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
2023/4/20 11:23:00 悦读中医

     从哪里学习原汁原味的《伤寒论》?

     这应该是所有中医人的愿望,甚至药王孙思邈都因想一览全本却未遂愿而抱憾终身。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发掘到的各种古本,可以参考历代医家的注释解读,发展出了各有春秋的经方学派,我们学习到的就是《伤寒论》最原汁原味的思想吗?

     若以脏腑经络为指导,但《伤寒论》中经络脏腑与后世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胃中有燥屎”显然提示“胃”指的是肠道。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与六经之间难以划等号,又该如何理解六经?

     刘渡舟先生、胡希恕先生、叶橘泉先生的三大经方医学流派,应该跟随谁?

     ……

     面对这些疑惑,跟着医圣张仲景本人的思路学习怎么样?

     这本书,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条窥探《伤寒论》原义的新思路——

     回归仲景真意,追溯伤寒本源

     首部对话体《伤寒论》主题小说

    

     《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

     点击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虽是“小说”

     却也令从医者“大梦初醒”

     本书为解读《伤寒论》的入门读物,讲述了一个刚刚从复旦数学系毕业的女生学习《伤寒论》的故事。全书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师徒之间关于《伤寒论》的问难与应答。通过不同主题的故事,讲解了伤寒论的基础知识、用药、方证等,其中不乏作者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虽然说本书是一本“入门”读物,但却真的做到了深入浅出,让不同阶段的读者都能从不同深度有所领悟。在本书的序言中,经方中医邓志刚老师这样说:

     “本人198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五年的本科学习,对阴阳五行脏腑辨证的思维根深蒂固,临床工作几十年中,治疗患者有效与不效,当属正常。而受翁老师启发,运用伤寒论条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去领会方证药证,并验证在临床工作中,的确治愈率有质的飞跃,该体系御繁就简,单刀直入,不失为经方中医学习伤寒论的另一条蹊径。”

    

     一问一答,妙趣横生

     帮你打通《伤寒论》的任督二脉

     全书共26章,结合伤寒名家胡希恕的理论,从中医标准开始,提出了《伤寒论》三大定律,详细讲解了《伤寒论》中常用药的药证,构建了完整的方证药证体系

     本书作者翁骁炜老师,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暖通专业,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后自学中医,深研《伤寒论》,受倪海厦和胡希恕影响,对伤寒理论和经方有独到见解,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备受欢迎。

     第二作者王彤彤医生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善用经方,在本书中也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行医心得。

    

     点击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伤寒论》三大定律

     妙解小柴胡汤方程组

     在本书中,作者仿照牛顿三大定律提出了《伤寒论》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生命惯性律”:只要符合中医健康标准,人就不会死。

     第二定律“优先治疗律”:三阳病的优先治疗级为胸胁,心下,表,里。咽干严重治咽干,口渴严重治口渴。

     第三定律“药物作用律”:药物只作用在症状上,和引起症状的病因无关。

     还运用数学里解析方程组的思路,将小柴胡汤的组方用药技巧进行解析。听起来是不是很奇妙?其中的奥秘等着你来书中寻找答案。

    

     如果你没有熟背《伤寒论》,阅读本书时你可能需要准备一本在手边,可以一边跟随师徒对话,一边翻阅原文学习;如果你已经熟背《伤寒论》,那么这本书将会带你从不同角度打开这本经典,对经方医学拥有不一样的领悟。

     换个角度读伤寒

     驭繁就简学经方

    

     点击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