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翘清热颗粒只能用于明显的实热症
2016/10/19 羊爸爸中医育儿

    

     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大便酸臭,溲黄。

    

     连翘

     【性味】:

     "味苦,平。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本经》)

     这个药本草经说主要针对寒或者热引起的鼠痿(即颈淋巴结核,或者淋巴结炎)瘰疬即淋巴结癌一类,瘿瘤甲状腺两边肿大,或痈肿恶疮。现在功能主要表现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这个药时方经方都用。时方用得较多。

    

     淡豆豉

     【性味】

     辛、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这个一目了然,就不过多解释了。

    

     荆芥

     【性味】

     "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本经》)

     荆芥这味药时方用得最多了。本经说主寒热,那么说明针对有寒热引起的表证有发表的作用,辛温的作用就体现了,辛散向上有解表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对针淋结核,淋巴癌,疮痈等有破结作用。还有下淤血,除湿痹的作用。现代功效碳炒的话可以有止血作用,如吐血,鼻血,便血,崩漏,产后出血过多引起的晕……

     有的方剂喜欢用荆芥穗效用相同,只是发散的力量更强。

    

     薄荷

     【性味】

     辛,凉。

     这个药也是时方药。主要为辛凉解表透疹的作用如风疹麻疹之为,多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眼红,声音哑,口舌生疮。

    

     栀子

     [性味]

     "味苦,寒。"

     [功能主治]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这个是苦寒的阳明药,主要针对五脏邪气,如胃中有热,可以引起面赤红,酒疱皶鼻就是现代说的酒渣鼻。白癞是麻风的一种,并可以针对热毒疮疡,失眠、黄疸,眼红痛,咽痛等。现代功效说主要为清热泻火,凉血的作用。

    

     大黄

     【性味】

     "味苦,寒。"(《本经》)

     【功能主治】

     "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这个也是苦寒的阳明药。

     有下淤血的作用可以参看下淤血汤的理解,血闭也就是现在说的闭经,它为何有此作用,主要是因为有里热的作用引起淤血内停,所以可以针对淤停经闭, 破症瘕积聚,症瘕和积聚,都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现代多为一些肿瘤癌症这类。

     比如积食,或者便秘也是一个积聚。所以不少实热引起的便秘和食积都是要用大黄去通下,所以本经说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的作用。大家知道阳明实热轻的可以引起可以引起暴眼赤痛,吐血,衄血,等症状,重的实热便秘,高热谵语,所以阳明病的承气汤类都有此药。

    

     青蒿

     【性味】

     "味苦,寒。"

     【功能主治】

     "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本经》)

     这个也是苦寒的阳明药,主要针对疥瘙痂痒,恶疮,杀虱也就是说可主要针对皮肤病为主,并可针对骨蒸劳热,明目,为何能明目,阳明的湿热黄疸眼部发黄,或者眼红,此药可以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对针对疟疾,我们的诺奖得主。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就是中这味药提纯出来的,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从而世界闻名。

    

     赤芍

     【性味】

     苦酸,凉。"味苦,平。"(《本经》)

     【功能主治】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这个药本经说苦平,现代功效说苦酸,凉,汉传刘师也是归为酸凉敛降类。此药有小大黄之称,也就是说用量大了会有攻下作用。可以除血痹,止痛破坚积如一些淤血内停引起的肿瘤,它有此破坚积的作用。

    

     槟榔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这个就不多说了,现代中药典写的比较明显了。

    

     厚朴

     【性味】

     《本经》:"味苦,温。"

     【功能主治】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主中风伤寒头痛,说明厚朴有解表的作用,并且可以下气,燥湿,消痰,比如桂枝加杏子厚朴汤中就用它。但如果你痰少,又用上厚朴那要加重咳嗽的,还可以针对气滞,血痹,刚才说的芍药有去血痹的作用,是说明有热,而这个去血痹可以针对寒引起的痹阻不通。有破气的作用。

    

     黄芩

     【性味】

     苦,寒。《本经》:"味苦,平。"

     【功能主治】

     这个阳明药。可以针对湿热下利,湿热黄疸。闭经及表证的(治)恶疮,疽蚀,火烫伤。"也常用于少阳和解表里,

     半夏

     【性味】

     ①《本经》:"辛,平。"

     【功能主治】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这个半夏真品旱半夏(而不是水半夏之类),经方都用生药,外面药店卖的法半夏,姜半夏参假的太多。泡制过后效果极差了。

     这个药可以针对寒热夹杂引起的心下痞胀,现代多用于呕吐反胃,并有下气降逆的作用,能燥湿化痰,对于水饮上逆引起的头晕胸胀失眠,有化饮作用。半夏止汗的作用是通过化湿去完成的,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针对寒性的咽痛, 少阴篇有个专门针对咽痛的半夏散效果不错。

    

     柴胡

     【性味】

     《本经》:"味苦,平。"

     【功能主治】

     《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这个药用太多了, 经方用信前胡,可以参考汉传中医刘师说的一物前胡汤的讲解。

    

     甘草

     【性味】

     "味甘,平。"(《本经》)

     【功能主治】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方义

     这个方剂里面有半个小柴胡汤方义。

     阳明的小承气汤的方义(少枳壳)

     以及阳明的栀子鼓汤类方。那么很快可以理解这个方主要对治的是为少阳阳明为主的方子。可以并兼太阳,太阴病,属厥阴。

     下面为方便查看,列一表看看含有什么方。

    

     看上面的表就一目了然了。下面我列一些条文,方便大家复习。

     方义复习

     复习小柴胡汤方义,小承气汤方义(少枳壳)。茵陈蒿汤方义(少茵陈)栀子鼓汤类方的条文。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宋236)

     茵陈蒿六两60 栀子十四枚15(擘) 大黄二两20(去皮)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脉经: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若腹满者,栀子厚朴汤。)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20(擘)香豉四合30(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方:

     栀子十四个20(擘) 甘草二两30(炙) 香豉四合30(绵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方:

     栀子十四个20(擘) 生姜五两70 香豉四合30(绵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20(擘) 厚朴四两60(炙,去皮) 枳实四枚60(水浸,炙令黄)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52.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353.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354.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355.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356.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357.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茵陈专去湿热黄疸,栀子清湿热解烦,大黄去食积。

     这个方四味辛温药

     荆芥穗 槟榔 厚朴 半夏

     九味寒凉药

     连翘,淡豆豉,薄荷,栀子(炒),

     大黄,青蒿,赤芍,黄芩 、柴胡、

     一味甘滋药

     甘草

     荆芥穗、豆鼓、薄荷。解表驱风透疹除烦,大黄,赤芍 攻下破积滞散淤, 连翘 栀子 清热散结利湿。槟榔 厚朴 半夏 降逆行水消积滞除痞。柴胡 黄芩 和解表里。

     时方主要用于风热感冒。临床可以用于大人或者小儿的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泡疹性咽颊炎。咽痛,目赤,黄疸,腹满痞胀腹痛。降逆止呕和胃,小儿食积,或里热引起的大便干结,三阳合病。可以清上中下三焦病证。

     这个方证是清少阳阳明热为主,兼微太阳的表证及太阴的滞证方证,临床中注意使用。邪热的程度还是比较重的,因为火热炎上,可以出现咽喉部位的症状,或者出现眼部的症状,因为热重临床中还可以出现汗出过多,或者盗汗的现象,或者小孩晚上哭闹,大人虚烦失眠。大便干硬、上下不通透腹痛,小孩难受或者热多都是引起哭闹的因素。也可以有口苦,咽干,发热,舌上苔黄的表现。这个方子的侧重点在,里不通(大便干结,食积)表不透。

     今天先讲到这里。

     汉传中医李忠渝 2016.10.14日

     更多药用请关注图片广告

     羊爸爸中医育儿学堂

     携明医为你奉上的靠谱实用的网络微课

    

     相关阅读

     感冒水药解 | 适风寒,微热,有咳

     橘红颗粒只适合寒热夹杂的咳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羊爸爸中医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