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糖尿病“糖衣炮弹”的外衣,国医大师颜正华有良方!
2015/8/14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不知您对《花千骨》中那个可爱的糖宝可有印象?剧中的糖宝,完全就是一吃货,看见美食就忍不住馋嘴,如此好的胃口,简直是羡煞旁人,尤其是对于一些病友(比如糖尿病)而言,更是赤裸裸的“挑衅”。如今,糖尿病在人群中自由穿梭,很多人不幸成为它的目标。糖尿病缠上身,不仅饮食上要有所禁忌,对身体健康的消耗更是值得深思,如何褪去糖尿病“糖衣炮弹”的外衣?国医大师颜正华有良方。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消渴病名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其病机为内热消灼,胃阴不足。《灵枢·五邪》云:“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治疗消渴的3首方剂。一为白虎加人参汤。云:“渴欲饮水,口舌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二为肾气丸。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三为文蛤散。云:“渴而不止者,文蛤散主之。”隋代《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对本病传变提出“其病变多发痈疽,或成水疾”。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云:“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后世医家多视消渴为阴虚发热证,而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现代西医学中的糖尿病与消渴多有相似之处,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治。

     【学术思想】

     颜正华教授认为,消渴涉及脏腑主要在肺、胃、肾。燥热伤肺,致治节失职,肺不布津,口干咽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流失。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肝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消渴。本病往往缠绵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症见尿频,多饮,腰膝酸软,面黑耳干,舌淡,脉沉细。消渴兼症较多,可并发肺痨、痈疽、目疾、中风等病证。

     颜正华教授临证多从肺燥津伤、胃火炽盛和肾阴亏虚进行论治。

     肺燥津伤型

     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治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常用方剂:玉泉丸加减。常用药物:天花粉、葛根、生地黄、麦冬、黄芩、五味子、山药、石斛、玉竹等。

     胃火炽盛型肾阴亏虚型

     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以滋阴益肾。常用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山药、山茱萸、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五味子、天花粉等。

     若阴损及阳、肾阳亦虚者,酌加熟附子、肉桂、菟丝子、巴戟天;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西洋参等。

     以上各型如出现血瘀之证,可酌加丹参、川芎等。此外,也可根据病情选择消渴丸等中成药治疗。

     【医案举隅】医案一

     李某,男,39岁。初诊时间:2008年3月22日。

     主诉:糖尿病10年。

     现病史:现双下肢肿胀麻木,劳累后、午后更甚,口干渴、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眠安,便稀,日二三行,尿微黄。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3天前查空腹血糖9.52mmol/L。

     辨证:脾肾两亏,气阴不足。

     治法:补气养阴,健脾补肾。

     处方:生黄芪30g,生晒参9g,炒白术15g,淮山药30g,茯苓30g,生熟地各12g,山萸肉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炒薏仁(打碎)30g,补骨脂10g,泽泻12g。2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间:2008年4月14日。

     药后双下肢麻木、肿胀明显减轻。小便正常,大便日一二行,纳可,眠安。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两天前查空腹血糖:8.42mmol/L。上方加丹参,去天花粉、生地。

     处方:生黄芪30g,生晒参9g,炒白术15g,淮山药30g,茯苓30g,熟地12g,山萸肉10g,丹参20g,五味子10g,炒薏仁(打碎)30g,补骨脂10g,泽泻12g。7剂,水煎服,日1剂。

     药后双下肢麻木、肿胀感消失,空腹血糖:7.92mmol/L。

     按语:消渴病的本质乃阴虚内热,但从本案患者因病情迁延日久而致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颜正华教授在治疗时以气阴双补为基本方法,其中又以补气为主。考虑病情迁延日久,易损伤脾肾功能,故在补气养阴的基础上兼顾补肾健脾,方以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中生黄芪、生晒参、炒白术、淮山药、茯苓归脾经,健脾补气;生地、熟地、山萸肉滋阴补肾;天花粉生津止渴,现代研究显示其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五味子在本方中作用有二:一助天花粉、山药补气生津,二与补骨脂、炒薏仁、白术、茯苓等合用,补肾健脾止泻;炒薏仁、炒白术、淮山药、茯苓健脾止泻;补骨脂、生地、熟地、山萸肉补肾滋阴。诸药合用,气阴双补,补肾健脾。二诊时,症状有所改善,因患者已无明显里热症状,故去生地、天花粉。考虑舌质偏暗,故加入丹参祛瘀活血。

     医案二

     任某,女,47岁。初诊时间:2008年2月16日。

     主诉:身倦、口干、易饥10余年。

     现病史:周身困倦,目胀,心烦起急,口干多饮,多食易饥,胸闷,常年便秘,数日一行。多尿,形体消瘦,眠安。末次月经2月2日,有痛经史,量可,色可。舌红苔黄,根苔黄,脉弦细。空腹血糖:16.5mmol/L。既往有高血压、子宫肌瘤、乳房多发性纤维瘤、糖尿病病史。

     辨证:气阴两虚,肠燥津伤。

     治法:补气养阴,通腑润燥。

     处方:生地15g,玄参12g,麦冬12g,丹皮15g,山药30g,生首乌30g,火麻仁15g,决明子30g,白芍12g,女贞子15g,生黄芪20g,生晒参10g,枸杞子15g,白菊花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间:2008年3月8日。

     药后疲劳、口干、便秘等症状均改善,但因工作原因不能及时就诊而停药。停药后大便黏滞不爽,数日一行。腰酸疼痛,眼胀、模糊不清,纳可,眠安。末次月经2月23日,痛经,经期5天,量、色可,经前期有乳房胀痛感。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空腹血糖:13.2mmol/L。

     处方:生地15g,白芍15g,女贞子15g,麦冬12g,全瓜蒌30g,决明子30g,生首乌30g,生牡蛎30g,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天花粉12g,白菊花10g,桑寄生30g,川续断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时间:2008年3月22日。

     药后大便正常,日一行,无黏滞不畅感。但仍腰部疼痛,眼胀,双下肢膝盖酸痛,夜间加重,口干,纳可,眠安,二便调。脉弦细,舌红苔薄白。空腹血糖:9.9mmol/L。上方加枸杞子、石决明、赤芍。

     处方:生地15g,赤白芍各15g,女贞子15g,麦冬12g,全瓜蒌30g,决明子30g,生首乌30g,生牡蛎(打碎,先煎)各30g,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天花粉12g, 白菊花10g,桑寄生30g,川续断15g,枸杞子12g,石决明(先煎)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时间:2008年4月12日。

     药后症状明显减轻。现腰部酸胀疼痛、眼胀、双下肢酸痛,以膝盖为甚,大便黏滞不爽,2~3次/天,矢气频,纳可,眠安。末次月经:3月19日,色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上方生地减至12g。

     处方:生地12g,赤白芍各15g,女贞子15g,麦冬12g,全瓜蒌30g,决明子30g,生首乌30g,生牡蛎(打碎,先煎)各30g,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天花粉12g, 白菊花10g,桑寄生30g,川续断15g,枸杞子12g,石决明(先煎)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药后诸症大解,空腹血糖:7.5mmol/L。

     按语:本案证属气阴两虚。阴血虚少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目胀;气阴两虚而致脾失健运,故便秘;气虚而致元气亏虚、宗气不足,故周身困倦乏力、胸闷。颜正华教授以滋阴补气为主,同时针对兼症给予平肝潜阳和润肠通便之治,方以增液汤加味。

     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白芍滋阴补血;山药、生黄芪、生晒参补气,两组药合用,气阴双补;丹皮、生地、玄参清热凉血;火麻仁、决明子、生首乌润肠通便;白菊花、枸杞子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专攻眼胀之疾。二诊时,症状有所改善,考虑月经不调与子宫肌瘤有关,故加入生牡蛎、夏枯草、昆布、海藻软坚散结。三、四诊时因腰酸双膝疼痛甚,故加入桑寄生、川续断等补肾强筋骨。诸药合用,气阴双补,软坚散结。药后病情得到控制。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颜正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冰主编,颜正华审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新媒体编辑:王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