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的“植物抗生素”
2023/4/18 11:20:00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说起大蒜,可以说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人恨不得当成主菜吃,而不爱的人一定要和厨师反复强调“不要加”。不过从中药角度来说,大蒜还真是一宝,堪称“植物抗生素”。民间也有很多巧用大蒜治病的偏方,更有“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的俗语。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药物世界里的大蒜。

     大蒜在我国历史悠久,据孙愐的《唐韵》记载,为西汉博望侯张骞在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时带回。因古时西域泛称“胡”,故又有“胡蒜”的称谓。据此推算,大蒜在我国的种植史至少在2000年以上。

     大蒜一物多能,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又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是治病的良药。大蒜的调味作用主要表现在矫味、化臭腐、去油腻等方面:用大蒜配菜,菜的味道就鲜美;用大蒜烹鱼,鱼的腥味就消失;用大蒜烧肉,肉的腻性就减少。正如《本草纲目》所云:“北方食肉面,(蒜)尤不可无。”

    

     药食俱佳的大蒜

     大蒜的营养作用,从大蒜所含的成分可以看出:每100克新鲜大蒜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24毫克、维生素B族20.03毫克、烟酸0.9毫克、维生素C 3毫克,这些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本物质。

     大蒜的药用价值,据《中药大辞典》对历代30多种典籍的综合,概括为“行滞气、暖脾胃、消疳积、解毒、杀虫,以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疮癣、蛇虫咬伤”

     有临床报道,大蒜对菌痢的治愈率达95%以上,对阿米巴病的治愈率达88%;用大蒜治疗流行性感冒,48小时内可使体温完全恢复正常;用大蒜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2天内可控制病情发展;用大蒜治疗百日咳,急性期疗效达100%;用大蒜治疗沙眼,有效率达97.9%。其他如防治流脑、大叶性肺炎、白喉、肺结核、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化脓性软组织感染、化脓性中耳炎、萎缩性鼻炎、牙齿过敏、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感染、头癣、蛲虫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生活中应用大蒜的偏方也很多,下面简单举例几种。

     *用糖醋腌制的大蒜,可治心腹冷痛。

     *用大蒜将脚心摩擦起热,可治脚转筋。

     *用大蒜烧食或煮食,可治腹泻、痢疾。

     *用大蒜切片放肚脐上再用艾灸,可治小儿脐风。

     *用大蒜取汁对鼻呼吸,可治肺结核。

     *用大蒜捣泥涂足心,可治鼻衄不止。

    

     大蒜——绝妙的植物抗生素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蒜和洋葱的抗菌效力在同类高等植物中最强。它所含的挥发性葱蒜杀菌素、蒜辣素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真菌、原虫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也相当明显。有报道说,在嘴内咀嚼大蒜3~5分钟,可以把口腔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大蒜中含的一种配糖体,具有降低血压和血胆固醇作用。还有研究发现,大蒜具有溶解体内瘀血的能力,从而产生治疗冠状动脉栓塞的功效。大蒜还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生活食用的实践也可证明这一点。

     大蒜在防癌抗癌方面也有不俗的功效。国外研究发现,动物在食用大蒜6天和34天时,基本上控制了肿瘤组织的发展,延长了患病动物的寿命。大蒜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在阑尾炎患者右下腹外敷大黄、芒硝及大蒜加醋制成的糊剂,可以明显使网状细胞增生和增大,阑尾炎症消失,从而起到保守治疗的作用。

     大蒜的花茎(蒜梗)和叶(青蒜、蒜苗)也供药用,前者重在清热解毒、消炎散肿,外用熬汤熏洗以治疗一切疮疡肿毒;后者能醒脾气、消谷食,为时令菜肴中之佳品。

     临床观察和化学分析指出:入药时,紫皮独头蒜比白皮蒜好,新鲜的比陈旧的效力大,内服效果比其他途径明显。大蒜杀菌素受热易破坏,杀菌时最好生用;蒜汁、蒜泥不宜放置过久,一般超过5天就失效了。

    

     大蒜也不是绝无坏处,《本草纲目》云:大蒜味辛性温,“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久食伤肝”。《本草经疏》告诫人们:“凡脾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虚之人,切勿沾唇。”《本经逢原》也指出,凡阴虚火旺及目疾,口齿、喉、舌诸患以及时行病后也应忌食。食用大蒜后产生的强烈的蒜臭味,也属食蒜之一弊,但不难克服:吃大蒜后只要嚼些茶叶和橘皮,口臭就可以减轻或消失。

     可以说,大蒜对人利百宗而害一二:春食祛风寒,夏食解暑气,秋食避时疫,冬食暖胃肠。四季常食,的确可以少生疾病、少瞧医生。

     民谚诗词学中医

     77则俗谚诗词 揭示中医养生秘诀

     49个实用妙方 解决常见健康问题

    

    


     《国学养生丛书:精华本》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带领读者探寻日常耳熟能详的民俗风情、谚语俗言、民歌诗词、成语典故中蕴藏的中医健康知识,内容活泼通俗,巧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方法,轻松了解简便实用的防病治病妙方。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