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是不是控制的越低越好?
2022/10/10 14:50:45 医患家

     (特约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感染病研究所 贾医生)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对自己的血糖值控制过于严格,在药物控制正常的情况下,还在尽可能的少吃、多运动,认为血糖控制的低些更好。那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不是真的控制的越低越好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了解低血糖的危险性。相比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器官病变,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低血糖是一旦发生危象就会危及生命的严重临床表现。

     低血糖危象的临床表现常分为两类: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动过速、心慌、心悸、精神烦躁、肌肉震颤、发抖、面色苍白大量出冷汗等等;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头晕、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癫癎,严重者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其次,随着现代医学更加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血糖的控制也逐步呈现个体化管理。血糖值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合理范围不同,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范围也不同。尤其中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血糖值要求,遵医嘱正常服药、生活即可。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

     1、 需要每日服用降糖药,尤其是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没有及时吃饭;或者当天运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

     2、 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部分患者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状况。或者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在胰岛素分泌高峰过后,到下一餐的餐前往往也会出现低血糖。

     3、 发生胃肠炎、感染性腹泻如痢疾等肠道感染的患者,由于呕吐、腹泻、没有食欲,摄入食物量减少,但还在照常服用降糖药,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4、 糖尿病患病初期,血糖波动大,降糖药、胰岛素使用不合理、不规律,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5、 发生低血糖的症状不典型,比如情绪变化、意识错乱、胡言乱语,常被忽视或误诊成其他脑部疾病或精神疾病,甚至使用一些跳神驱邪的迷信方法,导致延误病情发生危象。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正规诊断后,遵医嘱科学规律用药或使用胰岛素,并且养成规律进食、少吃多餐、规律休息、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外出随身带糖或者含糖饮料,在家中出现低血糖马上喝糖水,在发生上述低血糖症状的时候,尽量在第一时间补充糖分进行缓解,并及时就医,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发生低血糖危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患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