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分享:国医大师用药思路!
2016/4/12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临床如何用药,是很多中医人士的困扰。要怎么合理用药,或许不是熟读《药性赋》,记住《汤头歌诀》,翻烂课本儿就能领会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学验俱丰、临床经验丰富,他精通药性,勤于临证,用药主张四两拔千斤。今天,就分享一篇颜老临床用药思路的文章,一起来欣赏吧!

     一、知药善用,灵活有验

    

     用药当知药,知药才能善用。所谓知药,即指谙熟药性理论与数百味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使用宜忌,以及其在不同外界条件和配伍应用时的性效变化等。这是合理应用中药的基本条件,但我认为,单单做到此点还是不够的,还应在具体应用时做到以下五点:

     1.全面考虑,巧用多效药

     在数百味常用中药中,单效能者甚少,多效能者占绝大多数。怎样应用好多效能药物是我时刻注意的问题。若不能全面考虑,合理应用多功能药,轻则疗效不理想,重则产生不良后果。我十分重视合理应用多效能药物,注意从多种角度全面考虑,避免专其一点不及其余。如生山药味甘性平,功能益气养阴,且兼涩性。临床应用,要从益气、养阴、兼涩性三个角度去考虑。若但见气阴两虚即投山药还不够全面,还必须询问患者是否兼有便秘或便溏,然后再决定是否投用才为确当。若兼便秘,即不宜投;而兼便溏者,则用之为佳。黄精虽与山药一样,亦能益气养阴,但却兼润大肠,临床应用当从益气、养阴、润肠三个方面考虑。若气阴两虚兼便秘者,用之为宜,而便溏者则不宜,等等。

     2.扶正祛邪,善用平和药

     在常用中药中,药力平和与较强者占多数,我十分喜用前者,每于平和之中取效。我认为,医生指导病人用药治病,无非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机体生理功能尽快复常,以强盛的正气抗御邪气,绝不能因用药而再伤正气,或造成机体功能的新紊乱。倘若用药猛浪,惟以克伐为用,虽调节较快然易致新的紊乱,或攻邪有力而必伤正气,致使原有的紊乱未能调整而新的紊乱又可能出现,或邪气未去而正气被伤。而合理使用平和之品则此弊可除,既能和缓调节脏腑功能而不致出现新的紊乱,又能祛邪而不伤或少伤正气。我有时也选用附子、肉桂、细辛、五加皮及牵牛子等药力强大之品,然用量往往偏小,药力亦随之变缓,取药平和之意已寓其中。如此,调护正气,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因素,邪气得以祛除,疾病痊愈指日可待。

     3.扬长避短,慎用毒烈药

     在常用中药中有一部分毒烈之品,其性能特点突出,药力峻猛,效速害大,不易掌握。对这类药,我从扬长避短、用药安全的原则出发,总结出一套应用方法。首先,主张慎用,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投用。其次,主张严格炮制,以缓其毒,如甘遂醋制、巴豆去油制霜等。其三,主张遵从古法,从小剂量开始投用,不效逐加,至效即止。绝不能首量即足,致使攻伐太过。其四,主张间隔使用,穿插扶正。不可连续用药攻伐,以免故疾未去而新病又起,或体虚致极,不堪用药。

     4.重视炮制,巧用生制品

     中药炮制是提高中药治疗效能的必要手段。各种炮制方法均能引起药物内各种成分发生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成分即显示与原生药功效相异的效能。因此,我十分重视炮制,力求做到合理运用各种中药的生制品,在处方时注明所用饮片的规格,从不草率马虎。

     5.澄清混乱,分用同名药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药中有的药同名异物。这些药虽同名以往曾作为某种药用于临床,但来源相异。有的虽为同科同属,但不同种;有的则来源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科或不同的属。由于它们的来源不同,所含成分与具有的性能相差很大。古代将不同品种的药混作一种是极不科学的,应当根据新的研究(包括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重新认识,并分别应用,如贝母当分川浙、沙参当分南北等。

     二、深研配伍,活用对药

    

     我认为,中药配伍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双元角度论述药物配伍后性效变化的规律,如七情配伍中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一类是从多元角度研究配伍后,药物在方中的地位与效用,并冠以君、臣、佐、使,以指导组方用药。双元配伍为简单配伍,是组方的低级形式;多元配伍是简单配伍的进一步发展,是组方的高级形式,二者缺一不可。药物的配伍应用具有科学性,药物通过配伍能增效、减毒,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对或药组连结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从而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预防药物中毒,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历代名医通过临床实践所发现的许多配伍合理、疗效确切的对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重要内容,应当认真研究与继承,并灵活应用。

     我临证配伍用药,既注意紧扣病机、立法严谨,又注意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在具体组方时,力求达到方方配伍有度,不但君臣佐使主次分明,而且相须、相使配伍得当,相反、相恶避忌不犯。其次,常在方中灵活应用药对或药组,无论治外感病抑或内伤杂病,均是如此。如治肝胃不和,呕吐吞酸,无论证属肝郁化火犯胃,还是寒热错杂者都可投用丹溪左金丸。证属肝郁化火犯胃者,即重用黄连,少用吴茱萸,但不是原方的六比一用量,而是二比一或三比一;证属寒热错杂者,两药的用量即随寒热的变化而增减,热较甚者,多用黄连,少用吴茱萸;寒多热少者,多用吴茱萸,少用黄连;寒热相当者,则二者等量,如此每能取效。

     三、不拘成方,按证调配

    

     中医用复方治病历史悠久,我从不为成方所局限,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主症确立治疗大法,再参以不同的兼症等合理组方遣药。我的组方经验有以下三点:

     一是根据治疗需要自拟处方,如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自拟潜降汤,方的组成为:生地黄10g,白芍12g,生石决明30g(打碎,先煎),生牡蛎30g(打碎,先煎),茯苓10~20g,丹参12~15g,益母草15g,怀牛膝12~15g,夜交藤30g,白菊花10g,并随证加减。

     二是即便选用成方,也常因方中药物与病情不完全相符,而只取其中几味主药,再据情酌配他药,绝不原方照搬。如用小柴胡汤治肝胆郁滞夹湿热内停,只取柴胡、黄芩、半夏,再配以茵陈、蒲公英、郁金等清利肝胆湿热之品等。

     三是治疗复杂病证常根据治疗需要,将数个成方融为一体。如治感冒发热,咳嗽痰多,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痒,胸闷不畅,常将银翘散、杏苏散、止嗽散三方合为一体,加减应用,名为治感冒发热咳嗽方。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颜正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冰主编,颜正华审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