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荐诗】12月25日:“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
2018/12/25 7:00:00 1号线上

     点击上方 “1号线上”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聆听古诗诵读

     诵读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朱卫东

     2018年12月25日

     农历 十一月十九

    

    

     禀(bǐng):领受、承受。

     纲纪人伦: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劬(qú)劳:劳苦、劳累。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苏洵长于政论,语言犀利,笔风雄健。与其子苏轼、苏辙同以文学闻名,世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嘉祐集》二十卷,《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基石。家训是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其主旨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诫勉作用。

     《安乐铭》是苏洵所作之家训。六言一句,娓娓道来,平实厚重,全面阐述了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等方面所应遵循的准则。

     第一联是说,人承受了天地间的正气,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生物。这和孟子所谓的“浩然正气”之说一脉相承。第二联阐明了齐家与治国、正己与修身之间的关系与顺位。在苏洵看来,治国的根本在齐家,修身的起点乃是正己。

     治国、齐家、修身的提法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它由大及小,回溯“明德于天下”之源。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及大,阐述了“修身”之大义。以小见大的推论,强调了正己修身的重要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国家、社会不是空洞的概念,它由你我他组成。个体的浩然正气汇聚在一起,就是社会的正义、国家的力量。现代人所提倡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道理与此相同。

     正因为如此,在苏洵看来,古之先贤,他们的著述卷帙浩繁,千言万语,所谈论的无非就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所以,作者认为,一个家庭里,父母为了家庭辛苦劳累,子女应该孝敬、抚养父母,以报答父母对家庭的煌煌恩情。一个修身严明的人,必然要守持正道、遵从规约、顺应秩序,怀揣感恩的心。

     苏洵的《安乐铭》鲜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和伦理观念。今天,时代虽然变了,人伦纲纪的内容更新了,但其中的核心诉求并没有变,或者说,纲纪人伦不应该被抛弃。

     苏洵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读《安乐铭》,让我们认识今天重提家风、家教的必要性,继而将其中合乎于今的处世理念“施之于今”。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书法:河北省书协会员 阜城陈龙

     你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欢迎在评论中给我们留言!

     监制/陈真 主编/唐经刚

     责编/赵劲

     编辑/崔其

     美编/张津京

     1号线上公共邮箱

     yihaoxianshang@cctv.com

     关注1号线上微信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1号线上”

     二维码

     点击二维码→保存图片→发给朋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1号线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