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是餐前的准还是餐后的准?
2021/10/16 15:37:37 医患家

    

    (特约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感染病研究所 贾医生)

    

    血糖检测,作为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检测之一,一般来说可以进行观测的时机有七个:三餐餐前、三餐餐后和睡前。那么这么多数值,在什么时候测血糖更“准”呢?

    

    实际上,此处的“准”更合适的表述是:“能更好的预测和表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我们要了解的是,不同时机的血糖检测,意义也不尽相同。

    

    空腹血糖(8~10小时未进食)是确诊糖尿病的诊断性试验,相比餐后血糖更加稳定,重复性也更高。空腹血糖值更容易受药物控制,且成功的控制空腹血糖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而餐后血糖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如进食时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人体对糖的摄取能力以及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等,更易发生波动变化。

    

    通常在不同个体和患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二者对观测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如餐后血糖高的情况可出现在空腹高血糖、罹患糖尿病之前。所以如何利用两项数值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焦点。

    

    想要分析这两项数值,就必须要了解另一项重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合理控制目标是HbA1c≤7.0%)是评价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可反映近期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餐前、餐后及平均血糖值(一天内三餐餐前、餐后血糖与睡前血糖七个数值相加再除以七)与HbA1c的相关程度依次是:平均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

    

    而HbA1c在7.3%~8.4%之间,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控制的意义接近;而HbA1c>8.5%时,空腹血糖影响>餐后血糖;HbA1c<7.3%时,血糖升高主要取决于餐后血糖。

    

    简而言之,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到餐前血糖达标,认真关注空腹血糖,从而将总体血糖水平控制住,尤其是刚确诊糖尿病、控制不佳,需要不断调整用药的患者。

    

    如果患者总体血糖控制得到改善后,或者餐前血糖已经达标,但HbA1c未完全达标时,再考虑监测餐后血糖,使HbA1c趋近最佳水平。

    

     另外,观测餐后血糖水平的重要原因还包括:餐后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要性非空腹血糖可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对妊娠结果意义重大;以及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可能导致餐后出现低血糖,以上情况都应该加以检测餐后血糖。因此到底要检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一定要依据个体化差异判断,和医生充分沟通,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监测计划。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患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