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荐诗】7月30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2018/7/30 7:00:00 1号线上

     点击上方 “1号线上”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聆听古诗诵读

     诵读者:衡水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李志红

    

    

     黎眉州:指黎錞(chún)。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因称“黎眉州”。眉州,在今四川境内。

     胶西:胶河以西。当时作者在山东密州认知州,密州在胶河之西。

     西川:川西,四川西部。作者故乡眉山,及下句所咏的瓦屋、峨眉都在四川西部,故云。

     瓦屋:山名。今属四川眉山市洪雅县,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峨眉:山名。今属四川乐山市,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六一:指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摄影:《瓦屋山秋韵》 薛良全

     摄于七里坪风景区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成就显耀,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用笔丰腴,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为苏轼在密州任上时寄赠眉州知州黎錞。

     诗人在胶西的高处举目西望,夕阳映照着孤云的地方,应该就是家乡四川眉州了,那里有好朋友黎錞。“孤云”“落照”是作者内心落寞的外化。瓦屋山上堆满春后的雪,峨眉山下了好几天的雨,一片翠绿。这里,作者用了“互文”修辞手法,写故乡瓦屋、峨眉二山的雨与雪,借以表现对好友绵延的牵念。两地相隔,两心相印。

     首联、颔联铺垫后,颈联笔锋一转,指涉现实,感叹人事,惋惜如今的文人再也没有像欧阳修那样的贤者了。黎錞擅长经学并有所成,但王安石素不喜经学,不以《春秋》之学为然,黎錞自然不入他的法眼。欧阳修则赏识黎錞的经学学问。欧阳修对苏轼和黎錞有知遇之恩,所以苏轼才发出如此感慨。尾联,作者安慰朋友并期待:等我像陶渊明当年一样归隐后,咱们再一起赋诗、品酒,共度岁月。

     诗歌通过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魂牵梦绕的家乡山水、昼思夜想的朋友宛在眼前。在对好友惺惺相惜的惦念中,也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

     诗人虽有感伤,却并不沉溺其中,全诗情感跌宕、放达落拓。时而婉约,时而豪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语出余光中《猛虎与蔷薇》)。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书法:安徽省书协会员、

     诗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啸虎

     你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欢迎在评论中给我们留言!

     监制/陈真 主编/唐经刚

     责编/张利英

     编辑/崔其

     美编/张津京

     1号线上公共邮箱

     yihaoxianshang@cctv.com

     关注1号线上微信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1号线上”

     二维码

     点击二维码→保存图片→发给朋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1号线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