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走到海边 | 9月25日 一席深圳
2021/9/19 21:29:52 一席

    

    

     这周六,我们去深圳,一席第100期现场演讲,期待见面。

     活动时间:9月25日(周六)

     13:00-20:00

     活动地点:深圳 万象天地剧场

     购票时间:9月20日(周一)14:00

     演讲顺序:请以现场为准

     购票指引:见文末

     根据剧场及防疫要求,入场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

     本场讲者

     01.

     陈忱

     建筑师、reMIX临界工作室创始合伙人

     你在做的是一个小城市。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深圳是全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同样是一线城市,虽然总人口更少,深圳学龄儿童的数量却已经超过北京和上海。与此同时,据统计,1979年至2019年,深圳人口增加65倍,小学数量却仅增加了0.51倍。为了应对学位严重紧缺的问题,深圳计划在未来提供74万个学位,新建约250所学校,如此惊人的数量需要在5年内完成。

     其中,福田中学项目因为极度复杂的限制最受瞩目。作为深圳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学校周边高层紧贴环绕,不仅将在原校址扩充到3000人的规模,还要增加住宿空间,容积率接近普通中学的3倍,设计难度极大。在激烈的竞争中,reMIX团队凭借出色的设计方案,作为独立事务所脱颖而出,最终获得设计委托,清华建筑系周榕教授评价“这是一个非常励志、非常传奇的故事”。

    

     ▲ 福田中学校园设计/ reMIX临界工作室

     在如此高密度的城市地段内,如何营造充满想象力的校园空间?设计一所学校究竟有多复杂?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校园都长一个样?在严苛的设计规范之下,建筑师是否还有突破创新的可能?

     “为什么校园建筑让我们着迷?因为我们感兴趣学校的密度。学生真实的生活就是被困在里面。我们做寄宿学校,他/她的24小时、3年或者6年的时间,能被建筑师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深刻影响……福田中学这个项目很特殊,它几乎可以容纳我们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所有想象。”

     ……………………………………………………

     02.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我们代表着我们的族群、代表着人类向过去发问。

    

     赵冬梅在北大开的一门课叫作《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她希望学生能把注意力放到物质生活的演变和个体的人身上——像历史学者孙机先生那样,通过帽子的变迁看到中华民族如何吸收游牧民族的文化,从普通人的日常中钻研历史。

     她研究宋代制度、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题材,写出过不少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的通俗历史读物。她关注制度的变迁,也关心生活在制度中的人。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反抗制度?

     在《法度与人心》里,她写“历史并不一直向前”,写北宋曾达到了儒家政治的理想生态,写这种生态的逐渐消逝。在《大宋之变》里,她写北宋如何由盛转衰,写皇帝与大臣是如何集体迷失方向、言论自由如何破坏殆尽、祖宗之法如何分崩离析,写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夙愿,到最后却走向了分裂与衰败。

     “历史中的很多事件和人物,貌似尽人皆知、题无剩义,实际上人们所了解的,只是一个从开头到结尾的简单轮廓,至于特定开头是如何走向了特定结尾的,中间过程如何,‘相关各方’的选择如何,彼此间是如何互动的,我们即使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也是知之甚少。”她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想要做的,就是进入细节,勘破文字的谎言,排除书写的偏见,不断接近真实。

     ……………………………………………………

     03.

     陈传兴?

     摄影家、文学纪录片导演、学者

     饥荒、瘟疫、战争、社会之中彼此的撕裂,人不断地要去面对这些巨大的挑战,不断地不能把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幸福放在第一位。

    

     近两年来,陈传兴一直在读和病毒有关的书。他急切想了解病毒到底是什么,能把人类社会搅得天翻地覆。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前夕,他感染了一种叫“恙虫”的病,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出院半个月,武汉封城当天,母亲离世。

     大众熟知陈传兴,缘起于撼动两岸的文学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以及去年上映的电影《掬水月在手》。似乎他自始至终都在追问同一件事:在芜杂世界、喧闹众生之间,追寻诗意是有可能的吗?

     ▲ 《掬水月在手》预告片

     如今,站在七十岁的关口,病与死的纠缠之下,他想把这件事想得再透彻一点。于是他逐渐回想起80年代初,巴黎和纽约肆虐的艾滋病是恐怖,是暗影,是苦痛,却也曾一度点燃思想和艺术的炬火。

     从黑死病到西班牙大流感,从艾滋病再到新冠,透过一代代艺术家留下的符号,他看到了更光明、更澄亮的东西:“终结并不是像我们所有人讲的,所有东西都断裂,所有东西都结束,所有东西都取消,并不是。终结是所有间接的开始,基础的开始,希望的开始。”

     本演讲为远程视频录制

     ……………………………………………………

     04.

     王云珂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讲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博士后研究员性研究领域,我们自动忽略了那些不渴望交配的大多数。

    

     2020年,王云珂从牛津大学动物学系毕业,研究的领域包含性选择及择偶神经机制。博士期间她的研究课题是公鸡见异思迁如何受到其性经历的影响?,现在研究的是小鼠交配中决策的神经机制。

     听说她的研究之后,她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

     怎么教狗上厕所?

     猫应该什么时候绝育?

     性生活不和谐怎么办?

     虽然这些和她的研究通通无关。

     但是如果你对下面这些问题感兴趣,就可能问对了人:

     不同物种的交配时长有差异吗?

     雌性找对象到底有多严谨?它们会跟风择偶吗?

     在动物的世界里,不交配的雄性是因为没机会交配,还是压根就不想交配?

     雌性如何抵御强迫性行为?

     ……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外,她还可以顺便拓宽一下你问问题的想象力:雄性找对象可以有多内卷?和脑子一样大的睾丸、次抛可再生的丁丁、自杀式交配……

     友情提示:本演讲有点超纲,未成年人谨慎参与

     ……………………………………………………

     05. James Danckert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无聊是对此刻生活状况不满的体现。

    

     无聊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有的人会打游戏,有的人会试图睡觉,有的人变成了王村村(见下方视频),有的人开始研究“无聊”这种行为。

     因为以前经常感到无聊,加拿大的Danckert开始投入到“无聊”的研究中,他和团队想方设法设计各种实验,比如让人们观看晾衣服的影片、抄写混凝土相关的科学文献,给参与者营造无聊的氛围,进而对无聊者的大脑状态、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人们为什么会感到无聊?经常感到无聊的人会有怎样的特征?疫情中人们是否更无聊了?James Danckert认为,无聊与人的自控力、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都有关系。感到无聊可能不一定是坏事,但是长期感到无聊应该也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他本人并不无聊。

     本演讲为远程视频录制

     …………………………………………………… 06.

     蛙池

     乐队它更像是你在散步,你没有什么目的,然后不知不觉走到了海边。

    

     2017年,在东莞市虎门博涌物流中心,蛙池乐队成立,排练的时候,“旁边车间也在开工,噪音互不相让”。鼓手浩仔说,取名蛙池是因为以前的排练室外有一个废弃的池塘,有一年春天,一场暴雨过后,池塘里的小蝌蚪一夜之间长大,全部变成青蛙呱呱叫着跳了出来。

     主唱依依,初中毕业的暑假在爸爸工厂的流水线上打工,为了挣到1200块买一把自己的吉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也在工厂,虽然身份是白领,但有机会以更近距离去看看这些工人的生活状态:“鼻子里闻到的是那种浓度很高的人味,看到的是满眼厂服形状的人……他们使用手机的原则和习惯可以概括为:超级大声,外放超大声,对手机那头的人也喊超大声,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超大声地渗透进我的。”

     她开始观察他们的生活,写进歌里。

     孔雀(上下滑动)

     松糕鞋 松糕鞋

     踩上女人街 女人街

     漆皮包 漆皮包

     装着充电线,牛轧糖,和女儿送的peppa piggy

     遥远的家 麦子黄

     短视频里边 卖竹纤维内裤 by balenciaka

     为月经初潮的女儿下单

     寄北方城市

     许昌中学

     排队 吃饭 下班卡空隙间

     总结庸碌的日常经验

     这黄昏总按时来临

     狗屎之中打捞星辰

     你佩戴着闪亮的项链

     像一只盛开的孔雀

     行走着 在乌泱的大街

     同样的剧情为我们编写

     这首歌最开始的动机,是贝斯手三丰发来的一个demo,色彩阴冷诡异,一下让依依想起工业区的粗粝和压抑,“像试图在没画斑马线的路口过马路”,鼓点加快,“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手很快,不停。”但依依说,《孔雀》想呈现的其实是无奈生活里那一些小小的温情。

     在准备演讲的这个月里,依依刚刚面试了一份新工作,贝斯手三丰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电子烟厂,鼓手浩仔在为乐队和LiveHouse做平面设计,本来从事音乐教育的吉他手迪生,最近打算和哥哥一起做高考填报志愿的咨询。他们在乐队的自我介绍里写到:分别拥有自己的第一职业,玩乐队是他们在周末聚会的方式。

     ……………………………………………………

     07. 李井奎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不能丧失对社会的考察。

    

     李井奎在计量经济学及经济思想史领域探索多年,但是如果你问他中美经贸的未来如何?该买哪一支股票更好?很抱歉他都不能够回答。经济学一方面研究财富的生成,另一方面研究的是人类本身。

     中国北方冬季供暖会令多少人死于由此带来的心肺疾病?上名校能否增加收入?美国的就业市场到底有没有种族歧视,黑人犯罪后更容易被判处死刑吗?这些其实都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李井奎认为因果推断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越来越多地通过数据及统计学工具来分析经济事件背后的因果效应,以此来剖析各类争辩性的议题。他们像侦探一样,在人们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用严谨的经济学工具帮助解开谜团。

     ……………………………………………………

     08. 李芽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探寻何为中国妆,一直是我给自己的一个使命。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如何化妆,又为何化妆?这是一个和生活有关的命题。妆容,即古代女性如何修饰自己的面容、装扮自己的身体,不仅可以呈现出一段时期的社会风貌,还能折射出背后的审美意趣。

     然而,要从漫长无际的历史中寻找、打捞用于佐证的历史材料,看清古代女性妆容的细微变化并不容易。妆容研究一向冷僻、艰难,原因也恰恰在于人死之后,肉身泯灭,妆容、发式无从依附;典籍记载又往往没有人物造像可供借鉴,只能依靠学者几十年如一日的考证来让线索清晰。

    

     绘面靥与花钿的女乐伎俑(十六国)

    

     点面靥的女乐伎俑(十六国)

    

     张礼臣墓屏风画(唐)

    

     皇后与侍女像(宋)

     李芽研究中国古代妆容20余年,她形容自己过的是“一种青灯伴古佛的生活”。通过大量研究中国古方妆品,历时一年多的拍摄,她和她的团队复原了29组历代女性的妆容。正是这一个个穿越时间而来的精致妆容,让我们对历史的想象更近了一步,让原本属于过去的故事更加鲜活。

     ……………………………………………………

     购票指引

     购票方法?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购买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购票时间9月20日(周一)14:00;

     购票说明务请阅读购买页面中的「购票须知」门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请不要携带食物及有色饮料入场;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兑票时间9月25日12:00-13:00;

     剧场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发路19号华润城万象天地内(里巷西侧)。

     ?中秋快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一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