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头痛,小柴胡汤好用!
2017/2/14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的功效。流传至今,小柴胡汤依旧备受宠爱,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谓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实际运用中,有人用它治疗头痛、皮肤瘙痒等病证,关于小柴胡汤的临床用法,还是一起来学学吧!

    

    

     【出处】

     《伤寒论》。

    

     【方药组成】

     柴胡24g,黄芩9g,半夏9g,人参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病机】

     少阳枢机不利。

    

     【汤证脉症】

     主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兼症:耳聋、目赤;或胸中烦而不呕,口渴;或腹中痛,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

     典型舌脉:舌淡红,或舌尖红,苔白,脉弦或弦细。

    

     【禁忌】

     ①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已入里,阳明热盛者,皆不宜使用本汤方。②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虚血虚,症见寒热者,非本汤方所宜。

    

     【典型病案】

     1

     头痛案

     王某,男,57岁,居住于山西省运城市禹都花园。因头闷痛8个月于2013年4月15日初诊。患者8个月前因生气后出现头闷痛,以枕部为主,颈部僵硬,乏力,易汗出,纳可,睡眠正常,大便日2次,小便正常。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辅助检查:TCD: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血脂、血常规、凝血系列未见明显异常。辨证属小柴胡汤证,治法为疏肝清热,化痰升清,以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6g,黄芩10g,半夏9g,菖蒲10g,夏枯草15g,菊花15g,丹参15g,郁金10g,神曲10g,荷叶10g,7剂,日1剂,水煎服。

     2013年5月13日复诊,头痛减轻,颈部僵硬减轻,乏力、汗出好转,没事时左腹部不适,舌质淡暗,苔薄黄,脉沉弦。上方加佛手12g,香附10g,7剂继服。

     2013年5月25日复诊,诸症减轻,现觉胃脘不适感,无疼痛,口苦,大便稀,上方加藿香10g,白蔻仁6g后下,7剂水煎继服。

     【按语】小柴胡汤是调肝的要方。情志不舒引起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日久化火,肝火灼伤津液则成痰,痰热导致则清阳不升反见头闷。肝阴被伤,肝阳偏亢见头痛。畅达先生活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头痛时,加夏枯草、菊花清肝火,加菖蒲、郁金清化痰热,加荷叶以升清,加神曲以健脾消食、和胃化痰。又“气滞则血瘀”,颈部僵硬、舌暗红为血瘀之象,故用丹参以凉血活血。

     2

     皮肤瘙痒案

     张某,男,46岁。2013年4月8日初诊,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干燥近半年。就诊多家医院。给予抗组胺药治疗,停药反复发作。检查全身皮肤抓痕,血痂明显,心情烦躁,表情痛苦,口干、口苦不欲饮,舌质边红,苔白,脉弦数。辨病为风瘙痒病,证属小柴胡汤证。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蝉衣10g,荆芥10g,防风10g,党参10g,生地黄10g,大枣10g,7剂,日1剂,水煎服。

     2015年4月15日二诊,7天后瘙痒明显减轻,心烦未见明显改善,上方去蝉衣加百合10g,麦冬10g,继服7剂。

     2015年4月23日再诊,瘙痒消失,心烦改善,上方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篇主方,只要具备本方证病机便可应用。此案应用本方证的依据:①口苦、口干、欲冷饮;②瘙痒反复发作(寒热往来);③舌淡,边红,苔白,脉弦。本案中主症虽为皮肤瘙痒,但据其兼症可以推断本证的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符合小柴胡汤的主治适应证,所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名中医畅达医论医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祥林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阅读原文”,一键购本文图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