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雨落花香春入梦
2019/3/6 11:15:14 每日一禅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舒岳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

     二月节

     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

     蛰虫惊而出走

     故曰惊蛰

     古称“启蛰”

     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春季的第三个节气

     仲春的开始

     今日惊蛰

    

     惊蛰的蛰是藏,“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藏”,藏是为“存身”,藏是静,所以,《说文》解释“蛰”是藏,《尔雅》解释“蛰”是静,动物们探头探脑怯生生出来了,也到了花开的的时候了,等待花开的声音是寂静的。

     蛰字是由执与虫的组合,这个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天地关系而言,是拘系,这就是马王堆帛书中“正名修刑,执虫不出”的意思。另一层,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而言,是守持,守持才能护生、存生,这也是生存之本。所以,守持的概念对于生命而言非常重要,也是人格的精华所依。

    

     《中庸》中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没有执着,精诚何有?这样来理解“蛰”字才有意思。以干支纪年,古人称岁在辰为“执徐”。这个“执徐”其实也是对“惊蛰”的解释——执为蛰,徐为舒,舒是蛰物皆敷舒而出。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将浩浩荡荡开起来,这绯红油脂,泼红了青的山、绿的谷,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惊雷不仅仅是惊醒了蛰虫,也惊醒了花。

    

     二候仓庚鸣,仓庚鸣而繁花见。春花浓,翠叶薄。枝头的雀扑腾在树梢间,无人听得黄铃敲青瓷的清脆声。

    

     三候鹰化为鸠。深冬的鹰,早春时节深藏不见。如同雨落入深谷,如同今春遥寄的信笺,化为了鸠。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满城烟雨花香入梦

    

    

     时光潋潋,此时正当好时节

    

    

     作家迟子建写道,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而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髮缓行,以便生志。”这便是古人说的,惊蛰时,需明志,才不负春光。

    

     惊蛰吃梨,一年精神

    

     惊蛰吃梨,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

     惊蛰时期,天气明显变暖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效果。早上起来或饭后,一人一只,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

     惊蛰吃梨主要是北方的民间习俗,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而在北方,山西梨的名气最大,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而且每年惊蛰时期,山西地区还会举行传统的梨花庙会,据碑文记载起源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还有唐代梨树存活至今者数株。

     另外,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吃梨助益脾气,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

    

     《地藏经》随喜助印,培福消业

     有情怀的人,都自带光芒

     嘴上带尺,脚下才有路

     最好的感情,人远心不远

     讲究,是对生活的热爱

     陈果:享受孤独,但不寂寞

     佛法会摧毁你内心所有的伪善

    

    

     点击↓阅读原文↓

     在这里发菩提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一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