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冬,这个部位还可以再冻一冻
2017/11/10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这周,随着立冬的来临,我们正式迎来了冬天。不过,虽然已是冬季,但很多地方的气温还在10℃以上,远不到寒风凌冽的地步。这种情况下,老祖宗告诉我们,太急于给头部保暖,可未必是最健康的呢!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吧!

     汉字中有一个结构十分巧妙的会意字,这就是“烦”字。

    

     《说文解字》曰:“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这就表明,“烦”字的意义是由“页”与“火”二字会意而来。

     《说文解字》又曰:“页,头也”。

     也就是说“页”字实际上是一倒写的“首”字,指的就是人的头部。故“页”与“火”在一起,表示头边有火则发热头痛而心烦。因此,倘若头部温度太高,不但对健康不利,甚至会成为致病因素。

     那么,究竟如何“寒头”养生呢?

    

     专家指出,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冬季气温低,人体最易患感冒,而坚持将脸和双手浸泡入冷水之中,则可迫使鼻、脸部血管收缩乃至上身血管收缩,这样就可提高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每天早晨打一大盆冷水,先吸足一口气,便将整个头面部位浸入水中,能浸多久就浸多久,可反复多次;然后将双手浸入冷水中三五分钟,使整个上身都接受寒凉刺激。此时整个头面与上肢及上身因受冷水刺激而使皮肤和血管收缩,血流加快,不久即皮肤发热,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御寒与耐寒能力,这对预防伤风感冒等外感病很有帮助。当然,洗脸用的冷水温度也不能太低,以高于10℃为宜,这样的温度在寒冷的冬季会有一种温热感。

    

     在睡眠时,尤其是在冬季睡眠时,有不少人有用被子蒙起头来的习惯,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头靠近火炉、火墙睡觉,使头部的温度提高以御寒,这样做好吗?对健康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人的观点:

     “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

     “冬夜勿覆头,得长寿。”

     “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目干。”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这几段话都是说,头部的温度不宜过高,尤其是在睡眠时,应当经常保持较寒凉的状态,才能长久健康长寿。

     从现代科学研究来看,同样也是主张睡眠时头部的温度宜稍低一些。据《健康报》1983年10月27日“世界医事”栏报道:“科学家们发现让头部的温度低一些,可尽快地进入梦乡。”不久前某商行生产了一种别致的枕头,枕头内配置有半导体冷却设备,它由电池来提供能量。这种枕头的温度比头部大约要低10℃,学者们称之为“催眠枕头”。

     从古代医家的观点和现代研究的结果可以断言,睡眠时头部的温度稍低一点,既能够加速入睡,也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所以,我们睡觉时,哪怕在寒冬腊月,也不可用被子蒙头,一则被子里空气不流通,氧气不充足,体内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醒来后人会感到头晕、胸闷、乏力、精神不振,还可以诱发做梦;二则导致头部温度过高有害健康。保持头部寒凉还有助于睡眠,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密切关系。头部如同一台散热器,在环境15℃时,从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1/3;在4℃时为1/2;在零下15℃时为3/4。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戴一顶帽子,不仅起到头部的御寒作用,也可起到全身的热能储存作用,这是很必要的。

     但只是稍降温,大街上戴帽子的人就越来越多,这就违反“寒头暖足”的原则了。“寒头”是指应让头部尽量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多点凉意就急着戴帽子、包围巾。

     对于婴幼儿来讲,他们不懂得表达过暖或过凉,不必在乍冷还热之际穿、雪戴得像“裹蒸粽”一样,民谚谓“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经验值得重视。

     当然,“寒头”只是一般常理,如何把握“冷暖之度”?《素问·调经论》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则既要考虑气候变化,又要因人而异,或“先寒而衣”,或“先热而解”,此乃《黄帝内经》强调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之要诀。

     尤其是老弱病残者,可能对寒热的耐受性较差,则应小心调摄,不能以常人度之。比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遇冷时易受到刺激,可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因此要特别注意头颈部的保暖,必要时可系条轻便的围巾;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要特别注意手脚和头部的保暖,因为这种部位的血管遇冷收缩可增加心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稳定。

     这下大家知道了吧?别这么着急给头部保暖哦!

     好书推荐

    

     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第2版)

     本书以介绍黄仕沛老师的54则经方验案为主,并载录了黄师的经方医话,以及外出查房的记录。本书通过临床的事实,诠释"方证对应"之理,不尚空谈,是此书最大的特点。此续集有别于前一部的地方在于,在师傅的讲解之后,作为徒弟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形成一种良性的反馈,成为中医师承方式的有益探索。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何清湖、周兴、谭同来、瞿岳云、万胜、刘朝圣、魏一苇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