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失眠有诀窍!
2015/10/26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国医大师李士懋,在老伴田淑霄教授的陪伴下,将毕身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医事业,他们希望中医学发扬光大、再创辉煌、光耀世界。也为这份希望执着耕耘,呕心沥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领悟与探索,提出并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今且来看这一体系在失眠中的运用。睡眠对每一个人而言,本是十分重要的,但晚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失眠的你,该如何睡一个好觉?国医大师李士懋辨治失眠有诀窍!

     一、理论指导

     (一)《内经》指导

     1.不寐属于神志的病变。心藏神,心主神志。《内经》云:“神者,正气也”;“血气者,人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者,精则养神”;“火之精为神”;“积精全神”等。这些论述说明,神赖人身正气之奉养。凡能影响正气奉养心神的诸因素,都可造成神的功能失常而出现不寐。这些因素可概括为虚实两大类。虚者,正气亏虚,无力奉养而不寐;实者,邪扰心神而神不安,不得寐。治疗大法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2.卫气。《内经》从卫气的昼夜运行,揭示了不寐的病机。《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又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邪客》:“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按:卫日行于阳,夜行于阴,阴阳交谓之泰,昼精而夜瞑。若卫阳不能入于阴,则阴阳不交,阴阳不交谓之痞,则不得寐。阴阳不交,不外虚实两类。

     实者,阳盛不得入于阴,或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邪阻阴阳不交。虚者,阴虚不能制阳,亦使阴阳不交,卫阳不得入于阴,故不寐。故总的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阴阳”。阴阳通,其卧立至。

     3.《内经》论述中,不寐证的具体原因:

     《素问·水热穴论》:“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按:此不得卧,可解为水肿上干于肺而喘,不能平卧;亦可解为水气阻隔,阴阳不交而不得寐。

     《素问·评热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按:此言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胃不和的因素颇多,寒热虚实皆有,胃本身的病变及其他脏腑病变干于胃者,皆可胃不和而不得卧。又云,诸水病者不得卧,水病原因亦颇广,一旦水蓄,则阻隔阴阳相交,皆可不寐。

     (二)仲景论不寐

     1.热扰心神不得眠。有:

     热扰胸膈不得眠的栀子豉汤证;

     阴虚水热互结之猪苓汤证;

     阴虚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百合地黄汤证;

     阳明腑实的承气汤证等。

     2.阴盛阳虚不得眠。有:

     干姜附子汤证之昼日烦躁不得眠;

     阴盛已极而阳气外亡之通脉四逆或白通加猪胆汁汤等。

     3.阴血亏不得眠。有:

     虚劳虚烦不得眠之酸枣仁汤;

     大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

     4.痰饮阻遏不得眠。有:

     痰浊壅塞之皂荚丸证;

     肺痈,喘不得卧之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痰痹胸阳而咳唾短气不得卧之瓜蒌薤白半夏汤证;

     饮停胸膈之木防己汤证;

     水气凌心之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证。

     5.湿盛遏阳不得眠。有:

     水湿遏阳而暮躁不得眠之芪芍桂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证;

     狐惑不得眠之甘草泻心汤证等。

     6.气血郁滞不得眠。有:

     气血郁滞不得卧之枳实芍药散证等。

     从上述经典论述来看,不寐因虚者,包括阴阳气血之虚,病位包括心经自虚及其他脏腑正虚而不能奉养。实者,乃邪扰于心而神不安,其邪包括六淫、七情、不因外因及内生之邪,病位或心经自病,或其他脏腑上扰于心。尚有虚实兼杂者,当辨虚实孰多孰少。正如景岳所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治疗大法,不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使阴阳相交,自然安泰。倘能知此,则全局在胸,全盘皆活,不囿于一方一法,或几个僵死套路,圆机活法,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众多方子可随手拈来,皆成治不寐之妙方。

     二、首分虚实

     既然不寐证总的原因不外邪正两端,故辨证时首分虚实。病情简单而典型者,固然好分,但虚实兼夹及不那么典型者,辨之却难,须长期临床磨炼。

     三、脉诊为中心辨证论治方法

     既然辨证须首分虚实,而虚实之分,要在脉之沉取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作为一个中医,能分清虚实,谈何容易。有两种脉象是很容易混淆的:一种是邪气郁遏太甚,脉见沉迟涩小,状似阴脉,实非阴脉,乃邪实之甚一种是脉弦大搏指,此为实脉,若过于实大,反是正气内虚,真气外泄,大虚之脉,须四诊合参,仔细斟酌

     医案举隅痰蕴不寐

     徐某,男,22岁,本校学生。

     2006年6月9日初诊:寐少已半年,每夜约睡3小时,午休亦睡不着。身躁热,五心烦热。

     脉缓滑,舌嫩绛苔白。

     证属:痰浊蕴阻,阴阳不交。

     法宜:化痰,交通阴阳。

     方宗:半夏秫米汤加减。

     半夏40g,秫米1把。

     3剂,水煎服。

     6月12日二诊:药后已可睡六七小时,中午亦能入睡。因能入睡,精神亦振,身之躁热亦减。脉滑。舌已转红,苔白满布。防其热起,故于上方加黄连9g。4剂,水煎服。药尽睡眠已正常,学习效率亦提高,甚为高兴。

     按:因其脉缓滑,诊为痰阻阴阳不交而不寐,予半夏秫米汤。若依其舌症,身躁热,五心烦热,舌绛,显系阴虚之证,半夏温燥伤阴当为禁忌,宜天王补心丹之类,养阴安神。

     若果为阴虚不寐,脉当细数,或阴不制阳而阳浮。但此案脉是缓滑,缓主脾虚有湿,滑脉为痰,故诊为痰浊蕴阻而不寐。何以见躁热、五心烦热?以脉缓滑,知非阴虚,乃痰浊蕴阻,阴阳不交,卫阳游行于外而躁热、五心烦热。痰除,阴阳相交,其热自除。何以舌嫩而绛?嫩乃虚舌,绛乃血运不畅、脾虚痰阻,升降出入失其常度,血运不畅,舌可嫩绛,或红绛而暗,此舌不以热看,因脉无热象。此即余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方法,以脉解症,以脉解舌。

     俗皆以五心烦热为阴虚的主症,故临床往往一见五心烦热,即诊为阴虚,而予大量养阴清热之品。阴虚者,固可五心烦热,然必脉细数,舌红绛少苔。但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湿阻阳郁、痰热蕴遏而阳郁、气虚阳郁、阳虚阳郁、瘀血阻塞新血不生而烦热等等,皆可造成五心烦热,不可囿于阴虚之一端,误导后学者。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平脉辨证治专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士懋,田淑霄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戳“阅读原文”,更有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