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白昼短,思念长
2022/12/22 17:00:00 意林

    

    

     来源:美物计(ID:igudianjun)

     作者:美物计

     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三礼义宗》 今年的冬至时间:2022年12月22日,星期四农历壬寅年,十一月廿九

     冬至时,白昼最短,夜色深长。头顶的星空明灭,算是漫漫长夜唯一的礼物。 好在冬至过后,阳气上升,日光渐长,一切都会有转圜。所谓黎明之前最黑暗,便是此刻吧。

     冬至 · 三候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阴曲阳伸。虽然在冬至以后,阳气开始生长,然而初期不敌阴气浓重,蚯蚓未能感受阳气温暖,仍蜷缩在土中沉睡。

     二候,麋角解。 古人认为,麋角朝后而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之后,感受阳气渐升,故而麋角渐退,谓之解角。

     三候,泉水动。 阳气初生,自然先知,山中泉水温热,开始缓缓流动。

     冬至 · 风致 “你来时冬至,但眉上风止,开口是我来得稍稍迟。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 人间四时,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姿,而冬至之时,万物虽寒,然风致不减。美好可能会来得稍迟,却绝不会爽约。

     冬至,待春生 极寒数九天,数来春阳暖。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总是心怀期待。在极寒的冬日里,在夜长的冬至时,开启对春日的期许。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画九字,八十一笔,自冬至起,一日描一笔。描至最后一“丶”便有春风拂面,寒去春来,万物化暖。

     漫漫冬日里,有了这样的期待,似乎寒气也减淡了许多。

    

     期待是个迷人的词,在长夜里,等待天明,数一数夜空的星,明灭闪烁间,天光携着浪漫而至。 在寒冬里,期待春归,描摹每一个笔画,墨色纸香里,春风夹着温暖而来。

     冬至,等一心人 木心在诗里写:“冬至,你蹲坐炉旁,嬉猫时,毛茸茸的笑,真挚可信,我煲好热汤,且以为,余生也这样。”

     暖炉,狸猫,热汤,二人,三餐,话余生。那是我能想到的,冬日最温暖的模样。

     在冬日里,等待春生,也等一心人。春天总会携暖而来,他也会穿越风雪抵达。 在这满是等待的冬日里,你要过得温暖而欢喜,煮酒温粥,看雪赏月,如此这般,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待到春日来,能满怀欢喜地,迎接细柳红花。

     待到故人归时,能推开紧闭的那扇门,为他掸落一身风与雪。

     冬至,盼归期 冬至时,一年将尽,归乡之日可期矣。数着日子度时光的时候,也别忘了那些习俗。

     北方,包饺子 当年“医圣”张仲景,为缓解乡人冻烂耳朵,将驱寒药材与羊肉包成耳朵模样,煮成“祛寒娇耳汤”,分发给百姓。 而后的岁月里,人们为了纪念他,也借“娇耳”的好寓意,皆在冬日煮饺子吃,所以常听人说:“冬至吃饺子,不冻掉耳朵。”

     南方,煮汤圆 冬节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汤圆的圆滚滚,意蕴团圆美满。所以在冬至的汤圆,又叫做:“冬至团”。 古人在诗里写:“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之日,亦是归乡之时,一家人围坐,团圆美满,和谐安宁,度今冬。

     江南,红豆米饭 江南水乡的人们,在冬至之夜,家人汇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生时作恶多端,死后还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他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将赤豆煮成饭,分食共吃,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苏州,酿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桂花酿造的米酒,清醇味美,余味无穷。 在寒冷的冬天,喝冬酿酒驱寒,将美好寄予酒中,把祈愿氤氲成酒香。

     每个节气的习俗,都免不了对生活的祈愿。尤其在冬至这个时节,暗夜长,白昼短。

     若没有一些热闹的习俗,烫口暖心的吃食,很难熬过去。人总是要有期许,才有勇气前行。

     冬至,万事可期

     百年前的冬天里,儒学大家梁济,问了儿子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 其子梁漱溟的回答是:“世界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一切都会好的,此时的艰辛,就如冬至的长夜,暗色深重,漫长孤冷,但是天色总会破晓,明朝终会到来。 彼时阳气升,日光长,自然万物,皆向春归。凡尘俗事亦是如此,熬过最暗的长夜,一切皆有转圜。

     古人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触底反弹,因为他们知道,凛冬会散,星河将明,所有的晦暗都是过往,所有的孤寂皆是经历。

     冬至之时,白昼很短,但思念很长,愿你有人可思,也被人念。在爱与被爱里,过个暖冬。 长夜漫漫,破晓将至,愿你心怀期许,眼里藏月光,相信一切会好,春风会来。

    

    END 本文章已由”美物计“微信公众号(ID:huanqiukanke)进行授权,若需转载请联系“美物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