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皮下脂肪可以抗脑炎,粪便可以用于社交
2022/12/28 11:00:47 医患家
(医患家特约作者:协和阿伟)

这年头,不得不佩服科研人员的脑洞之大,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研究带给我们新的认知,让我们看看最近的这两则报道。
奥古斯塔大学乔治亚医学院神经科学和再生医学系的神经科学家Alexis M. Stranahan博士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肥胖对大脑的影响,他首先证明了内脏脂肪会促进肥胖雄性小鼠的大脑炎症。对于任何年龄的男性来说,脂肪更倾向在腹腔的主要器官周围沉积,即男性会比女性拥有更多的内脏脂肪。而女性则倾向于在臀部、股部和肩背等部位沉积更多脂肪,即所谓的皮下脂肪。
他们观察了在高脂肪饮食中变得肥胖的雄性和雌性小鼠,在不同时间间隔内脂肪组织的数量和位置的增加,以及性激素和大脑炎症的水平。发现皮下脂肪可以预防大脑炎症,而大脑炎症会导致痴呆和中风等问题,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女性更年期,在更年期后,女性由于皮下脂肪转向内脏脂肪分布,和男性患脑炎的几率就没有显著差异了。
另一项来自来自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博士后杨佩良对袋熊的粪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袋熊是澳大利亚毛茸茸的有袋动物,每天会挤出近100个方方正正的块状粪便,每颗尺寸在4厘米左右,这在整个动物界都是独一“粪”的。杨佩良感兴趣的是袋熊的肠道是如何产生这种粪便的?难道它们长着方形的肠道?块状粪便在排泄的时候不会卡住吗?通过研究发现袋熊不同区域肠道的厚度和硬度都有所不同。当消化残渣通过肠道时,那些较硬的区域可能有助于塑造便便的棱角。那么,袋熊肠道“捏出”这种形状的便便有什么作用呢?
研究人员推测袋熊会捡拾自己的便便堆起来,以这种方式来和同类交流,而立方体形状有助于它们将便便堆成“高塔”,“便便塔”越高越突出,就越能够吸引到其它的袋熊来嗅闻、来进行交流。
看了这两项研究,不由感慨,大千世界,真的是无奇不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患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