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胃肠化生会有癌变的倾向,发现后可以早点切除吗?
2021/8/30 18:48:13 医患家

     (特约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感染病研究所 贾医生)

     临床上,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被诊断为“胃黏膜肠化生”,会十分恐惧惊慌。因为通常认为胃肠化生会有癌变的倾向。那么为什么不在诊断出肠化生时就行手术切术,而要观察发现早期癌变再行手术呢?肠化生组织是否必须切除呢?

    

     什么是胃肠化生?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胃肠化生即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化生也称为组织转化,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类型。胃肠化生,就是胃黏膜上皮(特别是幽门腺区的胃黏膜)出现了小肠或大肠黏膜才有的细胞组织。

    

     肠化生经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在很长一段时间临床上都认为,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是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的胃癌前病变。

    

     肠化生≠发生癌变

     现代医学对于肠化生的病因、发生机制与癌症的关系尚处于研究阶段,并不明确。肠化生根据组化分型可分为:小肠型或完全性肠化生、大肠型或不完全性肠化生。一般认为前者可能有炎症反应相关,后者与胃癌发生相关。但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与肠化生的分型相比,肠化生的范围对癌变的预测价值更高。肠化生范围越大,胃癌发生率越高。

     由于并非所有肠化生都会指向癌变,而且即使要发生癌变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恶化、出现异型增生等转化过程,所以对于肠化生发现后的处理以科学复诊、随访,药物治疗、干预为主,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手术治疗。虽然目前微创手术应用广泛,副作用小,但患者仍要承担开刀带来的各种风险、术后恢复与经济负担,而且手术切除化生组织并不能保证胃的其他部位不再出现肠化生。因此胃肠化生患者进行有创治疗需要慎重。

    

     发现肠化生后的干预措施

     目前对于肠化生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与措施。已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补充维生素、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激素替代治疗以及使用中药治疗等,并在生活方式上严格把控烟酒、刺激性饮食、混餐制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力求诱导肠化生的逆转。

     胃黏膜肠化生是由良性向恶性转变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遵医嘱进行治疗。在此阶段进行科学干预可一定程度地减低胃癌的发生率、坚持进行随访更是可以有效提高胃癌早诊率,获得良好预后效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患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