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心病,中医也能行!
2015/5/11 悦读中医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不只局限于老年人群,青年朋友也可能被此病缠绕,很多人一听此病,便感恐慌。而对于本病的治疗,很多人也是感觉手足无措,一片茫然。历史悠久的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上颇有研究,那中医是如何治疗冠心病的?

     临床研究治疗冠心病,除了认识疾病规律,掌握疾病特点以外,就是正确运用方药,使已经损伤的心、血、脉得到修复。近年来,国外有人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可逆的,是能够修复的,这的确是心血管病人的一个佳音。但这个修复是需要条件的,临床医生手中的药物、方剂应该是其中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条件之一。如何准确地使用这些方药,是临床医生必须认真研究和掌握的,也是冠心病治疗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注意,在冠心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虽然病情千变万化,但贯彻始终的矛盾是本虚标实。还应当注意,冠心病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矛盾有所不同,早期以心气虚弱为主,中期以阴血损伤为主,后期则属阴阳气血俱伤。掌握这些矛盾特点,是正确运用方药的前提,是防止逐邪伤正、扶正助邪的保证。

     因为冠心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就冠脉瘀血形成,经脉不通来讲,病因也是多方面的。思虑烦多、悲哀、郁怒、寒邪、痰湿、瘀血及肝肾损伤,甚至脾肺虚弱,都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七情虽然属于精神因素,但也有物质基础。这些病因是不同质的,所造成的病变从现象上看似乎是一样,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瘀血斑块形成。但我们可以肯定,这种瘀血斑块也是不同质的。

     治疗上,要辨证治疗,用不同质的方剂、药物去解决不同质的病因所造成的不同质的冠状动脉硬化。所谓不同质的方剂、药物,其成分及作用机制虽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其临床疗效已为长期医疗实践所证实。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更详细的资料,严格掌握疾病过程中的共性、个性和不同阶段的矛盾特点,严格掌握方药的应用规律、标准,辨证加减,争取在冠心病的疗效上取得新的进展。

     1补心安神法

     方药:补心气汤(《止园医话》方)。

     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桂圆肉、酸枣仁、石菖蒲、牡蛎、龙骨。

     作用:主要为补养心气之不足,兼以安神镇静。其中归、地本为阴药,乃取景岳“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的阴阳互根之理。又心为血脏,气阳不足,久必及血,故补心安神兼以养血,使阴阳平调,则能推动气血正常运行。

     有人报道,参、芪等补气药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糖原和核糖核酸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作用;还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并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加减:胸闷憋气者,加枳壳;胸痛较重者,加延胡索、郁金;心中烦热者,加栀子;食欲不振者,加砂仁、香橼;食后胃脘结滞者,加焦三仙、莱菔子;舌苔白厚者,加佩兰叶、藿香叶;舌苔厚腻者,加苍术;舌苔薄白微黄者,加枳壳少量;舌苔老黄、口干者,加黄芩;舌质有瘀斑者,加红花或水蛭;若心虚气郁化热,伤及心阴,致舌红者(结代脉必增多),加生脉散或苦参;若心虚及脾,导致心脾两虚时,加二陈汤;腹胀气者,加大腹皮。

     安神镇静药的用量要根据患者的失眠程度和对药物的耐受性而定,否则量不足无效,过量又造成嗜睡或头晕。在服药的时间上,要依失眠的时间及患者体质而定。

     2滋肾镇肝法

     方药: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加减。

     生地、白芍、女贞子、麦冬、龙骨、怀牛膝。

     作用:滋养耗伤之肾阴,潜镇亢上之肝阳,使阴阳相济而致和平,阴津充盛,经脉得其荣养修复,阻滞自通。

     有研究证明,滋阴药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及降压、降血糖、增加糖原、降低甘油三酯等多方面的作用。

     加减:眩晕较甚者,加夏枯草或龙胆草;心中热,烦渴者,加生石膏;项强者,加葛根;舌红无苔者,酌加养阴药玄参、天花粉等;舌质紫或有瘀斑者,加红花或水蛭;胸闷痛者,加延胡索、枳壳;心前区刺痛者,加延胡索、红花;脉弦硬,血压持续不降者,加生石蟹、川石斛;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石菖蒲、远志。

     3宣痹通阳法

     方药: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方)加减。

     瓜蒌、薤白、半夏、枳壳、茯苓、桂枝、陈皮。

     作用:消除窃踞胸中的痰湿,解除阴邪对胸阳的干扰,恢复心阳推动气血运行于经脉的正常功能。瓜蒌寒润,涤痰镇痛;半夏温燥,燥湿祛痰。一寒一温,一润一燥,互相监制,共奏祛痰之效。薤白辛通力强,适助蒌、半以逐阴邪,古有“心病者宜食薤”的记载。且瓜蒌为薤白、半夏所制,瓜蒌就无助阴之弊。苓、桂、壳、陈为渗湿、温阳、调理气机之品,均可助前药,逐痰浊以通经脉。

     有人通过治疗痰浊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推断,除湿祛痰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又有降脂抗凝之功。

     加减:头昏重痛者,加钩藤;胸闷者,加远志、枳壳;胸痛者,加白芥子、延胡索;失眠者,加合欢花、夜交藤;多梦者,加石菖蒲、远志;肢体麻木者,加丝瓜络、地龙;舌质有瘀斑者,加红花、水蛭;咳吐多量白色稀痰,后背冷者,加干姜、附子;若肺脾虚损导致元气不足,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保元汤。

     对痰湿的治疗,古有“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的论点。所以临床上注意气机的调理及气药的正确使用是很重要的。

     4活血化瘀法

     方药:冠心Ⅱ号(北京冠心病协作区方)。

     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

     作用:疏通气血,令其条达,从而消除瘀血斑块,通畅阻塞的经脉,改善血运。

     研究证明,冠心Ⅱ号具有改善血液黏度异常,纠正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而方中各药有不同作用,如扩张血管或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或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有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有对抗作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有提高红细胞表面电荷而使之不易聚集的作用,有增强人体血液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或降低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活性的作用,有降低血中脂蛋白、γ免疫球蛋白和皮质醇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是个性的集中表现。事实表明,冠心Ⅱ号方的疗效比其中任一单药的疗效优越得多。

     加减:心前区绞痛如刺者,加延胡索、郁金;血瘀气滞化热伤阴,舌红者,加生地、麦冬;头痛项强者,加葛根;心痛放射至肩亦痛者,加片姜黄;烦躁失眠者,加酸枣仁、知母;胸闷,舌苔白厚腻者,加瓜蒌、薤白、半夏;胸闷,舌苔薄白润者,加枳壳、陈皮。

     5益气温经法

     方药:保元汤(《博爱心鉴》方)加减。

     黄芪、党参、桂枝、炙甘草、当归、丹参、延胡索、陈皮。

     作用:补养虚损之元阳,恢复耗伤之阴气,温通痹阻之经脉,使血液按常道运行。

     从宏观看,益气温经药也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与血液黏度异常,纠正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这也为中医学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提供了药理学方面的依据。

     加减:短气胸闷,力不能支者,加人参;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石菖蒲;胸闷心烦者,加枳壳、栀子少量;胸闷甚者,加乳香、没药(饭后服,以防害胃泛恶);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加红花、水蛭;若阳虚气郁,化热伤阴舌红者,或出现脉结代者,加生脉散;若心阳式微,经脉不温,四肢逆冷者,加四逆汤。

     运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疗效是肯定的,这一点是我国的独特之处,因此越显得祖国医学遗产的可贵,越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在世界医学之林中的优越性和继承发扬任务的重要性。这里谈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和方药,在分类时按治疗原则分还是一个尝试,比其他分类法是否有较大的优越性,或更合理,也有待于同仁的实践检验。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二版)内科专家卷·王国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蔡春江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