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也能看出妇科病?是不是真的?
2016/11/6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您知道吗,舌头也会出卖人体健康状况!舌诊,看似不及脉诊那般神奇玄幻,但仅仅是通过对舌象的观察,也能窥探人体健康的秘密;看似普通的观望,那一点点舌苔的变化,或是舌质的改变,在中医的眼里,都泄露了健康的信息。作为中医望诊很重要的一部分的舌诊,据说也能窥探出妇科病,是真是假?且看正文分解!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诊法的一大特色。通过望舌可以测知气血之盛衰、病变之寒热、病位之深浅、病势之进退、预后之良恶,有时甚至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望诊遵经》曰:“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约而言之,大纲有五,一曰形容、二曰气色、三曰胎垢、四曰津液、五曰部位。”

     杨老指出:“舌诊的重要性不亚于脉诊,因舌诊望之可见,直观性强,较易掌握。”正如曹炳章《辨舌指南》曰:“辨舌较脉诊为确。因脉夹皮内,而舌则亲切显露,且脉随寒热变化,真假无定,而苔则不乱丝毫。”故舌诊对诊断妇科疾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舌诊的临床意义

     古人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窍,肾之本,五脏六腑无不通过经络与舌直接或间接相联系。《灵枢·经脉》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又云:“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望诊遵经》曰:“手少阴通舌本,足少阴夹舌本,足厥阴络舌本,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可见五脏都与舌息息相通。杨老认为:由于五脏六腑均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联系,故五脏六腑之精气可上营于舌,而五脏六腑之病变也可上应于舌,故舌诊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杨老望舌,将舌分为舌质与舌苔两部分。舌质又包括舌色和舌体。正常舌质应呈淡红色,不深不浅十分润泽;而舌体又包括舌体的神气、舌体的形态以及舌面的变化3个方面:即从舌体的荣枯老嫩来查神气;从舌体的肿胀、瘦瘪、痿软、强硬、偏歪、颤动、伸缩观形态;又从舌面的点刺、裂纹、光滑等显变化。

     舌苔,即舌面上所成之苔。杨老认为,舌苔之所以形成,是由于胃中生气所表现。正如《伤寒论本旨·辨舌苔》曰:“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杨老常说:所谓胃中生气,“即胃的生理功能,如果脾胃的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种种病变的苔亦由之而生”。因此在诊舌时,不仅要察舌质,还要看舌苔。《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曰:“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杨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气病察苔,血病察质”“舌脉不符,应去伪存真”等宝贵经验。

     2.妇科舌诊的特点

     杨老认为舌诊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如《临证验舌法》曰:“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杨老除重视舌体、舌质、舌苔的变化外,还特别注意舌下络脉的变化,告诫我们“舌下络脉粗大青紫”是诊断血瘀的重要指标;远在数百年前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关于妇科舌诊的专篇记载。如《诸病源候论·妊娠胎动候》云:“胎动不安者……候其母面赤舌青者,儿死母活……母面青舌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

     又《诸病源候论·产难子死腹中候》云:“……候其产妇舌青黑,及胎上冷者,子已死也。”杨老在临床中就发现过期流产或死胎的患者常常为青紫舌。杨老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是各生殖器官受内分泌的影响,有周期性变化,舌与月经的来潮有密切关系。一般经前舌色轻度鲜红,经行则多重度鲜红或暗红,经后则暗红渐变成浅红直至正常。

     《望诊遵经》曰:“夫胎因病生,病以胎著,察色而不观胎,究难辨其虚实,观胎而不察色,安能测其盛衰。”杨老对舌淡苔白而厚腻,月经淋沥不断夹有水泻的患者,常用升阳除湿法而获效。如舌红、少苔,伴有腹痛的胎动不安,多为阴虚有热,治宜养阴清热安胎。如杨老曾根据舌诊治一妇人疑难病例,疗效满意。其人经行浮肿二年余,曾经多方诊治未效,杨老认真询问病情,仔细诊察后,发现该患者舌隐青,舌下脉络粗大,认为其病因是血瘀,影响气机的运行,造成水湿停留,投以活血化瘀行气之药数剂,诸症悉除。

     杨老在治疗妇科病中,观察舌的变化,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屡起沉疴。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妇科圣手杨宗孟临床56年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凌霞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阅读原文”,本文图书随心购到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