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鲜用是张仲景组方的秘诀
2022/12/10 11:07:43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中药肇始于神农尝百草,“尝”者,当为新鲜植物、动物来源的食物,在食用过程中发现了药物作用,积累多了,成为一类有特殊作用的物质即药物,所以最早的药物当为鲜药。一些药物因其特殊性一直保留有鲜用的传统,张仲景亦善用鲜药,有的切片用,有的捣汁用,有的为液体或液体状直接入配方应用,各随病证或随方选用,各有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张仲景临证喜用的10余味鲜药。

     01

     鲜药

     1.生姜

     味辛,性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呕吐,久服去臭气。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为常用药,凡处方中谓“生姜”者,应均为鲜生姜,干姜较少,干姜再炮而成“炮姜”者更少。生姜,一般切片后按剂量调入汤剂处方,个别情况下也入煮散剂,即制散后取规定剂量的药物加入生姜片共煮取汤,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据统计,《伤寒论》有37方用生姜,《金匮要略》有48方用生姜,除去重复方剂,二书使用生姜的方剂共计79首。

     2.葱白

     性平,通阳。主伤寒骨肉痛,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喉痹不通,安胎,安中利五脏,杀百药毒。《伤寒论》:“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两方皆以葱白入药。

    

     3.猪胆汁

     味苦,性寒,有“清心脏,凉肝脾,通大便”的功效。张仲景以之和醋,制成灌肠液,治大便不通。以其苦寒之性,入于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中,使不致格拒,而取效。

     4.鸡子黄

     味甘,性温,能“除烦热”“解热毒”。张仲景于黄连阿胶汤、百合鸡子汤、排脓散中均用之。

     5.鸡子白

     味甘,性微寒,能“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张仲景以之配大豆和酒服,救卒死。

     6.鸡肝、鸡血

     鸡肝,味甘、苦,性温,可“除心腹痛”;鸡血,味咸,性平,能治“中恶腹痛”“安神定志”,张仲景以之涂面救卒死。

    

     7.雄鸡冠血

     味咸,性平,“涂颊,治口不正;涂面治中恶”。张仲景割取雄鸡冠血,以管吹纳鼻中,救卒死

     8.猪膏(猪脂)

     味甘,性微寒,“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张仲景以之和苦酒煮沸,灌喉中,救卒死

     9.蜜(白蜜、食蜜)

     味甘,性平,有润脏腑、通三焦、润燥解毒之功。张仲景在大陷胸丸中,以白蜜与水共煮甘遂末和“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所制之丸,供服;在乌头汤、乌头煎中,均先以水煎煮药物,去滓取汁后再入蜜共煮,供服。上述方剂皆取蜜甘缓益气补中、解毒的功效。

    

     02

     鲜药榨汁

     1.生地黄汁

     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张仲景于百合地黄汤中用之。

     2.生姜汁

     姜本呕家圣药,《神农本草经》言“生者尤良”。张仲景于生姜半夏汤中用之。并于干姜人参半夏丸制备之时,以生姜汁糊成型供用。

     3.姜叶汁

     辛、温,无毒,治如孟诜《食疗本草》所言“下一切结实”。张仲景用治“食鲙不消”所结之“癥病”

    

     4.薤汁

     薤白,味辛,性温,能下气散血,治胸痹刺痛。张仲景用薤捣汁灌耳,配合皂荚末吹鼻中,救卒死而目闭者。

     5.生韭汁

     韭,味辛,性温,生捣汁服,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治胸痹刺痛如锥,解肉脯毒,解药毒。张仲景用其治疗食郁肉漏脯中毒者。

     6.冬瓜汁

     冬瓜,味甘,性寒,止消渴烦闷,解毒。张仲景用于治疗食蟹中毒者。

     7.马鞭草汁

     马鞭草,味苦,性微寒,捣烂煎取汁,如饴,可治癥癖等证。张仲景用其捣汁服治疗食鲙不消所结之癥病。

     仲景用药心法

    

    

     《医圣张仲景药法研究》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为著名中药学家张世臣教授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成果。作者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经典所用药物、炮制工艺及要求、所列方剂、涉及的剂型及制备工艺、方药服法及将息、药后观察及疗效判断等进行研究,并查阅相关文献,历时三年,数易其稿,乃成书。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