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会呼吸的痛,你的“菊花君”还好吗?
2015/9/21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诗人们用“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来形容秋华之魂——菊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菊花甚是执念,就连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也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如今,也有不少宅男宅女们也在家圈养着花中隐逸之君,常坐又不善运动,一种令人尴尬而又无可奈何的疾病——痔疮,就找上了他们的“菊花君”。如何才能去除痔疮,呵护“菊花君”?且看本文作者作何说!

     痔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的成人,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的60%。其临床表现以便血、疼痛和痔核脱出等为主要症状,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在肛门与直肠的分界线(医学上叫齿状线)以上,表面覆以黏膜者为内痔;分界线以下,表面覆以皮肤者为外痔;两者兼有者为混合痔。

     本病中医统称“痔漏”,又有“牝痔”、“血痔”之名。

     西医学认为,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直立时使局部血液易于瘀积而使静脉曲张,在肛门齿状线上下形成扩张、充血和屈曲的静脉团,这是痔发生的内因。而习惯性便秘、腹腔静脉压增高、直肠下端和肛管慢性感染以及老年人久病体弱、静脉壁薄、组织松弛、静脉易于扩张是痔疮发生的外因。目前痔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相关学说、肛垫相关学说、盆底动力相关学说等。

     中医认为本病或因久坐、久负重物,或因饮食失调、嗜食辛辣,或因泻痢日久、体质亏耗,或因妊娠多产,或因七情郁结、气机失宜,或因长期便秘等,导致肛肠气血不调,络脉阻滞,燥热内生,下达大肠,湿热与血瘀结滞肛门而发病。

     由于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1内痔

     按其病程及症状严重程度分为三期。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排便时带血,无内痔脱出肛外,肛镜可见齿状线上充血和结节性突起;第二期,排便时内痔脱出肛外,便后自行恢复,有肛内坠胀不适感,或间歇性便血;第三期,排便或增加腹内压时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复,必须用手托回,或需卧床休息,才能将内痔复位。此外,还有嵌顿性内痔,内痔突然脱出后不能回复,瘀血水肿,呈紫暗色,常伴有肛管部分或全部外翻。

     2外痔

     根据形态和症状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结缔组织外痔:无痛,不出血,肛门口有异物感,经常有少量分泌物,因而引起肛门和皮肤湿疹,检查见肛门皮肤肿胀突起,底宽尖长,色褐质软。

     ②静脉曲张外痔:本病发生缓慢,初觉坠胀不适,便时尤甚,肛门有异物感,继则肛门边缘发生圆形或椭圆形肿物。便后、久蹲、深吸气时肛门部可见曲张的静脉团,表面色紫、光滑,便后不能立即消失。

     ③血栓性外痔:本病起病急骤,肛门一侧或两侧突然出现一个或数个小卵圆形肿物,皮色紫暗,小如黄豆,大若指头,位于皮下,与周围皮肤有明显界限。初生自觉有异物感,继之则发生剧烈疼痛,触之较硬,疼痛难忍,坐卧不安,排便、行走、咳嗽均可使疼痛加重。一般经2~3周血块可自行吸收自愈,亦可经久不消,形成无痛性小血栓。

     ④炎性外痔:肛门红肿灼痛,皮肤检查可见局部充血水肿,有光滑稍透明的圆形或长圆形水肿块,质软触痛。

     3混合痔

     主要表现为便后下血、痔核脱出、肛门肿痛等,既有内痔的症状,又有外痔的症状。一般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

     三棱针法

     1方法一

     操作部位:大肠俞于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红色丘疹,即为痔点

     操作:挑刺。根据痔点个数及其部位,用三棱针逐一挑破,并挤出血珠或黏液,每6~7日施治1次。或用三棱针挑破穴位表面皮肤,向内深刺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挑后消毒贴上胶布,每次1处,3~5天再挑另一处。

     2方法二

     操作部位:龈交穴及其附近“痔阳性反应点”(滤泡)

     操作:暴露上唇系带,局部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在唇系带中部有米粒状突起处或系带颜色变红处,用手术刀迅速做0.3~0.5cm之半月形切除,随即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建议出血量:每次5~6滴。

     1.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纠正排便时间过长的不良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发生。

     2.平时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便后清洁坐浴,积极预防和治疗肛门周围疾病。

     3.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避免感冒、咳嗽、超重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4.出血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免劳气内伤,加重出血。

     5.若出现痔核脱出不能自行回纳时,需用手回纳。一旦发生嵌顿,应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刺络放血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郭义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新媒体编辑:王丹

    

    

    

    戳原文,更有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