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食用酸奶与发酵制品|中医解读
2016/8/21 羊爸爸中医育儿

     酸奶能不能吃?

     酸奶,传统上来讲,是西北地区的食品,是鲜奶发酵之后得到的。为什么西北地区吃酸奶合适呢?

     西北多高燥,就是说他的地域属性就是“高燥”。

    

     所谓“高”就是寒,所谓“燥”,就是气候干燥,津液消耗多。所以西北地区的食物呢,就要帮助人去对抗西北地域这种又寒又燥的偏性,使人的状态趋于“中和”(所谓“中医”,不仅仅是“中国之医”,更是“中和之医”),这个“中和”就是阴阳平衡。

     从物性上来说,对抗“寒”的就是“温”,对抗“燥”的就是“甘润”

     鲜奶的性质,是甘、温,稍微偏温性,比较滋润,适合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域环境所形成的,容易生寒生燥的体质状态。

     就如辣椒、花椒是四川地区的补品,奶就是西北地区的补品。西北地区饮食结构中,牛羊肉比例高,五谷比例低,也是因为牛羊肉偏温性,能量密度比五谷高,多食牛羊肉可以御寒。

    

     但即使是当地人,在西北地区,鲜奶、牛羊肉,吃多了也容易滋腻脾胃、生痰生湿、滞气化热。一个解决方式就是,当地人就用发酵的方法对鲜奶进行加工改造,制成酸奶,减轻脾胃的负担,同时帮助肉类的消化。(发酵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利用细菌,帮我们把食物进行预处理、预消化的过程。)

     经过发酵,鲜奶变成酸奶,奶本身就更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而且酸奶相比鲜奶,营养物质的种类也增加了,滋味更佳鲜美,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就是“甘润”的性质加强了,更加滋润了。

    

     酸奶的寒热之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甘温”了,而变成了“甘凉”。这种凉性比较缓和,能够缓解由于吃牛羊肉比较多而在脾胃所生的郁热。

     同时,由于发酵,酸奶也带上了一种“酵”性,能够在凉润脾胃的同时,帮助牛羊肉的消化。能够帮助消化,这是所有发酵制品的共同特点。

     这就是为什么酸奶在西北地区广受欢迎,能够形成一种传统食品,就是因为它在那个地方吃了对人有帮助,有益处。

     你看看,这也是一个例子,说明我们之前文章提到的观点:地域文化,包括地域饮食文化不是偶然形成,而是当地之人主动、长期去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

     酸奶的好处这么多,却并不适合四川地区食用。

     因为四川地区位处西南,地势低陷,四周高山环绕,域内河流广布,雨水充沛,云雾缭绕,常年日照不足。

    

     总体上来说是一个阳气不足,水湿偏多的环境。

     而四川盆地的“阳气不足”是由于地势低陷,水湿偏重,日照不足引起的,偏向于一种“阴湿”的状态。跟西北地区真正的“寒”,还不一样。要对治这种“阴湿”的状态,食物的物性就要偏“刚燥”,这个也就是四川地区烹调中,全方位、多角度、大量、反复使用辣椒、花椒这些刚燥的香料的根本原因——辣椒、花椒等香料性质刚燥,直接使用容易伤人,于是就用这些刚燥性质强烈的物质,去改造、感染普通的食材,让普通的食材经过这些刚燥之品的改造、感染之后,带上柔和的刚燥之性,去燥湿、通畅阳气、健运脾胃。

     酸奶这种食品,性质甘凉润,在四川地区使用,凉就容易伤脾,甘润就容易生湿,所以酸奶不适合在四川地区长期食用。偶尔常温吃一点可以,少量吃,在脾胃阳气能消能化的前提下,也能够滋润人。但是,长久吃、大量吃就容易生湿、损阳、伤脾。

    

     (什么是少量?建议成人每周食用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一百克。)

     特别是一些小朋友的家长,每天都给小朋友喂酸奶,好像还嫌不够,还要加水果,还要加热带水果,好像营养丰富,小朋友也爱吃,但是长久这样就会损害脾胃,出现经常感冒、咳嗽经久不愈、经常过敏、消化能力差等等变化,对其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发酵制品在四川地区的使用

     谈到了酸奶,我们也简单谈谈四川地区的发酵制品。

     如上所述,发酵制品好处很多,性质“滋润”,能够“增鲜”,特别是有“酵性”能够帮助脾胃消化,这就让发酵这种方式在全世界的食物加工处理中广泛应用。

     中医学认为,发酵制品普遍都是偏于凉性的,这个就不适合阳气不足地区的人民食用。

    

     但是在四川地区,发酵制品还是广泛在食用,这就是因为四川地区的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改进了发酵制品的制作工艺,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了温性的香料,降低了其凉性,使其性质趋于平和,同时保留了发酵制品滋味鲜美、帮助消化的优点。

     比如,豆瓣酱,它是以辣椒为主发酵得来的,辣椒性质就偏温,其发酵制品性质就不会太寒凉

     比如,豆豉,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加入辣椒、花椒等,有些地方还要加入苏叶、藿香;

     比如,豆腐乳,在制作的时候也要加入肉桂、木香、辣椒等等温性的香料。

     可不要小看这些调料、“小物”,它们不仅点缀了餐桌,还包含了生活的哲学,阴阳应象的道理。

    

     所谓常识、时尚,也不过只是一个时代的偏见。

     格物而致知,我们就能抓住本质,不在时代的偏见中迷茫。

     ——本文转载自曾俊辉个人公众号“成都中医曾俊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羊爸爸中医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