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不能拖,分成五型来治疗(最全方药和加减法都在里面了)
2018/8/4 11:20:00 悦读中医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慢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类型,主要由HBV、HCV及HDV引起,其中以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表现较突出,治疗难度较大,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尚难期望通过某一种特效药物获得解决。所以很多慢性肝炎的患者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拖着。

     不过,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探索与研究工作,中医积累了治疗慢性肝炎的丰富经验。今天就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尹常健教授对慢性肝炎辨证分型论治的概况介绍如下。

     1肝郁气滞型

     主症:本型多见于慢性肝炎轻度,多表现为肝经自病的症状与体征,肝功可无明显异常,临床可见肝区隐痛,两胁撑胀,脘腹胀闷,消化呆滞,疲乏无力等。体征可见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无明显改变。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g,杭白芍9g,川木香6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佛手9g,甘草3g,石花15g,川芎6g,香附15g。水煎服,日1剂。

     加减:①胁痛加元胡、丝瓜络;②胃纳差加乌梅、木瓜、炒三仙;③兼有郁热者加胡黄连、龙胆、败酱草、生栀子仁;④ALT升高加茵陈、赤小豆、丹参;⑤嗳气腹胀,朝宽暮急者加藿香梗、香橼皮、大腹皮。

    

     肝郁脾虚型

     主症:本型多见胁痛腹胀,胃呆纳少,腹胀,便溏,肢体困重无力,甚或疲惫酸楚,或有面部及下肢浮肿,小便清长。检查可见肝肿大,肝功多有异常,以浊度升高为主,或A/G倒置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则:疏肝健脾,培土益中。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归芍异功散或逍遥散等均可加减应用。柴胡12g,杭白芍12g,党参9g,茯苓15g,苍术、白术各15g,薏苡仁30g,青皮、陈皮各9g,木香6g,砂仁9g,甘草6g,大枣5枚。水煎服。

     加减:①浮肿明显者加仙人头、扁豆皮、黄芪皮、泽兰、车前子;②胃纳差,伴呕吐者,加半夏、青竹茹、生姜;③浮肿久治不消,或消而复肿,肝功损害,A/G倒置者,加用补肾药物,以脾肾双补为法,如熟地、黑豆、菟丝子、鱼鳔胶珠、冬虫夏草、枸杞子,久服可收良效;④长期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者,多为脾阳不振,清气下陷为患,可加用升麻、白术、黄芪、粉葛根,仍不应,可考虑加干姜、附子等温化之剂。

     肝胆湿热型

     主症:本型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肝胆湿热交争,郁滞于中焦不化,症见胁痛口苦,咽干舌燥,渴而不欲饮,头晕目眩,胸胁痞闷,恶心厌油,食少而腹胀(呈持续性)或有烦热,午后低热,周身沉重乏力,大便黏滞恶臭,排便不爽,小便混浊色黄,并有臊味气重。舌红,苔黄厚而腻,肝功多异常,黄疸指数可有升高。

     治法:清泄肝胆湿热,升清降浊。

     方药:二金汤加味:茵陈24g,连翘9g,海金沙12g,荷梗12g,鸡内金9g,矾郁金9g,通草6g,薏苡仁30g,胡黄连9g,竹叶9g,蒲公英15g,甘草3g,焦栀子9g。水煎服。

     加减:偏于热盛者加川大黄、黄芩;偏于湿盛者加苍术、冬瓜仁、苦参;恶心厌油或呕吐者加寒水石、陈皮、藿香、生姜;血清胆红素升高者加田基黄、车前草、矾郁金、茵陈倍量、赤小豆;午后低热者加银柴胡、黄芩、胡黄连;肝功明显异常,ALT升高者加板蓝根、败酱草; HBsAg(+)加蝉蜕、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明矾、青黛等。

    

     肝肾阴虚型

     主症:本型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久及肾,子令母病所致。除胁痛、腹胀、疲劳等症状外,常伴失眠、多梦、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无力,时有五心烦热,口干舌燥。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舌红少苔,脉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煎、归芍地黄丸、滋水清肝饮等。药用沙参15g,麦冬9g,石斛12g,枸杞子15g,白芍15g,生熟地黄各15g,菟丝子30g,楮实子15g,青皮6g。水煎服。

     加减:偏于肾虚,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梦遗滑精,目无所见,以归芍地黄汤加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偏于阴虚者,虚烦易怒,少寐易惊,妇女月经不调,加补肝煎;以失眠多梦、心肾不交症状为主者,以天王补心丹、何首乌延寿丹为主。阴虚阳亢,上实下虚,头胀头晕,目生金花,上方加桑麻丸(黑芝麻30g,桑叶9g)。

    

     气滞血瘀型

     主症:本型多见于慢性肝炎后期,或早期肝硬化,临床可见两胁痛著(部位局限),烦躁易怒,面色晦滞,口唇色绛,舌下青筋暴露,面有赤痕爪缕,或有齿衄、鼻衄,妇女有月经不调等。形体消瘦,乏力少神。查体肝脾可明显肿大,质韧或硬,可见肝掌,蜘蛛痣,脉弦数或沉涩,呈正败邪实之征。肝功可见重度损害。

     治法:舒肝化瘀,活血软坚。

     方药:舒肝化瘀汤加减:柴胡12g,白芍12g,马鞭草30g,三棱9g,莪术9g,龙胆6g,川大黄6g,生牡蛎30g,鳖甲30g(先煎),射干9g,大枣5枚。水煎服。

     加减:瘀血不散,结于胁下,每多见有低热,可加胡黄连、白薇、十大功劳叶,无湿象者可加沙参、生地黄;鼻衄、牙衄者,多为血热妄行,可加炒生地黄、茜草根炭、生侧柏叶;脾亢,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低,周身皮肤可见瘀斑,脾脏肿大明显者,可加生瓦楞子、水红花子、鸡内金粉(冲)、鳖甲(先煎半小时再下诸药),大枣5枚;胁痛不移(有少数病人胁痛如指肚大小,范围局限,固定不移),多为死血作痛,可适当加入破血通络药物如炒水蛭、山甲珠、刘寄奴、凌霄花、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等;正气虚弱,机体衰微,应攻补兼施,上方可随症加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等扶正药,不可一味玫伐,以防损伤正气;瘀去大半而止,续以丸药缓图,丸剂取效虽缓,但其攻坚、消瘀、消积之力强,1日多次服用,效力持久,为瘀证善后治疗之大法,临床常用化坚丸:三棱30g,莪术60g,西红花30g,生大黄90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以利为度。亦可用水红花子丸,二甲化瘀煎等。

     《肝病用药十讲》

     本书为修订版,在保持原来结构和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调整,考虑到主要着眼点重在临床,因此对原书十讲之外有关科研课题的介绍内容进行了删减,使总体内容更为集中,也更贴近临床。由于近年来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相继出现,特别是丙肝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取得重大突破,使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此次再版也对中医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丙型肝炎的相关章节进行了调整和删减,以使之更为适应当前临床进展的实际需要。

     长按二维码好书带回家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肝病用药十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尹常健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纸质图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