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初赛获奖作品展示0205--0206
2014/12/27 悦读中医

     一代宗师——黄元御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 2013级中医6班 陈家旭

     他,天资聪颖,学富五车,却因庸医毁目,断送大好前程;他,而立之年,弃文从医,潜心六载,始悟医道,却终成乾隆御医。纵然有人评论他“大抵自命清高,欲驾出魏晋以来医者,未免师心太过,求名太急……”,但也掩盖不了其所著医籍畅销百年、民间学习黄氏医学的热潮历久不衰这一事实。他,就是一代儒医大家——黄元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或许,正是因为黄元御就是这样的一个可堪肩负重任的人,才能在被庸医毁目,仕途无望的情况下发奋学医,终成一代名医,而《一代宗师——乾隆御医黄元御》正是依据史实,加入适当艺术手法渲染,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黄元御,

     黄元御,字玉璐,生于书香门第,自小饱读诗书,经纶满腹,是昌邑当地有名的才子,从小被族人寄予厚望,认为其能继承先祖遗志,重振家门,他对自己也要求严格,一直以其十一世祖——历官五朝的名臣显宦黄福为榜样,用工苦读,以至于左目染疾,白睛充血,遂延请当地专诊目疾的“名医”唐氏就诊,但谁知那唐氏却是个医术浅薄,医德低劣的庸医,不仅滥用大黄,黄连等寒泻之剂导致黄元御左目完全失明,还损伤了其后天根本,使其脾阳大亏,一生都为之所累。在重视五官端正的科举时代,左目失明无疑断送了黄元御的大好仕途,他在万分悲痛之余,萌生了“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的志向,誓除庸医害人之流弊,并从此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

     诚然,纵使是天资聪颖的黄元御,在弃儒从医的这条道路上走的也却并不顺畅,但他为了钻研医道,从仲景的《伤寒论》开始研读,涉猎中医经典,博览诸家学说,耗时六载,终悟医道,遂开始悬壶济世,挂牌行医,屡屡出手,均获奇效,与当时的江南名医藏枚吉齐名,一时有“北黄南藏”之说,,其治病如神的轶事流传颇多,其中尤以“悬丝诊脉”、“闻声辨病”、“妙法透疹”三则案例最让人印象深刻。

     1.悬丝诊脉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黄元御行医北京,适遇乾隆皇帝病重。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无策。当时,宫中有一太监为昌邑玉皇庙村人,深知元御医术高超,便向朝廷推荐,帝赐五品顶戴,召其入宫。乾隆欲试其医术高低,故虚设一帐,令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元御诊脉。诊毕退出,侍官请处方,元御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侍官回奏,乾隆闻言心悦诚服,乃知其为良医,即令御诊,诊后帝问:“朕得何病,应用何方治疗?”元御道:“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进两帖去药毒,继服一帖治所病。”帝允诺,按方配服,病豁然而愈。因黄元御不爱钱财,皇帝便命他入太医院为御医,并亲书御匾“妙悟歧黄”,悬于太医院门首。黄元御正是凭借自己高潮的诊脉技术,克服诸多干扰,通过感受丝线上所传达的细微变化来分析病情,其诊脉水平之高,着实令人佩服。

     2.闻声辨病

     时年黄氏在太医任上,沈阳一王爷之子病笃,遣人诣京,求乾隆帝委太医往诊,帝即命黄元御前往。即日起程,乘轿奔赴,夜不住驿,轿中假寐;食不下轿,果腹而已。至沈阳,直奔王府,报名而入,径往正堂,王爷降阶相迎。方落坐,黄氏未及请问,王爷即欲述其子病情。黄氏曰:“臣进府时,闻东厢有呻吟之声,可是小爷?”王爷对曰:“正是。”黄氏曰:“无须诊视,其肺已腐烂不堪,无药可医,惜哉!”王爷闻言,面露惊愕之色,旋即面如冷铁,起身曰:“先生少坐,本王去去却回。未几,侍者捧一盘呈与堂,视之,其内耐一腐烂人肺也,浊血流溢。黄氏大惊失色,方欲问其故,王爷已手握匕首而至,双手及利刃尽染血污,抱拳稽首曰:”先生神明,本王佩服!适才已将犬子杀之,此乃其肺也,果如先生所言。”黄氏惊倒在地,面如土色,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稍定,乞归。王爷允请,黄氏即刻起程,形容一如赴沈急促之状。那位王爷的凶残暴戾咱们暂且不提,单就黄元御只是凭借闻声便可知患者疾病发展到何种阶段的表现,便可知其临床经验之丰富程度和其闻诊技术的扎实程度。

     3.妙法透疹

     黄氏乡居,以医负盛名。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氏一见,即怒詈不过日晡“其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氏不顾,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时赤日中天,舆人故迟迟其行,中途遇大雨,周身尽湿,舆人乃驾车回黄家,盖黄氏预嘱之也。时已日暮矣,黄氏率家人正伫立门外,灯笼相候,语之曰:“汝子生矣。此证内人已极,非用此法,不能挽救。吾默察天时,知今日午后必有大雨,故弄此狡狯,不然,汝子岂能生哉!”遂处方与服,痘果透发而愈。从这个医案中我们不难看出,黄元御的治病方法不拘泥刻板,且善于借助外力达到治病效果。

     纵使遭受飞来横祸,仍然奋发向上:纵使理想破灭,却依然努力进取,黄元御用他的自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身残志坚,纵使贵为御医,却始终心系百姓;纵使医术精湛,却并没有敝帚自珍,黄元御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德才兼备。黄元御,不愧为一代医学宗师,他那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将会激励我们在学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甘霖广泽济万民——国医大师黄元御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人文管理学院 英语专业 苏益麒

     有幸能够读到这本关于黄元御的传奇小说《一代宗师——乾隆御医黄元御》。作者青斗的这本小说蕴含着深奥的中医哲学,读后使人深受启发。我将以时间为线索记述自己的读后感。

     月满则亏

     黄元御当初志在仕途,希望如先辈黄福一般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但却因眼疾被庸医误诊毁去左目。我也曾感慨命运弄人,但细细想来,凡是有因必有果,黄元御遭受天劫与他个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黄元御才气冲霄而又傲气凌人,所谓物极必反,事物相对平衡才会趋于稳定,不然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读到黄元御遭劫,我不禁想起《周易》中的八八六十四卦,唯有谦卦最圆满。谦虚低位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品德,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谦虚待人,不骄不躁。

     志转岐黄

     黄元御本来命中有一死劫,却因为师父高士良的指点而逃过此劫。虽毁一目,中气受损,但性命犹存。可见命数并非一成不变。易者,变化也。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所谓“道”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把握规律,依“道”而行,便能改变命运,黄元御就是我们的榜样。毁目之后,他也曾经彷徨过,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志转岐黄。也正是这一转变,成就了中国中医史上的国医大师——乾隆御医黄元御。

     志开神悟

     当我读到黄元御苦读医书时,为他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感动。我的曾外祖父孙华周从二十多岁开始行医,直到不惑之年医术才有成就。黄元御虽然聪颖过人,又有红颜知己莫如萍的帮助,也是经过“三载而悟,六年如兹”的艰苦研读,到三十六岁才医道大成。令人心酸的是,这几年黄元御苦读医书,而家中已经是家徒四壁,靠妻子孙风英的辛苦操持才得以度日。我的家人中有一位从事中医事业的长辈曾经感慨,学中医是个慢功夫,所以需要多年的踏实学习方能成就。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学习态度十分浮躁,有许多人在学习中医专业后为了赚钱搞药品营销,所以于中医真正有所领悟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我所学的并不是中医专业,但我仍希望今后能从事中医事业,虽然这是件极为不易的事,但只要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我愿为此努力奋斗终身,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甘霖广泽

     医术大成之后,黄元御先是在昌邑展露才华,翻江倒海挪大背,巧医孙尔周;雪埋双公子,妙医县令之子。后来云游江南,一针救两命,又收了日后有名的江南四弟子,因机缘巧合得刘茂公传授开锁术。我在惊叹黄元御医术高超之余,更对他的仁慈之心感到敬佩。每到一处,他就如甘霖一般,广泽民众,为当地的百姓解决病苦之痛。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大旱之年,黄元御为了让县里人买到药材,将莫如萍所赠的金银悉数购买药材,有钱的只收原价,更多时候是将药材无偿赠给病人。人说医者父母心,黄元御的确心系患者,做到了这点。我想,如果有才无德,即便医术再高超,也得不到患者的尊敬。对比一下,现在有些大夫为了盈利,故意在药方里开贵药,这就是医德丧失的表现。我的曾外祖父就一直坚持原则,从不欺骗患者给他们开贵药,他还常常告诫子孙,日后行医者要牢记仁心仁术。他老人家的教诲我一直谨记在心。如今读到黄元御施药救人,我感触颇深。愿天下医者都能牢记大医精诚的古训,善待病人。

     名震京华

     黄元御与弟子毕维新一同来到京城,巧医一关东汉以后“生意兴隆”。恰逢乾隆皇帝患上目疾,为召见黄元御,皇帝赐其五品御医顶戴。在入宫之后,黄元御巧解“龙体凤脉”,用望诊便医好了乾隆,乾隆皇帝为其赐匾题字“妙悟岐黄”,不久黄元御名震京华。黄元御能获得如此高的医学成就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他在学中医时不光是死记硬背,而是将中医知识上升到哲学去领悟,通阴阳,解五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二点更为重要,就是他的崇高医德。他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将毕生心血都用到了治病救人上,定中得慧,自然医术大成。他在历经多年的磨砺之后不再傲气凌人,而是变得谦虚谨慎。所以在有了莫凤山的前车之鉴,他急流勇退,带着弟子悄悄离开了京城。乾隆下江南,黄元御伴驾之后,他又妙计脱身。正是他性格的转变使他能够善始善终。

     泽被后世

     黄元御潜心著作,有《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难经悬解》《、四圣心源》、《长沙药解》等十一种医书。黄元御因为呕心沥血著书,过早耗尽中气,五十二岁就离开了世间。他为后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国医大师的高尚品德。他不仅在世时广济万民,他的著作也将泽被后世。他一生纵短,但他如甘霖般广济众生的功德,将永远镌刻在中医医学史的丰碑上。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济世救人的学问。虽然我并不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但我对中医的热爱一直没有中断。我不会放弃个人对中医的学习钻研,我会继续潜心学习,领悟中医的真谛。希望日后我能有机会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中医,像黄元御一样,甘霖般广济民众。同时将更多的中医书籍译成英语,让我们的传统中医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人民受益于中医。

     本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收集整理,更多精彩内容可在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中获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