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故事,体会智者与众不同的想法
2019/3/11 11:14:46 每日一禅

    

     沙漠中的绿洲上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导师,临死前对他的三个弟子说:“我留下十七只骆驼给你们,大弟子分得一半、二弟子得三分之一、三弟子得九分之一。谁能正确分好这十七只骆驼,他就是你们的导师。”

     师父去世后,弟子们到处参访智者,询问谁能正确地分十七只骆驼。

     有人说:“这遗嘱不能执行,应该作废。”

     有人说:“师父要你们一起养,三个弟子同住在一起。”

     又有人说:“把它们卖了,再按比例分钱。”

     但三位弟子知道老师的遗言一定内含某种智慧,最后来到智者门前。

     智者说:“我先借你们一只骆驼,那么现在共有十八只骆驼。”

     大弟子说:“是的。”

     智者说:“大弟子得一半,是九只;二弟子得三分之一,是六只;三弟子得九分之一,是两只。”

     二弟子说:“9+6+2=17只骆驼。”

     三弟子说:“这样还剩下一只骆驼啊。”

     智者说:“剩下一只骆驼是我借你们的,该归还给我。”

     于是三位弟子终于找到整个绿洲最有智慧的智者,成为他们的导师。

     智者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道家的智者跟儒家的仁者很不相像,儒家圣人孔子为了推展自己的治国理念,周游列国十四年,受尽委屈。

     而道家智者老子、庄子、孙武、范蠡、张良等人都充满智慧,他们不钦羡名利,不以追求名利为志业,但都能于天下无道时,挺身而出有所作为,天下太平之后,又能看淡世间名利功成身退。

    

     老子胸襟很大,看得很辽远,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安于终生当个周室藏书管理官员,晚年隐退时,也没想要把自己的思想着书以扬名立万。他退休要出函谷关时,受总兵尹喜苦求,才写下5007个字的《道德经》。

     庄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除了短暂地做过宋国蒙地漆园吏之外,他崇尚自由,不应楚威王之聘。看透官场的黑暗,厌恶仕途,他安于贫困,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破鞋,甘于藏身隐居着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战国时代最优秀的文学家。

     范蠡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是春秋末年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吴越相争时,他帮助勾践灭掉吴国,一雪会稽之耻。范蠡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到陶地经商致富。世人称他陶朱公,赞誉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要离开姑苏时,也写信给另一位助越灭吴的大功臣文种,劝他引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然而文种不听,后来有人中伤文种要作乱,越王勾践赏赐给文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七条计策,我只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

     于是文种便悲愤自杀身亡。

     秦朝末年,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也深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张良帮助刘邦运筹帷幄取得天下之后,不留恋权位,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

     作者:蔡志忠 选自《庄子说》

    

     《地藏经》随喜助印,培福消业

     每临大事须有静气

     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强大的气场,来自你淡定的心灵

     成熟不是冷漠,而是变得温柔

     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

     佛法会摧毁你内心所有的伪善

    

    

     点击↓阅读原文↓

     在这里发菩提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一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