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颗粒只适合寒热夹杂的咳嗽
2016/8/29 羊爸爸中医育儿

     橘红颗粒

     橘红颗粒:中成药名。为祛痰剂,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干。

     成份 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其实要是细心去看成份,直接可以看到当中就有二陈丸在里面。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下每味药的药症功效。讲课的药证功效以神农本草经为主(简称本经)结合现代功能主治。

     橘红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陈皮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甘草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杏仁

    

     【性味】①《本经》:"味甘,温。"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紫苏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紫菀

    

     【性味】辛,苦,温。①《本经》:"味苦,温。"

     【功能主治】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款

     冬

     花

    

     【性味】①《本经》:"味辛,温。"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瓜

     蒌

     皮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化热痰,利气宽胸。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浙

     贝

     母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地黄

    

     【性味】①《本经》:"味甘,寒。"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麦冬

    

     【性味】①《本经》味甘平。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①《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石膏

     【性味】①《本经》:"味辛,微寒。"

     【功能主治】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这个方剂有二陈丸的成份在里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加了多味止咳化痰补津液的药。化橘红,桔梗,苦杏仁,,紫菀,款冬花,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瓜蒌皮,紫苏子(炒) 其中桔梗 杏仁 紫苑 款冬花 是药对,可以起到协同的作用。

    

     药性分析

     辛温

     甘平

     甘寒

     橘红

     辛|苦|温

     茯苓

     甘|淡|平

     瓜蒌皮

     甘|寒

     陈皮

     苦|辛|温

     甘草

     甘|平

     浙贝母

     苦|寒

     半夏

     苦|辛|毒

     麦冬

     甘|平

     地黄

     甘|寒

     杏仁

     甘|温

     石膏

     辛|甘|寒

     桔梗

     苦|辛|平

     紫苏子

     辛|温

     紫菀

     辛|苦|温

     款冬花

     辛|温

     我们来看性味,8味辛温的药,三味甘平药。四味寒药。寒热药一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甘滋可以助阴,甘淡可以助阳,辛温发温药多,寒凉药少,我们从药证分析就知道这是一个寒热夹杂属厥阴病的方。

     寒多热少,并且有伤津液的情况,所以有石膏,甘草,麦冬,生地,清热养津液,方中化橘红、陈皮、半夏、茯苓、燥湿理气化痰;瓜蒌皮、浙贝母清热化痰;苏子降气化痰,桔梗、苦杏仁宣肺降气止咳。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养津液,燥湿,化痰止咳之效。

     主要病机

     而市面上还有一个叫橘红痰咳液的

     成份如下,化橘红、百部(蜜炙)、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这个也是二陈丸的变法,陈皮换橘红加了百部,白前,和五味子 从这个膏来看是经方的加减换药法,不超三味还算是比较如法的,橘红百部

    

     【性味】甘、苦,微温。

     【功能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白前

    

     【性味】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五味子

    

     【性味】①《本经》:"味酸,温。"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这个膏多加几味后比较符合经方的加减角度,温性加强,百部性甘所以有滋润的作用,时方说温润肺气,止咳,白前有降气作用,五味子也有敛降气作用,并去水饮。所以这个膏对于寒咳,痰饮咳嗽,难咳出的效果好,它的病机就是内有寒饮上逆,而出现痰多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所以有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的作用。

     我们运用时主要就是要看大人或者小孩有无寒咳的表现,痰多的表现。气逆(有气上冲咽侯引起咳)的表现。

    

     而这两成药对比,前者用于寒热夹杂引起的咳嗽痰,并有津液亏损的表现,而后煮为纯寒饮上逆,痰饮引起的咳嗽比较合适,读者应该细心去鉴别之,不可以滥用。

     李忠渝 书于2016年8.25日。

     更多中成药药解请关注羊爸爸中医育儿学堂B课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羊爸爸中医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