适量用奶制品都问题不大,但大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生日里有“丙+癸”、“丙+己”,或者我提示好好养胃养脾的,尤其要注意。
第三,孩子出现胃气虚的表现,注意养胃。不要依赖于很香的饮食(容易油多香料多),甚至辣椒一类开胃的东西。
第四,有胃火的,请先清理积食,同时,调整家里的饮食习惯(这点最重要),不要吃上火的食物。如果能接受,可以多吃蒸煮的土豆,或者喝浓浓的土豆水,也是清胃火的办法。
注:
文中涉及到的卦象是关于周易中的古老智慧,也应用在中医的某些领域。有兴趣可以再深入了解。或者,直接跳过。
转载致歉公告: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碧草如茵讲故事”转载已获得如茵老师授权。原文标题《第七个故事,讲讲胃气,兼说说中西方饮食的差别》,2013年首发于李网的,2014年发于微信公众号“碧草如茵讲故事”。由于在8月9日的推送中没有完全注明出处,小编对以此带来对原著的不恭敬和的搅扰感到由衷抱歉。并感恩好文为妈妈们带去的正能量。

相关阅读
喂养误区之维生素(经方中医开讲)
给孩子吃清粥小菜,为什么反而营养充足?
视频 | 我为中医式喂养代言
一次积食开始的噩梦——【我是如何走上中医育儿之路的(3)】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羊爸爸中医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