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呢?
2024/1/20 医患家

    

    

     【医患家】系头条问答签约作者

     对于死亡的判定,一般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目前医院大多数情况下宣布的是临床死亡。

     临床死亡是指人的心跳、呼吸停止,反应完全消失,但机体尚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医院里对临床死亡的判定主要是依据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大动脉波动消失,双瞳孔散大固定,心电图成一直线。其实发生临床死亡并不一定会最终发生生物死亡,对于一些原器官功能良好的猝死病人经过积极心肺复苏、电除颤、静脉通道药物支持及复苏后大脑及重要脏器保护,部分患者可恢复生命,甚至不留任何后遗症。所以对于突然发生“死亡”的患者,医生一般都会先经过心肺复苏等积极抢救。据中新网报道,2月4日一名18岁的澳门女学生在参加校运会比赛期间突然晕倒,紧急被送往该院抢救,期间心跳停止约半小时,经过连续30多个小时抢救后,终于将这名女学生从鬼门关救回。

     如果经积极抢救半小时之上还无任何生命迹象,如无自主呼吸,无自主心跳,无血压,无反射,特别是双瞳孔散大固定的,医生就可以宣布临床死亡。但上述指标有一定主观性,所以医生一般还会做一份成一直线的心电图证实确实已无心跳。一般来讲,如果经过半个小时的心肺复苏等抢救,如果还没任何生命迹象,多无生还可能。

     而生物学死亡期是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停止并陷于不可恢复状态,细胞群体死亡。生物学死亡其实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死亡,到这个阶段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彻底终止。

     其实对死亡的判定标准也在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对部分濒死的患者,如何判定最终其必定会死亡,无任何临床抢救价值?目前脑死亡的判定标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所谓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脑死亡是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为参照系而宣布死亡的标准。如果发生脑死亡,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发展为心脏死亡,与心脏死亡的标准相比,脑死亡似乎更为科学,自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脑死亡诊断指标以来,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死亡标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生命的讨论也不会停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患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