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个脉象基本是血瘀,用这个方
2022/12/3 11:20:00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瘀”作为多种疑难疾病的“罪魁祸首”,不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方药也需要精准辨证选择。根据脉象进行辨析选择不同的活血化瘀方药,能够更加准确地针对病机用药。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化瘀名方抵当汤的典型脉象。
脉证图:
方药组成:
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病机:血瘀证(下焦)
阴阳盛衰:阳盛
方解:
方中四药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中水蛭味咸、大黄、桃仁、虻虫味苦,均为下法,四药合用共奏攻下逐瘀之效。全方属于苦寒下法,用于阳盛的血瘀证。此外,方中大黄苦寒峻烈、桃仁为质重的种子类药物,可以将攻下瘀血力量的药物的作用引入下焦。
方证:少腹胀满、疼痛,月经量少,烦躁等。
方证解读:
瘀血留滞下焦,正邪交争,可以出现少腹胀满、疼痛;由于下焦血瘀闭结,阻滞人体正常的气血升降,且瘀阻日久也会生热而上逆,故容易出现烦躁如狂等症状;瘀血留滞,下焦血行受阻,可以导致月经量少。此外,舌质瘀斑、下肢皮肤粗糙脱屑,也是下焦血瘀证经常会出现的症状。
脉证特征:右手尺部沉位太过脉(沉涩)。
脉证解读
本方属于下焦实证,故表现为脉动有力的太过脉,且以对应的尺部沉位最为有力;人体正气欲通过降下的方向将瘀血祛除,故以右侧为显著。
此方脉证以右手尺部的沉位脉动最为有力为特征,具体脉象表现为沉涩。
沉脉提示以最强脉动在沉位,并且是超过正常健康脉的太过脉,此方脉证中的涩脉以指下沙粒感为特征。
本方脉证在临床时往往容易在双侧尺部的沉位均容易触及应指有力的太过脉,但以右侧脉动为更加有力。
由于此类患者中,有些表现为热邪上攻的症状比较显著,这种情况往往在右手寸部的浮位也非常容易触及脉动,这时一定要进一步仔细探察尺部的沉位,而不可仅据寸部的脉诊表现就确定治疗方向,实际表现为右手尺部的脉动力量会大于寸部。
仲景书中对此方脉证有“脉微而沉”的记录,提示此方脉证往往轻触不容易触及,所以称其“脉微”,实际上,进一步向下触压,甚至到达附骨的深度,就会在右手尺部沉位触及有力的太过脉。临床中,如果按照后世理解的“微脉”来领会此方脉证,则一定会出现误诊。
脉证鉴别
本方应当与病机相似的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的脉证等进行鉴别。三者均会在尺部出现太过脉,但从脉动的力量看,此方最为有力,并且脉象相对最为数急、躁动,而桃核承气汤和桂枝茯苓丸会依次减弱。另一个最容易把握的鉴别点在于,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的脉证中均伴有左手寸部的太过脉,而此方证却没有这个脉诊表现。
经方脉学实战指导
之前悦读中医为大家推荐过陈建国老师的经方医学著作《仲景阴阳脉法》,相信大家对于陈老师以“阴阳盛衰”解析脉象和经方的方法一定记忆犹新。这本《经方脉证图解》将为大家从更多方面展现陈建国老师的“经方世界”——
《经方脉证图解》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以图示的方式,通过对50张常用经方“病机脉证图”的详细阐释,既能够帮助读者领会经方对应的病机,也能够帮助掌握其对应的脉证。书中还解读了经方的方证,对药物组成相似或病机相似的经方,从脉证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对于指导经方的临床应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内容是脉证经方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作者所著的《神农升降药法》和《仲景阴阳脉法》,更便于理解和指导临床。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