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的治头痛主方
2023/3/30 11:20:00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在临床上,以头痛为主症的病变以外感为多见,内伤病中因情志失调所引起者居多。头痛不可小觑,疼得厉害时,有些患者恨不能拿头去撞墙、撞桌子,其痛苦可想而知。要想治愈头痛,得牢记这两个要点——

     导师治疗头痛,无论外感、内伤,均强调散风与养血、活血。导师认为,外感头痛多以风邪为主,风邪入络则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不通则痛,故治以散风为主。内伤头痛,多因气血不足,运行不畅所致,故治以养血、活血,畅通血脉,使血行畅达,则头痛自止。

     凡久病头痛,多伤及络脉,使络脉不畅以致“不通则痛”,导师每用散风、养血、活血之法为治,多能获效。

    

     究其原理,导师认为凡祛风之品,多为辛温之药。辛能散、能行。散者,散其风邪;行者,行气、行血也。风邪去,气血行,则经络通,“通则不痛”,故头痛可止

     关于头痛治血的原因,导师认为,血虚不能荣络,则络脉拘挛,挛则血行不畅,故痛;血瘀运行不畅,则络脉不通,故痛。前人有“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之说,究其根本,皆因血行不畅所致,故养血、活血是治痛之根本

     治疗头痛以祛风药与血分药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即前人所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谓也。

    

    


     导师治头痛病的主方,由防风、荆芥、羌活、柴胡、白芷、藁本、细辛、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地龙组成。

     关于方中用诸多散风之品的原因,导师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故外感头痛应以散风为先。即使风邪夹湿、夹寒,亦应以祛风药为主因为“风能胜湿”,祛风即可除湿。而祛风药皆属辛温之品,祛风亦可散寒。故无论风寒湿邪,均以祛风治之。“头为诸阳之会”,故导师用药多将各经络之引经药取舍运用,使其共奏祛诸经之邪、通络止痛之效。

    

     方中防风、荆芥穗为祛风之要药,通行诸经,又主入太阴经;羌活祛风散寒除湿,主入太阳经;柴胡苦辛平,行气发散,主入少阳经;白芷散风寒,祛湿邪,芳香走窜,主入阳明经;藁本散风寒,除湿,主入厥阴经;细辛散寒止痛,主入少阴经。如此用药,互相配伍,可使药性通达六经,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

     “久病入络”“不通则痛”,凡头痛日久者必与血虚与瘀滞相关方中当归辛甘温,养血活血,为血中气药。川芎辛温,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为气中血药。二药相伍,共奏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白芍酸甘寒,养血滋阴,柔肝舒筋,与炙甘草配伍则酸甘化阴,有柔筋止痛之功。地龙咸寒,活血通脉,络脉通则痛自止。

    

     导师常以上述诸药配伍治疗新久各种头痛病证,又常视不同病情加减化裁。若头痛兼眩晕呕吐者,加吴茱萸以暖肝散寒;若头痛而兼痰饮内停眩晕者,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因外伤脑震荡而致头痛眩晕、健忘,甚至神志不清者,则以上药与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合方加减。如此加减运用多获良效,有病至数十年不愈,多方求治不效者,服十数剂即可告愈。

     临证好书

     刘景源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为著名温病学家,本书总结刘景源教授的临证经验。

    

    

     《传承之路:师从刘景源教授治学临证实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是其学术传承弟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刘宁博士,三年跟师学习期间的读书、临证体悟汇编,共分三部分。上篇“读经典”,收入在导师指导下研读经典的心得体会12篇;中篇“做临床”,收入跟师学习、总结导师临证经验的文章36篇,包括内科、妇科等内容,其中主要是总结导师多年临床独到经验及有效方药;下篇“跟名师”收入作者学习导师温病学研究主要学术思想的体会5篇。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