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成为“万人嫌”?| 7个迹象判断你是不是“有毒”的朋友
2022/12/13 17:00:00 意林

    

    

    来源:简单心理Uni(ID:jdxl-uni)

     你买了一只新口红,正在自我欣赏时,Ta硬生生来一句这个颜色显得你好黑;

     你开心地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时,Ta会时不时打断你的话;

     Ta经常做“鸽子王”,和你的约定的见面时间总是不守;

     Ta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时会背着你和他人议论你......

     伤害他人绝非我们的本意,但有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得“有毒”,导致朋友纷纷离我们而去。

    

     以下7个迹象,表明你可能正在变成一位“有毒”的朋友。

    

    “有毒”朋友的7个迹象1.对朋友有过多的猜疑

     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很多时候,让关系变得“有毒”的,并不是操控与虐待,而是过多的猜疑。

    

     研究表明,自我评价低的人,更有可能觉得自己被怠慢,最终形成了“自我实现预言”——认为关系会结束,关系越会真的结束。

    

     2.不顾朋友感受、时刻竞争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敌人比朋友多呢?甚至觉得有些朋友是戴着面具的敌人?

     根据行为科学家克拉丽莎·希尔瓦的观点,“有毒”的人时刻竞争,不顾朋友的感受,只顾自己的输赢。

    

     朋友间应该互帮互助,帮彼此找到更好的自己,支持彼此的目标。

     “与人相争,其乐无穷”的态度很容易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更别谈朋友间互相滋养了。

     3.即使有错也永不道歉

     根据心理学家艾比·布伦纳的观点,“有毒”的人经常顾影自怜,很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如果我们一直保持傲娇的姿态,不肯低头道歉,难免会遭遇人际危机。

    

     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道歉”这门艺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减轻压力,重新点燃友谊。

     “永不道歉”会让我们错过真正理解他人感受的机会。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向你爱的人吝啬你真诚的道歉。

     4.对朋友的言行不一你有违背诺言,把人晾在一边的习惯么?

    

     言行一致很重要,只说不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根据心理学家波佩阿·尼昂的观点,把冲突带上台面,比如散布谣言和打架,说明你正在变得“有毒”。

     请记住,维持友谊比煽风点火更重要。

    

     5.注重自己的虚拟形象

     谁不想看到自己的社交媒体发帖点赞数爆棚呢?

     但当你注重自己的数字形象远远超于现实生活的时候,问题就大了。

    

     如果你沉迷于虚拟自我,只顾在媒体中展示最好的自己,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成为关系中的“有毒份子”。

     如果我们三秒不离手机,只顾沉溺于网络中的赞美,享受社交媒体带给我们的自我优越感,朋友很可能会抱怨。

    

     6.在背后议论朋友

     还记得高中时期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的同学么,即使毕业了,这种人的“毒气”也会阴魂不散。

     你或许认为在背后议论别人是在避免冲突,但是被动攻击其实是让我们变得“有毒”的第一步。

    

     从长远来看,人们总会知道真相的,背后议论只会伤人更深,即使一开始你并不想伤害别人。

    

     所以,开诚布公地与人交流吧。

     7.评判朋友与己不同的想法

     心理学家布伦纳说,“有毒”的人常常评判他人,扼杀掉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只顾自我表达,霸占话语权。这其实是在孤立他人。

    

     不接纳他人的观点不会显得我们伟大,只会显得我们偏执。

    

    如何不再“有毒”?
“有毒行为”害人不浅,这样下去,我们很可能会处于孤独而无奈的境地。该怎么做才能停止“有毒”的行为模式呢?

     以下5个方法,或许值得尝试:

    

     1.学会觉察和道歉

     首先,先学会察觉自己的状态,做一个“有毒行为”清单。想一下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有几次“有毒时刻” ?

     你是真的想伤害别人,还是混杂着受伤、愤怒、恐惧和想要得到他人认可的需要?

     可以在记录自己状态的同时进行反思,并就错误处及时和受“毒害”的人道歉。

    

     2.和朋友敞开心扉

     我们的很多“有毒行为”可能是源于我们内心的脆弱。

     比如养育者在我们的幼年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温暖,长大后我们可能会变得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

    

     我们可能把自己的低自我价值感投射到朋友身上,直接批评和奚落他们。

     或是认为:“如果Ta了解我真实的想法,Ta就会离我远去,因此选择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

    

     其实,可以试着把自己真实的脆弱展现给值得信任的人,让他们了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来处。

     爱自己的朋友会帮助我们重建安全感与价值感 。

     3.用心倾听、学会暂停

     把焦点放在朋友身上会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关心和理解。朋友会被我们这种专注的倾听所治愈,这有利于减少语言冲突。

    

     但倘若在倾听与被倾听的过程中,和朋友出现了激烈的争执,那就可以先暂停讨论,处理好自己的感受后再回到对话中。

     但要记住,这绝不是为了回避问题,而是为了在稍作休息后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时候良好的沟通意味着知道什么时候该休息。

     4.以“我”开头,少些指责

     可以试着以“我”开头去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感到很沮丧”,而不是说“你真的搞砸了”。

    

     这让我们在充分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避免了对他人的随意评判与指责,让他人放下戒备,理解我们的观点。

     5.停止竞争,追求双赢

     不要试图“赢得”一场争论,而要努力探寻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追求双赢。

    

     我们可以在自己可接受的边界范围内做出适当妥协。有些边界可以是有弹性而灵活的,而非僵化而固定的。

     觉察自己内心的感受,逐步确立与调整自己的边界,并共情他人的边界。

     这有助于我们健康沟通,共同寻找双方都满意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非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

     视频来源:https://m.youtube.com/watch?v=XET6Kdn7qS0&t=0sElizabethScott,PhD(2022)How to Improve Your Relationships Wit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verywell mindElizabeth Scott, PhD(2021)Strengthen Friendships With Good Listening Skills,verywell mind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平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