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能净业障分
2015/1/20 10:11:32文/南怀瑾 每日一禅

    

     发愿: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吾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添加 每日一禅 微信公众号ID:yichan360读者分享:南怀瑾精通国学,博览群书,认真读他的书,受益无穷,并且,对国学,对佛教会有更清楚的认识。《金刚经说什么》不但是用现代语言解释了《金刚经》,它还包含了国学的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回复『南怀瑾』提取 南怀瑾大师 专栏? 回复『金刚经』查看 金刚经 全部内容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个大问题啊!佛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诚诚恳恳学佛,研究金刚经,结果一辈子倒楣,为人轻贱。有人事业很好,生意也做的很大,功名也很好,偏要跑来学佛,我说你不要搞啊!这个事情不是好玩的,学佛就要倒楣的。他说菩萨会保佑发财;我说佛不管这个事,因为佛学是空道,你要学只有放下。当然也有些人学佛反而发了财,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难。不但学佛如此,信别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很多人说自己一辈子作好事,结果倒楣透顶,什么坏事都到他身上。历史上司马迁也怀疑这个问题,善人做好事,偏要倒楣;坏蛋个个好得很,身体又健康,精神又好又发财,又有办法,这个世界上因果报应到那里去了呢?这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讲三世,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不是现在这一生,佛在别的经典里答覆过这个问题。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将来或他生来世要去收帐的。

     讲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为看不见的原故。其实很容易看,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为有个法子传你。你只要看看我们自己一生就晓得了,尤其我们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们中年所遭遇的环境,是年轻时候已经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轻及中年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把人生分三个阶段,二十岁前当前生,二十到四十当这一生,四十到六十当后生。这个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点,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现在生,明天就是来生。

     我们很多同学常常跑来跟我开玩笑,老师啊!我前生究竟是什么变的?我又没有神通,但是你自己可以看得见啊,「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所遭遇的事,就是前生的果报,「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佛法最难之处就是这个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它承认生命是永恒的,但生命的现象则是变来变去的。

     中国文化易经也讲因果,可是易经的因果,与三世不同。像代表儒家的孔孟学说,与代表道家的老庄学说,个个都谈到因果的道理。金刚经的这一节,特别提出来,假使有人读念这个经典,结果为别人轻贱,被人家看不起,就是笑你,甚至说现在的时代,最落伍的是学佛的人。随便搞一个玩意都好,怎么去学佛?好像一学佛,这个人在社会上已经被打出去了,落伍到极点,处处被人家轻贱、看不起。佛说你要知道,以因果报应来讲,是因为这个人先世的罪业,应该堕于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换句话说,将功折罪,抵那个罪。因为现在做好人、做好事,把过去生的业报减轻了,消灭了,而另外得一个果报;这一个果报太不容易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要成佛。

     我们听了佛这个话,只好对他老人家说,你老人家说的是对啦!但是我是不敢啦!只好客气一点。你要晓得,世间的福报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要想大彻大悟而成佛呢!但是禅宗的顿悟观念很流行,一般人都想学禅,而且每个年轻人学禅,都等在那里开悟。还有个同学说,已经坐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开悟?我说慢慢等吧!再等下去吧!金刚经现在告诉你,你看懂了吧!要把过去、现在,自己身心的业报清理完了,开悟的那一点消息才会来,所以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下面佛自己举一个例子:

     诚敬努力的人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释迦牟尼佛报告自己的经过,回忆过去无量无数时劫,曾跟随那由他诸佛修持。那由他是无量数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开悟时的老师是然灯佛;中国后来有一本小说封神榜中,就有一个然灯古佛。佛在然灯佛那个时候,发心学佛,可是他中间经过的善知识、名师,共有八百四千万亿那么多的佛,每一个佛前面他都去学,而且供养过。什么叫供养呢?像孝顺父母一样的孝顺师长,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事供养。他说他都供养承事,他曾经都替他们做过事,做过弟子;他只要碰见一位善知识,自己绝对不敢放逸,没有空过的。换句话说,总要学一点回来的。他讲的这几句话,就是说自己的求学精神,勤劳而精进,谦虚而向学。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他说,其实当时啊!没有一个人给他讲过般若金刚经的道理。现在释迦牟尼佛本人,说出来这个道理,说假使有一个人,在后来末法的时代,能够抓住这部经的要点,受持读诵,他所得的功德,比我当年供养几千万亿佛的功德还要大;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所比不上,乃至算盘、电脑,算都算不出来功德有多大。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拿着这本经在研究,所有的成果,所得的功德,比释迦牟尼佛过去所有的功德还要来得大!他是这样鼓励我们。

    

     不可思议的果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他告诉须菩提说,未来世上,有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所得功德之大,他说啊!我都不敢讲出来,我怕讲出来以后,有人听了会狂乱发疯,甚至于对佛法都不相信了;觉得牛吹得那么大,没有这回事。所以佛说,不敢说,说了有人会不相信的,会怀疑的,会发疯的。

     佛是真的没有说啊!但是他补充了一句,这个金刚经的经义不可思议。你不要以为金刚经文字看懂了,就以为懂了金刚经,它一层一层道理多得很。「当知是经义」,义是道理,这个理不可思议,不是你的知识范围所能想像的。因此,这个经的果报,功德的果报,也不可思议。

     第十六品偈颂

     业识奔驰相续流

     茫茫无岸可回头

     同为苦海飘零客

     但了无心当下休

     「业识奔驰相续流」,在佛学上说,我们生命的延续,就是一个业识的作用,业识是佛经专有名辞。首先了解佛学上叫「业」,业不是罪,业是一股习惯性的力量。这股力量包括了善的,叫善业;恶的,叫恶业。就是佛经上讲的业报;像造业、作业这些名辞,都出于佛经。譬如我们有些小动作,有些人喜欢抓抓耳朵呀,或者抓抓头呀,这个习惯,没有什么意识,无意识自然做出这些动作,就是习惯的力量。

     无意识又是什么呢?现在心理学讲的下意识,在佛学上是第六意识背后的一面;譬如现在最流行的第六感呀,灵感呀,都属于第六意识的范围。超过了第六意识,有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的业识。我们活着自然有触觉的感受,这是业识。这个业识属于第六意识的最后面,是第七八识的范围;现在心理学就很难解释,还在研究中。

     人生寿命的长短,身体的好坏,甚至于应该生那一种病,或者环境上应该有那一种遭遇,都是这个业识的作用。业识分析起来非常麻烦,但是,我们至少有一个了解,我们坐在这里活着的人,是身体在这里起作用,浑身每一个细胞都是由于业识作用而存在,而活着。所以上一品佛讲身布施,身布施很难,因为业识不容易布施的原故。

     譬如我们在座许多青年学打坐,为什么心静不下来呢?因为你身体血液还在流,身上的感觉还是有,是业识静不下来;业识茫茫,静不下来。如果真拿智慧的力量,心理的作用,克服了这个业识茫茫,把身体的感觉放下来,当然大彻大悟;就算不大彻大悟,也可以小彻小悟吧!所以佛在前面讲的以恒河沙等身布施,那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身体的感觉布施不了,越打坐病还越多。有些人,静坐学佛,把那个业识的陈年老帐,通通翻出来了,这些非要还不可,把它还清了,了脱了以后,才能得解脱,才能够开悟。这个生命中,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年轻、中年、老年,业识的因果连续不断。学佛的经常有一句话,回头是岸,岸在那里啊?

     「茫茫无岸可回头」,苦海茫茫,回头是岸,这一句话大家经常说,却没有去想岸在那里?岸就在回头那里,就是因为你回不了头。

     所以我们大家做功夫,譬如打坐的人,两个眼睛开着也好,闭着也好,你总是注视在前面,没有办法回转来,所以,回头是岸,这句话已经告诉你岸在什么地方了。岸是什么呢?是广阔是空灵,到达了回头是岸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情况呢?不要忘记金刚经的一句话:「此法无实无虚」。你说它空的也不对,说它有也不对,到这个境界你就找到了岸。假使不晓得回头本身就是岸,那就是业识奔驰相续流,茫茫无岸可回头。

     「同为苦海飘零客」,所以我们有一个感叹,我们众生,当然我自己也在内,都在茫茫苦海里头翻翻滚滚。要怎么样才真得解脱?怎么样才真得道呢?

     「但了无心当下休」,当下无心,无心不是没有念头啊!说它是念头,把它压下去也是不对的。能记住金刚经上一句话,无所住心,此法无实无虚,大致上说来,对真正的修行,可以找到一点眉目了。希望大家在这里特别注意一下。最后的结论也就是金刚经上这一品的原文,「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果报到达什么不可思议?可以使你成佛,这是成佛的捷路。

     选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本书是台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自己的心得。支持正版图书

     原书连载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

     普为一切分享转载法布施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每日一禅| yichan360 』 我们专注于建设智慧,慈悲,免费公益的佛学平台,旨在为大家提供学佛的便利和更好的传播善知识。若文章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感恩支持!

     目前|每日一禅|平台已经开通以下功能:

     A.学佛基础|直接回复:学佛,可获取佛教常识,基础义理,学佛方法,为善友提供学佛参考和帮助。

     B.心灵美文|直接回复:美文,即可直接阅读每日平台推荐的精彩文章,净涤心灵。

     C.法师开示|直接回复:法师的名字(如:星云法师),可以自动提取相关法师的智慧开示。

     D.梵音咒语|直接回复:梵音,可以聆听静心音乐,佛教音乐,提供相关佛教咒语学习等功能。让您在繁忙的世俗中,回归一隅心灵净土。

     E.电影视频|直接回复:电影,观看佛教电视台(生命电视台、慧日电视台等电视节目),佛教电影,微电影。在此生,不虚度。

     F.学习佛经|直接回复:佛经,学习佛教经典。比如:心经楞严经药师经地藏经

     G.朝圣游学|直接回复:朝圣,查看『2014年印度尼泊尔寻访佛陀圣迹』最新朝圣信息。

     H.学佛互动|欢迎善友们提供关键词,告诉我们您需要学习的内容,或学佛路上的困惑。我们会及时更新整理,为善友们提供贴切的学佛信息。祝愿诸位六时吉祥,恒时法喜!阿弥陀佛。小编一禅的微信:yichan211,QQ:2569331267。

     每日一禅,您身边的善知识!

     常与他人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原书连载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

     『金刚经说什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一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