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不,中国式挑儿媳
2016/12/30 18:48:51大将军郭 意林

    

    

     姐妹儿推荐我看《中国式相亲》,她说:我承诺,看完你肯定不想相亲了。

     我百度搜索了一下,发现有一句是这么介绍的:它成为首档“名正言顺的相亲节目”。

     什么叫名正言顺?就是指男女嘉宾要拉上父母一起做决策,哦,准确的说,其实是男方父母。

     这个节目算是填补了相亲类型节目中“父母角色缺席”的空白,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国情下的婚恋问题。时下大家经常讨论和吐槽的要点,只需一期节目就能全盘收入眼底。

     父母大过天,亲戚也比子女有发言权

     说是让父母参与探讨,实则是“家长式指婚”的变体而已。

     节目里,男嘉宾的父母先在台上介绍择偶要求,之后,男嘉宾退居二线,把优先决定权交给父母。这就意味着,如果过不了父母那关,男方有配对意向也无济于事。

     这的确是很“中国”的做法,父母都看不上,子女就没选择权。从古至今多少佳偶都是被父母拆散,所以这节目很传统,却并不合理。体现的仍然是家长权威意志,渗透的价值观是:你的婚姻必须先取悦父母。

     婚姻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祝福当然好,但这跟父母有一票否决权是两码事。所以这个节目本质上不是相亲,是相儿媳。

     一号男嘉宾不仅搬出了母亲坐镇,还邀请了二姨当军师,二姨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干活干活,不干不能活”、“好看的脸蛋不出大米”。

     我不太懂这都是什么理论,但从二姨表现出的气势来看,二姨在外甥的婚恋问题上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

     这不就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吗?不仅父母要干预,家里所有亲戚都有权指手画脚,说服了父母根本不够,请问你二姨同意了吗?就算二姨同意了,你三大爷呢?四舅呢?

    

     女性仍处于被动选择的位置

     这个节目还有个设置,不公平,但无奈的是符合男权思想盛行下的婚恋“市场”现状。

     节目规则向“男挑女”倾斜,甭管男嘉宾优不优秀,总之他就是可以“先挑”。女嘉宾上台的任务就一个,“被挑走”,只有当一个或多个家庭为你留灯,你才能反转局势,变被动为主动。

     想想当初《非诚勿扰》多带劲啊,男生为了挽留24盏灯要使出18般武艺,可惜那只是节目而已。

     在现实生活里,适婚青年中女多男少的格局让女性收紧了自己的需求,小心翼翼地等待被挑选;在传统观念里,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可被挑选的范围越来越窄,反之,男性的可选择范围却越来越宽。

     更奇葩的是,这个节目当中,女嘉宾是见不到男嘉宾的,到手的信息只有父母介绍、简短的VCR或是朋友介绍。这跟旧社会挺像的,掀盖头之前你可能只听过对方的名字和家底如何,至于对方什么样,女性没有知情权。

     也真是够了,就算被挑选,难道还没有权利知道在被谁选吗?

     相亲是一场交易

     早几年,北京地坛公园还有书市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去。逛完书市还会去相亲角看看,见见人生百态。

     年过半百的父母们,每个人拿一张硬纸板,上面写着子女的个人条件,有外貌优势的一定会贴上照片,也算是加分项。

     退休的叔叔阿姨们在那里流连忘返,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跟自己孩子条件匹配的另一半,这简直就是连连看游戏的现实版,只等待金风玉露一相逢就消除隐患无数。

     “你儿子工资多少啊?”、“你闺女多大啊?”、“你儿子有房没?”、“你闺女啥学历?”几轮补充信息询问完,家长们在心里那么一盘算,收入匹配,身高相当,年龄相近,经济条件对等,行嘞,这就是父母眼中的“合适”了。

     所以,相亲是有公式的,把各种相加项合并估算,看看天平两端是否等值就好,相亲也是一场交易,谁也别想空手套白狼。

     以往的相亲节目还谈谈感觉,谈谈电光火石的眼缘,这节目就是这么真实赤裸,男女嘉宾不得相见,先由父母拿捏双方条件。

     如果你看重感觉和精神契合度,还是别选相亲这种方式找对象了,没轮到你感觉呢,可能就被对方或者对方父母的各种交易规则淘汰了。

    

     更像是在找保姆,给孙儿找妈

     那中国式公婆到底需要啥样的儿媳呢?从这个节目来看,部分父母是找自己的接班人的,能放心把儿子交出去成家的条件是:得会照顾人,会做家务。

     这个要求不过分,但是这个要求变成了第一要求就过分了。

     有的家长并不关心其他,直抒胸臆,就是想找能干活能照顾人的。居心何在?找保姆和护工才会把这样的要求放第一位吧?你这可是找儿媳啊。

     有的家长更直接:“我儿子还像个孩子,特淘。”那上相亲节目是不是过于早熟了,咱等孩子长大了再来呗。

     也别说这都是父母的问题,几位男嘉宾也纷纷表示,喜欢成熟稳重会照顾人的。合着在他们家的眼里,结婚是为了永远不长大,永远有人照顾。

     最令人尴尬的是一位男嘉宾的母亲,高级营养师,说出的话果然有营养师风范。找儿媳的第一条标准是,手凉不凉。

     高级营养师说,手凉的姑娘宫寒,生出的孩子容易营养不良。

     这位倒不是找保姆的,她是在找一个好生养的,不是来给儿子找媳妇的,是来给未来孙子找妈的。

     家长最看重的是生育能力,言下之意,娶你进门,你最大的价值就是一个生育工具。物化女性的,还是女性自己,呵呵。

     你需要经历,但不能经历太多

     第一期节目看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号女嘉宾。看上去年轻貌美,落落大方,有自己的事业,说话也得体。第一轮亮灯的速度和数量都超过第一位女嘉宾,可惜,第二轮,没有一个家庭为她亮灯,原因就是经历太多了。

     女嘉宾四十岁,离异,带着儿子生活。虽然金星问几位父母为什么不亮灯,得到的答案是:年龄差距太大。

     年龄差距不过是原因之一,或者说是表面原因,单亲妈妈才是真正不能明说的龃龉。

     她会不会做饭?会。会不会做家务?会。会不会照顾人?孩子都11岁了,肯定会。不仅如此,她有车有房,还有自己的小事业。

     这些闪着光的条件全部满足男嘉宾父母的期许。但现实是,男方父母渴望的儿媳妇要满足条件,要有经历,但经历太多也让人望而生畏。

     中国式婚姻,总是对女性不够包容,一个女人独自拉扯孩子还要打拼事业,她是一个好女人,好母亲,但是却很难有男人和家庭接受这样的好女人,让她成为好妻子。

     我在想,如果性别反转,会不会有女人接受这样的男人呢?会不会有家庭能接受这样的女婿呢?

     无论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很难令人欣慰,毕竟,婚恋中的平等和接纳之路还太长太远。

     人人都有爱的权利,当然也包含被爱的权利,但是在这个节目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却让人觉得,想得到爱,想得到婚姻,不容易啊。

     《中国式相亲》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想走出一条婚姻路是多么艰难:

     不会做家务、不会照顾人就不值得选,长得不够漂亮就容易不过关,年龄大了、有了经历就不被看好。无论你多么优秀,无论你们多么相爱,却仍然有可能只因为对方父母不接受就让缘分走散。

     唉。

     跟我妈一起看完这期节目,我打趣式的说:我去上这个节目吧。我妈说,不去,我心疼我闺女。

     作者介绍: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正在热卖。

     -END-

     ★点击下图,相约2017

    

     (↑2017年邮局订阅)

    

     原文链接可进入 邮局订阅页面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