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如何指导实战,为什么要宗气化派?
2019/10/25 11:20:00 悦读中医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 编 导 读

     我们在概括中医药的特色时,说的最多的是天人合一和辨证论治,如何将辨证论治与天人合一完美结合,一直是历代医家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伤寒气化理论就是将两者很好地集合在一块,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实践,还能预判疾病的走势,是研究《伤寒论》的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的文化,每一门技术都有自己的根源,都有自己的经典,经典是学术发展的桥梁,也是学术越走越远的道路。而在学术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传承,一种是创新,。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创新则是一种冲破经验的自我突围。用另外一种思想来表述,那就是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关系。所谓的照着讲,就是按照经典原本的意思加以讲解,进行传承,所谓的接着讲就是在不违背经典的前提下,发皇古义,枯木开花。

     所谓的发皇古义,是在深刻理会了前人的经验及经典的智慧之后,用后世的理论及经验进行改造,对理论进行升华;可以说,每一种学说的发展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学术。

    

     《伤寒论》与伤寒学

    

     《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汉代,是一本基于一线临床的实战总结,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古典哲学、医学、临床的完美结合;从字面上看,这本书是一本治疗伤寒病及杂病的专书;从写作体例上看,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临床经验与理论凝练并重的经典;从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及思维方式,还可以看到汉代的生活习惯还有汉代的哲学及生命科学,所以《伤寒论》可以是多方位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看伤寒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效果。

     在研究《伤寒论》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有王叔和这种负责整理,负责编纂的大学者,还有像孙思邈这样经过临床实战的大医学家,以及后世的许叔微、成无己、程郊倩、柯韵伯、叶天士、朱丹溪、张元素、刘完素、李东垣、吴鞠通、王梦英、张锡驹、张志聪、陈修园、唐容川、徐大椿、黄元御、彭子益、郑钦安等医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共同构成了伤寒学派的内容。

     《伤寒论》研究的初期,只是不同的医家按照记载,方证对应的使用相关的方剂,或者很多人只是用里面的方,对文不是很在意;后来的医家开始注意里面的文,从伤寒论的行文和辨证的思路来培养自己的临床思路;再到后来,以《伤寒论》六经作为一个基本的理,创造出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用以解释现象,指导实践,并进行疾病的预后。这就是从《伤寒论》到伤寒学派的形成,气化学派又是伤寒学派之中最为精深,最为难懂的学说。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个医案,略解一下《伤寒论》及伤寒气化学派。

    

    

     从一则医案说起

    

     高某,2019年10月13日来诊,主诉眼睑抽动,睡眠不佳,易醒,精神不佳,怕冷,容易烦,有多年抑郁症史,服用抑郁药多年,脉象:右脉寸关尺皆沉,左脉关中取滑,尺脉无力;舌质暗红,苔薄。

     于是处方:柴胡15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菟丝子20克,陈皮10克,炙甘草 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5克,制附片15克(另包 先煎1小时),升麻5克。

     处方5剂,嘱咐服用5天。患者回家,服用当天,晚饭前2小时服药,晚饭时分,也就是晚上9点开始腹泻,腹泻时有绞痛,大便颜色没注意,不臭;根据患者回报的情况,告诉她继续服用。5天药吃完,大幅改善症状,眼睑抽动也好了很多。

     这个患者的脉证在那,是如何辨证的,按照中医眼睛的五轮学说,眼睑应该属脾的,为什么没有用补脾胃的药物,比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之类的?而是用的《伤寒论》之中的四逆汤,还是四逆散,原因为何?吃药后为什么腹泻?腹泻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吃药,如何判断正确的服药反应?

    

    

     广义的六经代表什么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基于天人合一的辨证论治,所以一个疾病首先是人的病,需要考虑的东西必须非常全面,眼睑是属脾的,但是按照脾胃的思路治疗,其实效果不好,以前患者也服用过很多药物,疗效都不显著,为什么按照六经辨证,就能达到这么好的疗效呢?

     人体治病,首先是要人体的正气去攻击邪气,所以正气的状态,或者说阳气的多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伤寒论》的分类,就是按照阳气的多少,或者说正气的多少来决定的,其中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皆是阳病,属于阳气相对比较旺盛的,所以这些类型的疾病都很难有死症,治疗时也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一些泻药,太阳病有麻黄汤,有葛根汤,这些药物都有很强的泄的作用,而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则很少使用泻药,基本上都是补药,因为此时的疾病正气已经非常亏虚了,阳气已经非常虚弱了。所以治疗疾病,一定要摸清楚人体正气的状态,如果阳气不足,贸然发动攻击,就会自取灭亡,只有当阳气足了,正气够了,再对疾病进行围剿,才能获得成功。

     正是因为六经病是疾病的一种状态,所以每一种疾病都有可能是六种状态,最难治愈的是厥阴病,不管是内伤的脾胃病,还是外感的风寒感冒,都有太阳病到厥阴病六种状态,这六种状态所表述的是一种正气或者阳气的状态,正气是否充足,是判断六种疾病的根本,也决定了使用什么方法。

     柯韵伯说“六经为百病立法”,所有疾病都可以用六经来辨证分析。何谓太阳病,太阳病是人体任何疾病最初始的状态,此时的正气正足,正邪交争刚开始,主要表现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有脉浮,所以也被称为表证,是最初始的阶段,不管是高血压、流感或者糖尿病,只要符合这个状态,就是太阳病。邪在太阳,则说明疾病还没有深入,还是初始阶段,治疗还不是很艰难,用药也容易取得疗效。

     何谓阳明病?阳明病是所有疾病的第二个阶段,会有阳明病,所谓的阳明病就是“胃家实”,人体的邪气突破了在表之藩篱,开始影响到人体的肠胃系统,开始进入里面一层了,但是这时人体的阳气还是相对比较充足,还是可以正邪之间交争,所以会有高热的现象,此时就可以用一些力量大的泻药,比如大承气汤之类的,或者白虎汤之类的。

     何谓少阳病,少阳病是进入了相对比较苦难的时候,因为此时的少阳有两个可能,一是转枢,也就是胆的问题,出现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表现出人没有食欲;一是表里皆病,张仲景在小柴胡汤后解释道,“此半在表,半在里也”,所以少阳病是全面开战的时候,要么是正邪交织,不分彼此,所以想吐也吐不出来,想吃也吃不进去,此时的阳气相对较衰弱,正气也开始不足了。

     何谓三阴病,在正气虚弱,邪气节节胜利之后,人体正气退却,就会出现三阴病,三阴病是人体衰弱的表现,很多死症就是三阴病;首先是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随着邪气深入,就会变成腹痛,吃饭无味,或者呕吐不想吃,这个时候就是正气失去了资粮,没有了化源,所以比较危险;如果还是得不到救治,就会再往里面退却,导致“脉微细,但欲寐”,不仅会损伤人体的津液,此时还损伤人体之神,“失神者死,得神者昌”,这就是少阴病的状态,所以到了少阴病的时候,正气极其虚弱,人也极其危险;再往后,就是因为疾病产生的代谢产物,痰、淤、湿、毒互结,导致了人体经络的不通,最后“阴阳不相顺接”,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就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消渴,气上撞心,上热下寒,阴阳之间不能顺接,“阴阳离绝”的状态,此时的疾病,津液亏虚,正气已经非常虚弱,而且邪气也很盛,治疗时非常不好办。

    

    

     为什么先病太阳病,最后病厥阴?

    

     按照中医的观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任何疾病的开始,应该都是正气虚,为什么疾病开始不是厥阴病,而是太阳病呢?其实,这个跟中医的正气观念有关,也跟中医一直追求的天人相应有关,这个道理不仅可以解释疾病,还能很好地促进我们理解高深的伤寒气化学说。

     什么是正气,什么是邪气?得其位为正,不得其位为邪,这是中医对正邪的定义。而所谓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实是大自然之气。一般来说,一年之内,一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太阴湿土,四之气为少阳相火,五之气为阳明燥金,六之气为太阳寒水,每年都是如此,天地间是如此,人与天地同此气,所以人体之气,也是按照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顺序来运行的。《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顺天地之气就是正气,不顺天地之气就是邪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是天地间必然的存在,不仅存在于人身,还存在于大自然。

     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是因为有了邪气,所谓的邪气就是不正之气,不正之气,就是春天行夏令,秋天行春令,人体也是如此。在自然界,最大的逆就是春天本应该是厥阴,行的却是秋天的令,本来应该是冬天,却行的夏天的令;在人体也一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春天是最开始,而行冬天的令,也就是厥阴风木行太阳寒水令,所以疾病的顺序是按照太阳到厥阴依次相传。

    

    

    邪气得位则为正

     邪气的产生是因为不得位,而正气的产生则是因为得其位,所以治病的过程刚好相反,如果治疗得法,就会依次出现少阴病、太阴病、少阳病、阳明病等现象。

     回到开头的医案,此患者的脉是沉脉,而且有明显的精神不振,是比较明显的少阴病,所谓的少阴病就是“脉微细,但欲寐”,而此时还有一定的厥阴问题,因为她的左关脉中取有滑象,说明厥阴还堵住了,开方的时候用四逆散加四逆汤,然后用点升麻,从厥阴将邪气引出。

     服用药物之后,出现了腹泻,出现了腹绞痛,其实就是太阴病的“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是人体的正气从少阴厥阴往太阴走,属于非常好的治愈反应,所以我才会让患者继续服用药物,不需要停药。如果,大家不明白这个疾病的传变过程,首先是不会开四逆散加四逆汤,即使开了这个方,在出现了腹泻,腹痛之后,也不敢继续让患者继续服用。

     本来可以从脾胃论治的疾病,我们按照伤寒气化学说的理论,从少阴、厥阴论治,不但可以预测得到下一步的吃药反应,以及疗效如何判定,还可以效如桴鼓,这就是伤寒气化学说的魅力所在,也是《伤寒论》这部基于临床又高于临床的经典著作,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出现的气化学派的一个魅力所在。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按照气化学说的理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不仅会出现太阴病的腹泻腹痛症状,还会有少阳证、少阴证、阳明证、太阳证出现,每一步反应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患者的元气到了什么阶段,阳气是否充足,为我们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当然,至于治疗疾病过程中,哪种表现是什么病,代表了什么层次的问题,下一步可以怎么治疗,我们都会在后面的文章推出。彭子益说“手离开脉之前,就要把方定下来”,而真正学通了《伤寒论》,吃了上一次的药,看到了上一次吃药的表现,就应该知道人体阳气的状态,没有把脉就应该定出患者下一步该服用什么药物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推崇伤寒气化理论的原因,当为世所宗。

    

     更多经方及五运六气相关内容,可以搜索“庆余阁”微信公众号,轻松学习五运六气条件下的经方运用。

    

     本文由马纯阳老师供稿,欲深入了解伤寒气化学说、学习五运六气,欢迎关注马纯阳老师伤寒经典培训班,具体介绍如下:

     马纯阳老师是中医世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学中医 用中医》《学中医 用本草》、《运气传习录(第一辑)》系列丛书,还有《伤寒方杂谈》《时方杂谈》等书籍正在筹备出版中,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马纯阳老师将《周易》、五运六气规律运用于临床,总结出了一系列五运六气的基本及特殊规律,且多有阐发,修正了现代流行的运气学说的一些内容,运用实际验证程度更高。每年年初发表的“某年中医养生五运六气详解”文章都会被各大公众号转载,且预测准确性高。

     学习班持续半年,每周上1~2次课,一次课60~90分钟,每次只需50元人民币,一期学费共3750元,通过微信的形式,语音或者文字的形式,即使在公交、地铁,散步时都可以学习,完全可以将一些闲散时间积累起来,半年下来,就有所进益了。

     关键还可以实时提问,可以互相交流,润物细无声,轻松体验每个季节的运气条件变化。

    

     课程主要包括:

     (一)伤寒气化相关内容,包括治疗疾病的步骤,疾病所处阶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疾病的不同之法与表现。

     (二)《伤寒论》经典条文397条,每条皆讲解;最好使用林亿版《伤寒论》,捎带讲解伤寒例、平脉、辨脉法。

     (三)梳理成无己、窦材、张志聪、陈修园、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及现代扶阳派的学术脉络。

     (四)课程以语音结合文字开展,适当的配合PPT,因每个条文解讲解,不割裂《伤寒论》内容,原汁原味呈现。

     (五)对《伤寒论》中的方给出运气学条件,譬如桂枝汤变化的桂枝法不适合阳明燥金主气及金太过的主运气候条件;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麻杏竹甘汤适合阳明燥金主气及金太过主运及客运条件,降低用方难度,简化临床辩证。

     (六)演绎其中的相关名方,如桂枝汤到桂枝法,麻黄汤到麻黄法,四逆汤到四逆法,理中丸到理中法。立足原汁原味中医理论及易道原理,呈现《伤寒论》内容。

     本课程适合中医爱好者,完全没有中医基础者也能听懂学会,门槛低,学习不用背诵条文,只需要理解到位即可。临床大夫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弄懂学通做实基本原理,临证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结合时方、经方辨证,更是精妙。

     本课程报名请扫描下面二维码,了解相关情况,提交简历即可。

    

    

     版权声明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和文中插图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戳“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本文推荐好书(纸质书、电子书都有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