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3剂药消水肿
2022/12/12 11:20:00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从医70余年,其精研药物,并注意搜集民间有效的单方草药,其对多种疾病均有独到见解,擅治疑难病证,总结出许多新方。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经典病案来学习朱良春教授治疗水肿的独特经验和辨证思路。

     赵某,男,55岁。周身肿胀,尤以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不利,延绵半年,屡治不效。病初时,因咳嗽而后出现肿胀,目睑肿如卧蚕,面色黧黑而亮,腹胀大,下肢肿,按之凹陷成坑,大便干。舌苔黄白相杂而腻,脉弦滑。

    

     此证肺先受邪,治节无权而三焦不利,水道不得畅通,故而肿胀。若按“开鬼门”“洁净府”之法治疗,宣上以疏通水道则病当早愈。但前医犯“实实”之戒,反用温补脾肾之法,使邪气胶固。当今之计,仍须宣肺利气,行水消肿,使三焦得通,小便得利则可。

     处方:牡蛎12g,泽泻12g,花粉10g,海藻10g,杏仁10g,白蔻仁6g,薏苡仁12g,厚朴10g,滑石12g,海金沙10g。

     服药1剂后,患者意欲大便,但所下不多,却突然遍身然汗出,顿觉周身轻松,如释重负。第2日,肿胀开始消减,服3剂药后,其病竟霍然而愈

    

     辨证思路

     刘渡舟专攻《伤寒论》,受《伤寒论》辨证论治方法的影响较大,尤其重视和擅长运用“抓主症”辨证方法。他认为主症是辨证的关键,反映了疾病的基本变化,是最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案患者初病时,因咳嗽而后出现肿胀,肺先受邪,理应宣上以疏通水道,但是前医犯“实实”之戒,反用温补脾肾之法,导致邪气胶固,周身肿胀,尤以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不利。

     该案诊断要点是:腰以下水肿为甚,小便不利,兼见舌苔黄白相杂而腻,脉弦滑等。刘渡舟认为水为有形之邪,其性寒冽,最伤阳气。水在人体的新陈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论之甚详,“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水的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共同参与,又经过升、降、浮、沉四个生理阶段,才完成“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作用。刘渡舟抓住主症,辨证为病后气化不利,水湿壅滞

     治疗经验

     本案患者腰以下水肿为甚,刘渡舟以“攻下逐水,通利二便”为治疗大法。治疗水肿必须根据水肿部位而“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则使水气乃服。张仲景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上肿多风宜乎汗”,发汗当用越婢加术汤。腰以下肿,“下肿多湿利水泉”,若其人脉沉有力,当用牡蛎泽泻散。《伤寒论》云:“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说明本方是专为腰以下水肿而设。但本方药力峻猛,若非邪气盛实者,应当慎用。

    

     张仲景在方后注说“小便利,止后服”,说明此方不宜久服。本案所治水气之邪较重,而有洁净府之能,不料药后反而见汗出,这是因为始病在肺,治节不行,三焦不利,水道不通则为肿胀。牡蛎泽泻散疏通三焦以利水行,加杏仁、蔻仁、薏苡仁利肺气,以行治节。药后肺气得利,下合于大肠则内窍开,故欲大便;三焦通畅,外合于皮毛腠理则外窍开,所以水气之邪得以从汗而解,气布津行,肿胀必消。

     刘渡舟强调:水之去路,在表者发汗,在里者渗利,使水气有去路,而又事半功倍。但临床所见,也有腰以上肿而内渗于里,腰以下肿而水气外溢于表,以致肺气不宣,肾气不化,“大气”不能“一转”而使水气不服,如此则不要墨守成规。对腰以上肿,既要发汗解表,又要兼用渗利;腰以下肿,既应渗利,又可应用“提壶揭盖”之法,先开肺气,而使肺气通调,则水邪方去。

     古今名医验案

    

    

     《名医医案导读》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精选41位古今名医的100余个特色医案,其特点在于“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每个医案结合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详细进行分析,使读者既能明晰个案,又能了解医家学术全貌和辨证论治的思路,是学习历代名家临床经验的实用读本。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