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卢崇汉: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与运用(三)
2015/6/15 悦读中医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由于《周易》的这种思想,它给先秦诸子的影响就很大,为先秦诸子哲学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就提出了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成的观点。所以《庄子》里面就有了:“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管子》把精和气也做了描述,提出了“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这说明了精这样一个更精微的气,也都是由气所生成的。精与气在人体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极端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精与气的生存、精与气的变化仍然都离不开阳的作用,由于阳导致了阴阳这两气相推相感的作用,而只有当阴阳这两气相推相感,才能够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精。这是阳为主导的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无论是《周易》也好,还是先秦诸子的认识也好,都不是专门讨论我们人体医学方面的专著,所以它也就不可能对我们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做比较详尽的探讨。但是它难能可贵的方面,就是这些认识的形成,对《内经》作者的重阳观念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这就可以看出来,从《周易》开创阴阳学说到《内经》形成阴阳学说理论用于医学上的学术渊源。

     所以后世的张景岳就讲:“易之变化参乎医,医之运用参乎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用易者所用在变,用医者所用在宜。”我们可以从《内经》的很多篇章中发现这一联系,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谈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如“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是《素问·宝命全形论》明确提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就说明《内经》完全继承了《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有了这个思想,就能够对宇宙变化的规律做出进一步明确的阐述,就可以揭示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运动以及生长、变化、消亡的根源,就可以解释我们人体的生理、病理的本质。对于阴阳对立、统一这两个方面的认识,《内经》同样也是强调阳的重要性,并且从我们人体的生理病理的本质上进行了阐述,这就对我们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就是它与《周易》或先秦诸子的重阳的哲学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谈到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实际上就是《内经》作者用阴阳来分析一切事物的功能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个最基本的概括。所谓“阳生阴长”就是说明一切事物的生长功能,而“阳杀阴藏”则说明一切事物的收敛功能。从自然界来看就更明确了,春夏的阳气旺盛,万物都随阳旺而得以生长发育到壮大,而秋冬阳气逐渐的衰减,万物也就会随着阳的衰减而伏藏,或者有的就会死亡。今天是冬至,也是一年之中阳气开始动的时间,古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讨论扶阳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来看,阳气的旺盛可以促进机体吸收,从而才能生化充足,化源充足,阴精也才能逐渐逐渐地旺盛,这样才能够体魄健壮。一旦我们人体的阳气衰减了,那吸收就肯定有问题了,吸收也就会迟缓,那么阴精本身的化生也就必然会减弱,从而出现体力衰弱。

     正如一代扶阳宗师郑钦安先生的弟子卢铸之在《重注伤寒恒论》里面所谈到的:“郑师为仲景后第一人也”,所以郑钦安先生也被中医界公认为扶阳的首领,后世又称他为“火神派”首领,那么实际上都有雷同的意思。在《四川省医药卫生志》里就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说钦安先生是“扶阳派”首领,是“火神派”首领。他在《医理真传》里讲:“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阳为阴之主,气为血之帅,气行血随,气滞就血瘀,气停就血停。说明了在人的生理上,阴阳两者的关系必须以阳为主,以阴为从。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人体的正常生理。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扶阳论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卢崇汉、李可、吴荣祖、刘力红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