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牙痛有好方
2023/3/26 11:20:40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口腔健康。牙痛是常见的口腔病证,一旦牙齿疼起来,总是将人折腾得寝食难安。牙痛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病,但却让患者真真切切、时时刻刻地感受着痛苦。牙痛来袭,别怕!今天的文章整理了解决牙痛的多种内外治法,以帮助患者击退牙痛。

    

    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

     主证:新病初起,牙齿自发性疼痛,逐渐加重,遇风发作,遇热痛增,遇冷则缓。或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小便微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及方药: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可选用薄荷连翘方加减。常用药物如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绿豆衣、知母、生地黄等。

     加减法:若风热较重见口鼻咽干者,可加桑叶、菊花等以疏风清热;痛连颊项者,可加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解毒消肿止痛;若齿龈焮肿,疼痛较重,可酌加赤芍、牡丹皮等凉血消肿以止痛;若口渴便秘,又当合清胃散以清胃热。

    

     2.风寒外侵

     主证:牙痛或轻或重,遇寒而发,遇冷痛增,遇热则缓。或见恶寒、无汗,口淡不渴,小便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及方药:疏风散寒,温经止痛。可选用苏叶散加减。常用药物如紫苏叶、防风、桂枝、生姜、甘草等。

     加减法:若疼痛较重者,酌加细辛、白芷等,以助温经散寒之力;若痛连头额,可加川芎、藁本、羌活等以散寒止痛;牙龈微肿,可加制乳香、制没药等散瘀消肿。

    

     3.胃火炽盛

     主证:牙齿疼痛剧烈,或有渗血溢脓,甚则肿连腮颊。发热,头痛,口臭,口渴引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赤,苔黄,脉洪数。

     治法及方药:清胃泄热,解毒消肿。可选用清胃散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连、牡丹皮、生地黄、当归、升麻等。

     加减法:若大便秘结,酌加大黄、芒硝等以通腑泄热;肿连腮颊,或齿龈溢脓,酌加黄芩、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以助清热解毒;齿龈渗血,酌加石膏、白茅根等以助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4.虚火上炎

     主证:牙齿隐隐作痛,或遇冷热刺激则痛,无刺激稍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咽干舌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嫩或红而少津,脉细数。

     治法及方药:滋阴降火,补肾固齿。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狗脊、骨碎补等。

     加减法:若属脾肾两虚,症见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嫩,脉沉迟,宜用左归丸加减,以补益脾肾;若夜间痛甚,可加旱莲草、牛膝等以补肾阴;牙齿松动者,可加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川断等以强肾固齿。

    

     外治法

     1.含漱法

     (1)牙痛而有口齿不洁,用含漱方(荆芥、防风、薄荷、金银花、连翘、甘草)或五味消毒饮煎汤漱口,解毒洁齿。

     (2)风热牙痛,可用露蜂房煎汤含漱。

     (3)风寒牙痛,可用温风散(当归、川芎、白芷、荜拨、藁本、露蜂房)煎汤含漱。

     (4)牙痛伴有龈肉红肿者,可用紫珠草、仙鹤草煎水,有清热凉血止痛之效。

     2.噙化法

     因风热、胃火所致,可用冰硼散、六神丸、喉症丸之类置患处,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敷药法

     (1)风热外袭者,可用竹叶膏擦牙痛处。

     (2)风寒外侵者,可用细辛散擦患处,以洁齿除秽、温经止痛。

     (3)伴有颌面肿痛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4)虚火上炎者,可用龙眼白盐方贴牙龈患处。

    

    


     4.体针

     可选用合谷、下关、颊车、太冲、牙痛穴(掌面第三、第四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每次取2~3穴。实证用强刺激捻转泻法,每日1~2次。若属风热证、风寒证,加风池、内庭;胃火证,加内庭、足三里。虚证宜用补法,并加太溪、三阴交。

     5.耳针

     可选用耳穴屏尖,强刺激留针30分钟,或选穴面颊、压痛点、神门、交感、上颌或下颌、口、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每日自行加压按摩2~3次,或埋针。

    

     6.指压法

     前三齿上牙痛,可取迎香、人中;下牙痛,可取承浆。后五齿上牙痛,可取下关、颧突凹处;下牙痛,取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点、颊车、大迎。以指相切,用力由轻渐重,施压15~20分钟。

     耳鼻喉科实用好书

    

    

     《实用中医耳鼻喉科学》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实用中医耳鼻喉科学》是《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之一。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各论分4章对耳、鼻、咽喉、口腔的63种疾病进行了系统阐述。每种疾病,分概述、历史源流、临床诊断、病因病机、辨治思路、辨证论治、外治法、针灸按摩、其他疗法、预防调护、名医经验等栏目进行阐述。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