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退热第一方”,9大功效一文掌握
2022/6/27 11:38:28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一首经典的方子,它的大名响彻临床,是很多医生的心头爱,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皆可见到小柴胡汤的身影。聂惠民老师对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快来一起学习下吧。
NO.1和解退热
小柴胡汤不但和解少阳,而且具有较强的退热散邪作用。目前对于外感热病,症见往来寒热,或潮热,或身热等,类似少阳证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
若见高热、口渴时,小柴胡汤应去生姜、半夏,加连翘、银花、桔梗之类,既能疏散外邪,又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NO.2清退余热
《伤寒论》指出:“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说明热病后期,正虚邪恋,余邪不清,复见发热,应遵却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的原则,宜小柴胡汤和之。
若热势不高,每于午后发热,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咽干,时有盗汗,脉弦细数,舌红少苔等,不论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表现上述症状者,可用小柴胡汤合秦艽鳖甲散治之,以小柴胡调和枢机,加秦艽、鳖甲、知母、地骨皮等养阴清热。若以银柴胡易柴胡退虚热效果更佳。

NO.3疏肝退黄
少阳证兼发黄,可与小柴胡汤。但黄疸又分阳黄、阴黄。
阳黄为肝胆郁热,湿热熏蒸,胆液外溢所致,故酌情配合茵陈蒿汤,清热退黄效果尤好。
目前用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少阳兼阳黄证者,退黄较速。若热盛可去参、枣甘补之品。
阴黄者,应配合茵陈四逆汤,温化寒湿,消退黄疸,并去黄芩苦寒之品。
NO.4疏肝和胃
少阳证兼胃脘痛,症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牵引两胁,嗳气频作,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苔薄脉沉,弦而无力者,此为肝胆郁滞,克制脾胃所致,宜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以小柴胡汤伍四君子汤,补虚益气,肝胃合治。
若素日畏寒喜暖,则应去黄芩之苦寒,更为贴切。目前常用此方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出现上述症状者,常获卓效。

NO.5疏肝降逆
《伤寒论》指出:“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为邪踞少阳。其热迫胃,胃气上逆,宜小柴胡汤,和解气机。
或因肝胆气机久郁不解,升降失常,症见时时作呕,频频欲吐,胸脘满闷,食少纳呆等,则宜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化裁。小柴胡汤,解肝胆郁滞,调达升降;温胆汤,和胃止呕。
现代多用于慢性胆道感染、胆囊炎以及急慢性肝炎等出现上述症状者,每收良效。
NO.6调肝止痛
邪犯少阳,经气不畅,故胸胁苦满,甚则胁下痞硬;若肝胆气郁,横犯脾土,则见腹痛。故以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脾止痛。若疼痛明显,可合入良附丸,调肝止痛。
现代医学中慢性肝胆疾患、慢性胰腺炎等病引起的胁下疼痛,用此常可缓急止痛。
对于虚寒性疼痛,去黄芩为宜。合方止痛作用明显,其原因与畅通气机、疏肝行气有关。

NO.7清血室热
“热入血室”最早见于《伤寒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此即月经期间,感受外邪所引起的病变。
历代医家对“血室”的认识不同,有指冲脉者,有指肝脏者,有指子宫者,三种认识,各有一定理由,但均较片面。
所谓“热入血室”,要从《伤寒论》原文结合实践来认识,此证不是指疾病的部位,而是指病变的成因,说明本病的发生与月经期间的子宫有关,然而此症的产生,不局限于子宫,而与冲脉、肝脏及其经脉有关。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冲为十二经之海,诸经之血会于此,故为血海。妇人经期,血室空虚,外邪乘虚而入,气血不畅,枢机不利,则表现为往来寒热,发如疟状,胸胁苦满,如结胸状,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但因体质有强弱之别,邪入有深浅之分,故症状表现各异。
后世则以小柴胡汤化裁治之,方中酌加生地、丹皮、栀子、杭芍等清热凉血之品,更为适宜。

NO.8疏肝调经
月经不调,有多种原因,若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而致月经不调者,症见经期不准,赶前错后,量或多或少,经前两乳胀痛,牵引胁肋,心烦易怒,腹痛绵绵,脉见弦象,宜小柴胡汤合四物汤,疏肝调经。
此方调经、疗妇科疾患,屡被应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称柴胡四物汤“治产后日久而脉浮疾者,或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者”即其一例。
NO.9病后调理
患外感病后,身热虽退,胸胁满闷,口干且苦,呕而不欲食,周身不适等症不解。多由于热病瘥后,正气尚虚,气血未调,应用小柴胡汤,通达三焦,舒畅气机,使诸病尽愈。正如《伤寒论》所说:“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临证时,酌加陈皮、焦三仙等开胃消导之品,增进饮食,以资化源,促进康复。
伤寒书系
跟随名医学习《伤寒论》,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其中的妙义。


《聂惠民<伤寒论>临证心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为著名《伤寒论》研究专家聂惠民教授研究伤寒论的临床心得及用经方的临床经验。书稿包括《伤寒论》与经方理论研究心法、经方临床应用研究心法、临床验案及弟子传承等。聂惠民师承秦伯未、陈慎吾、刘渡舟、宋向元等中医伤寒学名医大家,数十年来,全心致力于伤寒学术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通过临床运用伤寒论,实践中反复验证,勇于探索,深入研究,对六经辨证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提出具有独创性的学术思想。
往期精彩推荐
RECOMMEND2个古方搞定腋臭
测一测你的情商指数有多高?
清热、解郁、治肿瘤的“万用”古方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聂惠民<伤寒论>临证心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聂惠民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本文推荐好书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