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2023年意林订阅)
2022/11/12 17:00:00 意林

    

    

    来源:《意林》2022年第18期作者:刘世芬

    

     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让身体和椅背保持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雕像般一动不动。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

     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围坐,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之下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本文入选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刘世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随笔集《毛姆:一只贴满标签的旅行箱》《看不够的红楼梦,品不完的众人生》等。

     《意林》:您是如何走上写作道路的?

     刘世芬:我的写作始于阅读。我的阅读则源于童年的一幅画面:老父亲,老花镜,黄旧的线装书,煤油灯下,津津有味地阅读。这幅画面在我脑海中镌刻至今,我的写作就是父亲当初在饥肠辘辘中吃下的那一个个铅字,它们沉重或欢快地飞到了我的笔下。

     《意林》:“灵魂的样子”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持重与颓靡,端庄与委顿,自律与散漫,折射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海拔,假以时日,也便固化为灵魂的模样,主导和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有着近乎残忍的自律,就像飞机起飞前要形成一定的仰角,通过这样的“眼镜蛇”动作完成起飞的准备。一个人在“起飞”前所经历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磨砺与挣扎,既是对青涩的交代,也是对未来的邀约,而天空中那些恣意的翱翔,无不来自“当初”坐姿里灵魂的样子。

     《意林》:对中学生阅读,您有什么推荐吗?

     刘世芬:中学时期最好减少碎片和快餐式阅读,多从经典中汲取营养。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必定经过了千千万万人多个时代的淘漉、沉淀与筛选,深刻反映人类、人性和人生,具有雄厚的阅读基础。

    

    为什么订阅《意林》

    看《意林》,作文好,上名校

    意林体=励志体=中高考作文题

    2022年,《意林》再次问鼎中高考作文“命题王”+“素材王”

    范文多!角度新!素材全!观点强!

    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作文高分提供双保险

    硬核:连续12年被全国各地中高考作文、阅读题原文刊用

    方法:数十位中高考热考作家独家专访,分享阅读写作宝典


    丰富:三尺讲台,我爱我师,多栏目刊登校园来稿

    权威: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

    订阅信息适读人群:初高中生及以上出版刊期:半月刊单本定价:9.00元邮发代号:16-288

    

    扫码订阅意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