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什么都好,就是对自己不好
2020/11/4 17:30:00 意林

    

    

     来源:铁木君(ID:tetemu)作者:铁木君

     有一天刷知乎,我发现“如何走出「讨好型人格」”的话题,热度特别高:

    

    

     各位大佬在回答下面引经据典、唇枪舌剑,我看的津津有味、不亦乐乎,这时突然手机响了。

     你的外卖,我先放保安室了,你自己下来拿吧。

     我不太...好的,也行...

     我不情愿地,将视线离开了知乎网页。

     当我穿上鞋下楼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唉?讨好型人格,说得好像就是我自己吧?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

     01.

     -我要买最新款的iPhone,你借我点钱呗。

     -好的。

     -我打饭很急,给我插个队吧。

     -好...的。

     -你这头发,建议再烫染一下,办张卡呗。

     -内心os:不!我不想!这次一定要拒绝!

     -最后:嗯...嗯...好的,我了解一下...

     如果你总是无法拒绝别人,为他人的错误找台阶下,甚至把让所有人都开心当做自己的责任,那这篇文章,就是你需要的。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你是个很nice的人;他们总是对体贴细心、乐于助人的你,给予最高的评价。

     但在你看来,这种夸奖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奖励,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负担。

     你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你把努力获得所有人认可,当做自己的使命。

     但是当被别人夸奖时,又常常觉得自己配不上,全身不自在,甚至去反驳他们。

     原因在于,为了照顾到别人的情绪,让每个人都开心,你隐藏起了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这让你无法从这样的关系和环境中,感受到安全感。

    

     你会觉得很累。

     察言观色是你,活跃气氛是你,看起来最开心的是你,最缺乏安全感的也是你。

     只有你自己知道,讨好型人格,给生活增添了多少不必要的烦恼。

     更可怕的是,行为上越是讨好,结果却越是不讨好。

     姜文导演,在我们眼里很优秀吧,可是他也曾是一个长期讨好者:

     当他被人问道:你的人生有失败的事情吗?

     姜文坦言:

     有啊,跟我妈的关系,我不知道怎么让她高兴。

     当年我考上中戏,原以为这会得到母亲的认可,于是我兴冲冲地把通知书拿给她看。

     可是怎么着?

     她看了一下就扔一边了,说还有一盆衣服没洗。

     众多的讨好者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只有成为非常优秀、别人期望的人,他们才会对我好、喜欢我。

     于是一次次把指责的矛头,指向自己。

     但其实,一个人是否讨好,与他本身有多优秀无关。

     02.

     按照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的观点,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

     也就是说,「讨好」是应对压力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我们是有其他的可选项的。

     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在每段关系中,都是一个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高兴的讨好者。

     不信?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测试入手:

     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没有我们不曾想要讨好的人?

     比如你的父母?你所嫌恶的人?你的男朋友?或者你自己?

     如果有,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因为在这些无需刻意讨好的关系中,我们感到了「安全」。

     而让我们感到不安全的关系,正是我们想要去讨好的人——你的老师、心仪的女神、有求于他的学霸……

    

     这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的,或者说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关系。

     它更像是一种婴儿和父母的关系,是害怕被抛弃的单向依赖关系。

     婴儿时代我们离开了妈妈就没法生存的恐惧,让我们过于害怕麻烦别人、得罪别人,会恐惧任何人的离开。

     于是我们需要用「讨好」,来维持内心的安全和秩序。认为在每段关系中,除了讨好,无法给对方,更多的价值。

     就像《凪的新生活》里的女主角凪。

     她不喜欢吃玉米,但是会因为妈妈的一句:“这是妈妈和外婆亲手种的玉米,你不吃的话,它们就白白死掉了”,勉强自己把玉米吃下去。

     长大以后,凪也复制了跟妈妈的相处模式,讨好同事、男友,努力不让他们失望,却让自己一次次受伤。

     我们需要纠正这个认知。

     成年人之间成熟的关系,应当是力量对等、相互依赖、彼此欣赏的。

     不要害怕任何人的离开,也不要害怕得罪人。

     没有任何一种性格,能避免得罪人;成年人也没有那么玻璃心,需要你为他们的情绪负责和担心。

     你只需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价值。

     这才是真正的长大。

     当你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骄傲和喜悦,而不去管这个闪光点对别人没有价值,别人也会重新去审视你、敬重你。

     因为你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位置。

     看到没?

     我们并不是必须非常优秀、成为别人期望的人,他们才会对我好、喜欢我。

     外界的反馈,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自信。

     你将甩掉讨好型人格,会获得内心的自由和轻松。

     真实地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

     03.

     也许上面的话,给了你一点信心。

     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度讨好,但我们不能总当一个讨好者。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讨好状态下,是对自身及其不利的。

     一方面是自我怀疑带来的内心消耗,会限制自我成长,做出许多没必要的改变;

     一方面是因为过度讨好,常常会失守原则和底线,让人际关系更加脆弱。

     下面是三条具体的建议:

     1、害怕别人不高兴的时候,问问自己究竟害怕什么。

     -是担心失去对方吗?

     -陌生人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吗?

     -你最好的朋友那么多坏习惯,好像也没有影响你们的关系啊。

     -拒绝的后果有多严重?

     -相比之下,我好像更不愿意十年后,还做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

     你看多加练习,多去内心预演,你会发现不讨好别人,并没有那么难。

     做以前不敢做的事,并不会让你的人生缺掉一块。

     别去想别人的反应,多做做主观判断。慢慢地,你就不会再去刻意迎合他人的期待。

    

     2、明白获得喜欢的前提,是打心底里认可自己。

     其实,你也是可以跟他人提要求的。

     我们可以观察身边,那些内心强大的人。

     他们会主动说「我想要」,通过求助、示弱等方式,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关心。

     因为打心底里认可自己,他们相信自己是能够被爱的。他们也不害怕被拒绝,不会把Say No当成是对你Say Bad。

     被人喜欢,并不是人生的刚需。

     你需要往内求,可以尝试记录每天的小成就,和值得高兴的事吧。

     3、创造专属于你自己的价值。

     找到专属于你的本命爱好。

     它可以将讨好者内心的空虚填满。

     这里的空虚不是一种否定啊,是说讨好型的人,更倾向于通过外求(环境、他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出口转内销,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打球,跑步,写作,绘画,摄影,做饭,演讲……这样的事情,真的可以找出很多来。

     当你沉浸在自我创造的满足感时,你会意识到,不需要依附和讨好,我依然可以创造专属于自己的价值。

     这其中的意义,让我们在行动中找。

     写在最后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上, 聊到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里面有段话打动到我,以此结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价值。

     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

     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

     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愿你千帆过尽,依然喜欢自己。

     别人怎么想你,真的没关系。

    

     作者介绍:铁木君(ID:tetemu),95后连续创业者,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冰河铁马团队投资人,一个血液会沸腾的写作者。作者愿景是写满18年,陪你进化18年,从量子到巨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