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一席台北场 讲者简介
2015/10/28 一席

    

     時間:11月1日 14:00-19:30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2號5樓Neo Studio

     報名:請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

     讲者简介:

     田承泰,柴燒陶藝家

     田承泰,著名柴燒藝術家。出生於苗栗的他,熟悉黏土的特性,與妻子回到山裏燒窯。一年幾次燒窯的過程,曾被拍成代表臺灣的紀錄片。燒窯中十幾天不能離開,晚上要睡在窯邊,兩三分鐘就要投一次柴。壹窯要燒5000公斤柴,全靠他和妻子把柴分成小塊,五根十根,在十幾天裏24小時不間斷地投進去。爐溫壹般在1200~1300攝氏度,熊熊烈火下他們專註誠懇的態度,感動了很多觀者。日本一位評論家說他的柴燒過程,"本身就是一件神聖的充滿敬意的作品"。

    

     陳珊妮,音樂人

     “廣播裡聽到的音樂也太難聽了,不如自己來寫好了。”90年代初陳珊妮還是新聞系的文藝女生,從來不知道別人怎麼做唱片,就開始一面寫詞一面寫曲,寫周遭的環境與人,寫家暴,寫反核,給电影《花樣年華》《艋舺》寫,也寫給北漂青年。親自操刀平面設計與MV,如此孑然獨行二十載,罔顧框架,放肆音樂。

    

     簡媜,作家

     簡媜,當代散文名家,筆下搖曳姿縱,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謹守紀律,輕易不逾越文法尺度,收放之間看得出旺盛過人之血色, 卻始終維持著壹種從容的學院氣息,詩人瘂弦曾稱她是“文字的精靈”。曾獲《中國時報》散文獎首獎等,是《臺灣文學經典》 最年輕的入選者,自詡為“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

     “老”就是像這樣壹個風景,不是花好月圓春常在,是地上已經有了積雪,天上有了歸雁。為什麽要寫《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妳》這本書,簡媜說,因為臺灣快要變成老人島了。從初老、漸老、耄耋、病役到死亡,她以寓言式 的魔幻奔想,仔細勾勒“老人共和國”裏的鎏銀歲月,以深情至性的柔筆追想至親晚年,娓娓述說人世浮生的悲欣交集及侍病伴老歷程之愛憎孤寂:肉身是浪蕩的獨木舟,每個人生都是壹只裝著悲歡離合的包袱,包袱裏有各自的歡愉與憾恨。在她筆下,生老病死轉化為壹座蘊藏智慧寶石的礦脈,值得壹生開采。

    

     蔡芳文,雙連安養中心創始人

     蔡芳文22年前開始籌建的雙連安養中心,是多次獲評為臺灣第壹的安養機構。生活在這裏的長輩平均年齡85歲,除了基本的醫療服務,50多種老年大學課堂,這裏的生活設備也是專門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設計,為了“感同身受”地為老人規劃環境,蔡芳文曾坐輪椅上下班體會什麽叫“無障礙空間”。雙連的400多張床位入住率100%,在預約名單上還有5000多人排隊等著入住。

    

     蔣瓊耳,Hermes中國品牌「上下」的創始人

     她做室內設計,是愛馬仕中國的櫥窗設計師;做首飾設計「瓊耳唯品」,從新天地開到外灘18號。08年蔣瓊耳創立「上下」品牌,開始與團隊壹路摸索尋覓,探訪各種手工藝大師,將竹編、紫檀、羊毛氈、薄胎瓷等精湛的傳統手工藝,通過當代設計融進各種日常物事,與現代生活真切地發生關系:藝術家讓我騰入雲霧中的自由想象,好像“頭頂理想彩虹”,設計師讓我註重理性、技術、功能性,“腳踩現實大地”。

    

     李昂,作家

     李昂,臺灣著名女作家。15歲開始寫作,17歲發表處女作《花季》登上文壇,80年代以中篇小說《殺夫》引起臺灣文壇轟動並被大陸讀者所知。《迷園》《混聲合唱》《鹿港故事》《人世間》,李昂善於運用尖銳敏感的筆觸,打破社會的制約和禁忌,以剖析人物心理來展現時代群象、探討社會問題,曾獲賴和文學獎、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文學藝術騎士勛章等。白先勇先生評價她的寫作“相當大膽,相當的不留情”。“哪壹個社會沒有禁忌,只是妳不知道而已!西方社會沒有禁忌嗎?當然有!所以我壹定有題材可寫。”

    

     林安鴻,JIA設計品牌創始人

     成立JIA前,林安鴻早於89年擁有自己的代工生產品牌,以五萬美金創業,為歐洲高級餐具品牌做代工,一方面學習設計、質量,也思考what's next:“代工像是一個佃農,永遠在幫別人開墾農地,許多年下來,我抬頭髮現遠方有片茂盛的樹林,心想為何不自己來造林。”累計20年代工經驗后,在香港創立品牌JIA(品家家品)。七年來,JIA已將其美學與哲學慢慢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王安祈,劇作家

     從5歲到57歲,王安祈見證了台灣京劇幾死幾生。少有戲迷如她一般,聽戲的年齡和生命年齡一樣長。2002年,台灣大學戲劇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接受了國光劇團的邀請,出任藝術總監。王安祈一邊聽戲、一邊教學、一邊寫戲,十幾年間佳構不斷:根據傳統戲《禦碑亭》改編的《王有道休妻》探索古代女性的性別意識;《三個人兒兩盞燈》通過唐代宮中女同性戀的故事,寫人生的千古寂寞;《金鎖記》欲借張愛玲的蒼涼筆墨,爲京劇添一抹“惡的風景”;《百年戲樓》,從男旦、海派、伶人在“文革”中的遭遇,勾勒京劇的百年滄桑;新版昆曲《梁祝》讓更多年輕人近距離接觸昆曲之美……

    

     請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報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一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