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友谊,注定是以BE结局
2022/12/3 17:00:00 意林


来源:Take It Eeeeeasy(ID:gh_8885ffedccea)
“上了高中后,和初中的朋友联系越来越少了。”“以前很熟络的朋友,现在也没有那么无话不说了。”“和以前的朋友渐行渐远了,我感到很难过。”“天下真的没有不散的筵席吗?”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总有一些朋友慢慢地,便失去了联系,仿佛,就像是BE(Bad Ending)了。 无论我们是否热爱BE美学,对于一段感情的分离,我们终究会感到难过和悲伤。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呢? 「如果朋友总有一天走散,那我们还要开始吗?」 
Part1#
01 友谊的阶段性
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直至步入社会…… 不同的时间节点将我们的人生划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同样地,也将我们一段段友谊划分开来。 我们常对校园爱情调侃道:“毕业季就是分手季。” 但其实对于我们人生中的许多友谊而言,也是如此。
我们不断地迈入人生的新阶段,不断认识新朋友,自然而然地会和先前的一些朋友慢慢地减少了交集,甚至断了联系。 不可否认,你我都可能会拥有相伴一生的挚友。但是这样的朋友往往只是少数,大多数的朋友都是阶段性的。 他们只会陪伴我们人生路的一段,随后便慢慢地在彼此的人生中淡去。只是,我们这一段对于彼此的陪伴的回忆,永不会淡去。


Part2#
02 分离,就一定是BE吗?
我们明白了大多数朋友注定会分离,得知这个消息可能有些残忍。 因为自古以来,“分离”这一个词,总是和悲伤挂钩。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但是我们回忆一下过往的经历,“和朋友分离,就一定是BE吗?”
我们会因想到和朋友未来交集会变少,而变得多愁善感,但是,仅仅因为一段友谊变淡了,就选择用一个Bad Ending的说法,为我们的一段友谊画上句号,这样真的正确吗? 在定义一段感情的好坏时,我们似乎总是喜欢把感情的结局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但是,感情的过程呢? 当你回忆起你和一个感情已经变淡的朋友的经历时,如果幸福感还是能够涌上心头,那么还算是BE吗? 出现在生命旅程中的好朋友,会带来很多高光瞬间: 生日时刻的惊喜、悲伤时刻的陪伴、节假日相伴出游的欢喜、一起努力学习的约定…… 凡是种种,都是刻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而这些才应该是代表一段友谊的最佳画面。 而这也如同三毛所说的:“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 熙熙攘攘间,我们相遇过,陪伴过,也曾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了。
在我们多年后,如果仍能话起这一份友谊,那便已然是一种HE(Happy Ending)了。


Part3#
03 和朋友渐行渐远,我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些人会以一种像是过来人的骄横姿态告诉你,看淡就好。 “时间会磨平一切”固然是肯定的答案,但这并不能带来好的情绪。 我们会因为一段友谊的分开而感到难过,也正说明了我们重视这段感情。 我们可以仔细地思考两个问题:
“我们彼此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朋友吗?”“我们的渐行渐远,是因为什么?”01 双相向性关系与亲密关系在心理学中对关系的定义为: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Kelly,1983) 在这个基础上,又把关系分成了四种阶段。 一是零相向性,也就是两个人没有关系。二是单相向性,也就是只是知道对方但没有任何接触。三是双相向性,也就是两个人开始有互动。四是多相向性,就是两个人互动和依赖程度更加频繁。 而好朋友,也就是亲密关系的其中一种,就是指第四种多相向性时,我们才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因此有一个问题十分重要: “我们彼此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朋友吗?”或者说是,“我们的关系在彼此心中的阶段相同吗?” 假设A在社团中认识了B为例:在A的认识中,TA们不仅在社团中还是生活中都有着十分多的互动与依赖,处于多向相性阶段,已经是要好的朋友了。 但可能在B的认识里,TA们的接触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仅仅是处于一个有互动的双相向性阶段关系,并称不上是十分要好的朋友。 一段友谊可能会因为“我们的关系在彼此心中的阶段不同”而“变淡”,但这并不是谁的过错。 能够共同有着一段不错的关系,就已经十分难得。02主动分离与被动分离如果在一段友谊中,是对方主动分离:我们在生活中渐渐地发现对方在疏远我们。 沟通是最有效化解矛盾的方式。 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去询问对方原因,自己是否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回忆彼此最近有没有什么不开心事,促使Ta和你疏远。 如果仍未有好的结果,那不妨怀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心态,不用“非Ta不可”,不妨回头看看,说不定你会发现身边有更加能够欣赏你的人在期待着与你交往。

★
如果是因为客观因素而导致的被动分离:就像毕业季的分离、转学搬家而导致不能常见面,慢慢地开始减少了联系。 这固然是比较难改变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然不是活在古人那种,“说了再见,就再也不见”的时代了。 微信微博,QQ抖音,仍然能够让我们关注了解对方的生活。
在彼此的心中,既然仍然挂念着对方,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再次变得熟络起来。 那么,不如就现在,打开沉寂已久的微信聊天框,或者直接拨通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轻轻地说声: “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图丨see you again
写在最后
我们或许常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慨。
但,怀揣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心,那些曾在我们生命中留下足迹的友人,相信会和我们一样,都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 祝愿对方,熠熠生辉。 便已足够。

END 文章转载自 Take It Eeeeeasy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