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初赛获奖作品展示0207--0208
2014/12/27 悦读中医

     浅悟《华佗传奇》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2013级临床药学 李兰心

     夜凄凉扁鹊托世,再回眸传世千年

     神医华佗的医病之术与行医道德传诵至今近两千年。

     史料中记载,东汉末政治家荀子曾言于曹操,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现在我们也常用“华佗再世”来赞誉德艺双馨的医家。至此,华佗的医术之精湛与对后世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整本书渗透出来的华佗治学的精神与保持本心的果敢,这两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自己对此略有感悟,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二度投名医、精技苦练成。

     父亲过世之后,他独自踏上游学之路。沛都之行,饥民的恸哭使他心痛,争相夺食女尸的一幕更是戳痛了他的眼睛,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竟然落败到这般地步!如此,沛都一行更让他坚定了从医的决心。

     家母的离世使华佗内心变得更坚韧,离开小华庄,沿涡河一路向西,不说是九九八十一难,三天的波折终于初见得治化道长,道长百般刁难,也没能浇灭华佗求学的热情。终于,日夜更替、寒暑往来,春秋轮回,三年又三年,苦读六年载,师父送华佗下山行医。

     回到小华庄,正是华佗与娇妻云卿新婚之时,由于对医学秘笈《神农本草经》的热爱,只得委屈妻子,把自己关在书房苦读。

     在小华庄为病人医治的过程中,华佗深感医学之广博与深奥,自己却知之甚少,华佗告别妻儿,他再次踏上求学之路以求得精湛的医术,尽管已是三十而立的年纪。他通过樊老先生的考验辟谷二十二天,终拜成师傅。樊老先生先是为他质疑扁鹊的医术而感到气愤,后又赞许于他的大胆创新,五年之后,华佗与徒弟阿樊告别樊老,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华佗的学习历程值得我们深思与自省。在医学学府中学习的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怀有救济苍生的志向,曾经举起右拳共同宣誓过的医学生誓言是否还铭记于心?刚迈入大学校园时的雄心壮志还存有多少?在学习医学知识的态度上面又深入了几分?暂且不说华佗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态度,单是他严谨的学习习惯就已经奠定了他成为一代名家的基础。国医大师任继学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每当迈进继学书屋时,总能被一种好学、谦逊、刻苦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

     除此之外,华佗不拘泥于樊老先生传授给他的知识,敢于质疑、发现、研究事物的精神,也是现代教育中应当发扬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信息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变更,也使得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举荐未听从,杏林救世人

     秦汉时期,华氏宗族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只可惜到华佗父亲这一代,家境已是衰败的地步了,华佗的出世让宗族上下认为得此贵子,宗族重振必有望!华佗从小才智过人,格外聪颖,让父亲深感欣慰,希望他能进入仕途,为家族争光。可父亲的病逝,沛都一行的所见所闻,让他产生了对官场的厌恶与鄙弃,心中萌生了以医济世的想法。可现实就摆在那里,学医之路必然不能肩负起重振家业的任务,他的飞黄腾达可使宗族江山再起。县令的举荐,名士举孝廉许多机会被他一一拒绝,因为他了解官场的黑暗、他深知动荡的年代、他所恨的统治阶层、他所厌恶的战争造成了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昔日山水秀丽,民安和乐的土地被迫变成了哀鸿遍野的模样!他有着以医济世的信念,以自己的力量挽救黎民百姓的性命,这是做官远远所不能相比。

     现如今,你不得不承认,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处处闪烁着欲望的双眼,从刚步入社会的自然人到满眼都是现实的的社会人这中间会折断多少人的翅膀,踩断多少人的肩膀,当离自己的欲望愈近的时候,离自己的本心就愈远了。现代有句话说,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大器,这句话无论是工作、学习上,正是与前文相得益彰了。

     且说,华佗虽身被困曹营,任曹阿瞒惩诱兼施,他仍如莲花般孤傲与洁净,如此不畏权贵的精神应引起现代人的思考,我们是否为了钱权,折损了我们的意志,与初衷背道而驰!

     华佗悬壶济世几十年载光阴匆匆,他心系百姓的仁者丹心;博采众长、苦心钻研、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不畏权贵的刚直不阿,被世人传颂千年。

     徐则林曾赞他“功侔良相,术比长桑”。看来华佗已是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华佗传奇》,华佗的一生的确传奇,虽无医术相传,虽无支字片语留下,但华佗精神仍长久绵延不息,中国医坛名家的宝座之中永远留有他的一席之地,在医学界传播着的正能量。

     我希望,《华佗传奇》一书中华佗的一生能够为我们树立起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榜样,使得读此书者获益良多,悟此书者受益终身。

     读《华佗传奇》有感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2013级药学2班 安娜娜

     不经意翻阅一本书,就像打开一扇门,可以随意走进历史的任何角落。我暗暗佩服时间,竟然能积淀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封尘已久的岁月,掩盖不了一位医者的光辉,他悬壶济世,誉满杏林,创造了医学史上奇迹,他就是我们的中华神医——华佗。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看见这些垂死挣扎的人,华佗毅然决定,弃仕从医。要知道那个年代,人们只认为学而优则仕,做官是振兴家族的唯一选择,但是医生却与巫师、匠人并列,地位低下。茫茫求学路,华佗经历百般磨难。拜师时曾曰:“修学医道,乃吾必生所求,解除百姓疾苦,乃吾毕生所求,吾愿紧随师父,心无杂念,穷其一生,孜孜以求。”多么单纯善良的追求,多么诚挚的心愿,道出一位医者的心声。此后,从治化长老获得的《黄帝内经》到岳父梅翁的《神农本草经》,再到樊老先生的《八十一难经》,经过这三部旷世奇书的研读,让华佗医术高深,震惊世人。关公身中毒箭,华佗为其化骨疗伤;因为痛失爱子制出麻沸散,创麻醉手术之先河;根据引导术编五禽戏,教人养生保健,益寿延年。

     华佗妙手回春,让人佩服,而真正让他流芳百世的是一种身为医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他处处留心,发现青苔可治蜂毒,马齿苋可治痢疾。这种细心谨慎的态度,使他完善本草经,治疗后人更多的疾病。华佗善于思考,并不一味守旧,重复前人的知识,而是勇于挑战、创新,探索未知的世界。更加让我敬佩的是他淡泊名利,举孝廉被他拒绝,太尉黄琬在皇帝面前保举,他坚辞不就,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人都希望他进自己的太医院,他没有接受任何利益。他宁愿做一名走南闯北的乡村草医,也不要守在府宅当个私人医生。华佗心系天下,黎民百姓身体健康是他最快乐的事,如此博大的胸怀,不分贵贱,是真正的中医精神。

     华佗名满天下,受人景仰,受人爱戴。当曹操命令士兵把华佗押上囚车时,那些被华佗从死神手中救出的万千生灵,无论为官的,当兵的,读书人,或商贾,或引车卖豆浆者,不由尾随囚车,一路哀求,一路呼号,长长的队伍望不到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华佗就是人们心中的保护神。看到救命恩人遭受迫害,举国齐悲。

     从古至今,一代代血脉相承,一轮轮四季更替,现在的中华儿女竟有十四亿之多。可以说中国人很强大,不仅仅是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中国人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从上古时期的黄帝开始,充满智慧的中医用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归纳总结,进行足够的临床经验,使这个传统中医治疗变成中国人繁衍生息的立足之本。

     一名优秀的中医,慈眉善目,亲切关怀,从病人进到眼中开始,观气色,闻声息,问症状,切脉搏,由表及里,诊断病症。仅凭一双眼,一对耳,一张嘴和三根手指,病痛便能清清楚楚的原形毕露。这看病的过程就像与一位老友寒暄,不费吹灰之力。而几根针刺入皮中,或是几味中药的简单搭配,就能轻松治愈,真是让我由衷感受到中医的神奇所在。

     于我而言,中医胜过西医,所谓的望、闻、闻、切胜过当今的精密仪器,况且嘘寒问暖的态度让人心感温暖。可是,现在我们去普通医院看病,医生只会针对局部解决问题。头痛做个核磁,身痛做个CT,胃痛做个胃镜,身体的不良反应需要各种数据传达,医生拿着数据就能诊断病情。病人不需要说更多的话,甚至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就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后身体素质下降,各种副作用并行,为什么?西医崇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现象忽略本质,病根没治好反而越来越重。现在的中国人需要传承中医文化,因为中医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体质,而且道法自然,休养生息,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中医并不单纯代表用传统的方法治病,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藏,它凝聚了几千年的心血,它拥有华佗精神——悬壶济世,大爱无疆。

     布衣青囊游天下,仁德仁术感苍生。

     华佗的传奇故事让我感悟,深刻领会我们中医药大学的誓词: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身为一名药学院的学生,我会肩负着华佗精神,砥砺前行。

     本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收集整理,更多精彩内容可在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中获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