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一般多大年龄会出现,该注意些什么?
2021/11/2 18:15:29 医患家

    

    (医患家特约作者:全科陈医生)

    

    脑萎缩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什么是脑萎缩?脑萎缩是一组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是在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时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小和脑室扩大等而命名的。脑萎缩有多种因素导致,比如遗传、脑外伤、脑卒中、脑炎、脑血管畸形、癫痫、中毒、脑动脉硬化、大量饮酒等等,而这些致病因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环境下,就引起了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萎缩、变形甚至消失,长此以往,就出现了影像学上的脑萎缩表现。

    

    

    临床表现上,脑萎缩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脑萎缩。弥漫性脑萎缩由于受影响的脑组织范围更广,主要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行为障碍等,而局灶性脑萎缩则以行为改变为主,如果萎缩部位发生在小脑,则会出现肢体协调功能下降、震颤等表现。

    

    由于脑细胞缺血、缺氧是做主要的导致脑萎缩的元凶,针对会引起脑血管病变的疾病就尤其要引起重视,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在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外,还要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用药物控制病情,尽可能避免脑血管疾病发生。另外,大脑还有许多未被研究发现的潜力,所以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来达到减缓脑功能减退的目的。

    

    但如果已经出现脑萎缩,则需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并在发现疾病早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尤其针对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脑萎缩产生的各种症状,维持剩余脑能的状态,最大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患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