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面向感知的实验 | 10月17日 一席北京
2021/10/12 20:37:54 一席

    

     一席×别克 艾维亚特别合作场,10月17日北京,6位讲者。

     活动时间:10月17日(周日)

     14:00-18:30

     活动地点:北京 腾讯We Space

     购票时间:现在

     购票指引:见文末

     演讲顺序:请以现场为准

     根据剧场及防疫要求,入场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

     本场讲者

     01.

     茅明睿

     “城市象限”创始人

     城镇化为中国建立了11万个城市社区单元,却并没有造就多少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2010年开始,茅明睿和同事们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公共政策和城市开发对人群活动的影响,于是2017年我们邀请他来一席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有趣案例:比如南锣鼓巷的游客什么时候最高兴,比如家住回龙观为何会感到身体被掏空,比如雾霾天气为何不同地铁站戴口罩人数不同等等。

     几年过去了,茅明睿依然在观察着北京这座城市,观测着城里大大小小社区的变化,他们不断地为社区改善提出建议,也同时发现更多新的问题。

     比如无障碍环境真的无障碍吗?盲人出行一趟会在哪些路口遇到哪些障碍?比如共享单车乱放乱停是谁的锅?比如在综合执法车上安装一个白盒子对于改善街道环境有用吗?……

     他们综合大数据的分析,绘制了关于这座城市的知识图谱,努力用数据帮助改善社区和服务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茅明睿所理解的城市的正义,是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起完成的。

     ……………………………………………………

     02.

     严明?

     摄影师

     像祖先把他们的心事刻在竹板上,我决定用摄影体验接下来的生命。

    

     成为自由摄影师前,严明当过中学老师,搞过摇滚乐队,还在报社跑过几年突发新闻。相机像个有魔力的盒子,一把将他抓了进去,从此在滚滚江湖游荡,在山河表里行路。

     做摄影的二十年里,他跑过城镇乡村,到过厂矿寺院,捕捉路途上的相逢和对望,也记下“时代的一场场动迁”。

    

    

    

    

    

    ▲ 左右滑动

     这样的照片拍了十年,当“临时抓拍的能工巧匠”变成一种可怕的感觉,严明开始主动求变:泰山顶上一只微弱的灯箱,博罗转井镇的一段废墙,安岳山间一尊面目全无的塑像,甚至墙上一句无人认领的标语,都让他按下怦然心动的快门。

    

    

    

    

    

    ▲ 左右滑动

     这些画面带给严明的精神震撼远大于肉眼可见,与其说是一次次撞见,不如说是和馈赠者的交换——把自己交付出去,换得一个出口,一颗真心。相机不过是个工具,难的还是人心。

     ……………………………………………………

     03.

     齐洪海

     做各种设计的设计师

     那些设计得非常漂亮的房子,可能并不是特别好住,最后就成了一个佛龛。

    

     请回忆一下,你回家进门以后在哪里放下衣服,脱下衣物,坐下换鞋?再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擦餐桌、晾袜子、扔垃圾、用马桶尿尿的?……

     在设计师齐洪海看来,家的设计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性的结果,还包含使用者的参与。人与空间的互动,是家居设计领域令齐洪海感兴趣的地方,却也常常使设计师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比如,一个常被提及的案例是青山周平的胡同民居设计在实际使用中的“悲剧”。

     作为家居设计师,该如何平衡设计美学与设计在现实遭遇间的矛盾?

     在齐洪海的理解中,家是需要美的,而美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家居设计不应该回避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使用者的要求”,还要“引导使用者的欲望”。

     “家居设计需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但需求的背后涉到欲望的选择和分配。好看,干净,是欲望;吃的隆重,有很多衣服和鞋,也是欲望。”

     ……………………………………………………

     04.

     李腾

     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总裁每当谈到这个我们都挺激动的。而且We have nothing to lose,还不如在这儿好好做做,说不定就能做出一些事让我们自己很自豪。

    

     2016年,李腾和他的合伙人张浩千分别从清华和北大博士毕业后开始在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创业。这个领域叫作合成生物学,简单来说,就是修改微生物的DNA后让它们执行新的功能。这个学科特别新,大概从2000年开始,学术界才认为这是一个成型的学科。

     大约在2015年的时候,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也出现了许多在该领域创业的公司——有用微生物生产超轻但结构超强的新材料的、也有用微生物创造世界上本不存在的小分子来制造香水的。

     李腾和张浩千选择的方向是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一种在性能上可以替代传统塑料的新材料——PHA。PHA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自发降解,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应用一直有限。

     作为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最早的创业公司之一,蓝晶微生物花了5年时间,当然也花了许多钱,越过了许多坎儿,完成了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变,成为全球第三家显著降低PHA成本并可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李腾说他们目前产线的产量供不应求,如果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还能够继续降低成本,逼近聚乙烯等常用塑料。

     ……………………………………………………

     05. 朱虹璇编剧、导演赤子之心,万般慎重。

    

     2011年10月,北大剧星风采大赛初赛在即,朋友却迟迟没能交出剧本,朱虹璇替朋友两肋插刀,担下了编剧的任务,正是这次尝试让朱虹璇发现了自己对戏剧的兴趣。第二年剧星比赛,朱虹璇和朋友们一起将电影《十二怒汉》改编成了话剧《九人》,搬上舞台。

     《九人》在比赛中惜败给了当年的冠军队伍,一起排话剧的朋友们也都面临着毕业。就在剧团朋友们散伙饭吃得酒酣耳热的时刻,不知是谁提了一句:“我们为什么不把《九人》演下去,再演十年?”

     话剧九人就这样从北大走了出来,开始了原创话剧公演的道路,十年来持续地以话剧形式重现那些被人们遗忘或被现实遮蔽的公共议题:集体决策、新媒体革命、医患纠纷、女性主义、教育公平……

    

     2019年,话剧九人开始初涉民国知识分子题材。《四张机》展现了民国时期老北大的一场关于“大学何以存乎”的辩论。这部充满理想主义的文人戏上演之后,成了当年的票房黑马。此后,话剧九人又继续推出了两部民国知识分子话剧——《春逝》和《双枰记》。目前这三部民国系列作品,都斩获了口碑与票房上的高度认可,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朱虹璇很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一位《四张机》观众的repo:“赤子之心,万般慎重。”她希望九人的作品能够始终真诚地去思考和表达。

     “如果问我,为什么观众看九人的戏剧会感动,我想大家并不是因为什么学术上的共鸣,或者所谓的北大情结,而是因为我们剧中的人物,作为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个人,他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那一点坚持,让观众看见了自己。”

     …………………………………………………… 06.

     黄河山

     设计师人们总会赋予生活情景以意义,而意义又会被情景重新转述,这些小凳子作为城中村鲜活的「文献」,在卑微之处轻奏生活的长歌。

    

     2016年,黄河山因为「野生设计」这样一个独特的毕业项目被大家认识;近几年,他对野生设计有了更多思考和创作实验。

     他从城中村里收集了各种由废弃零部件改造而成的板凳,比如用月饼盒盖儿和小轮子组装的飘移凳、用电线线圈框做成的旋转凳、带推拉盖子可以储物的爱之凳......它们也许来自微不足道的苦涩现实,却充满实用的美感和生机勃勃的创意。「城中村家具交换计划」在 2017年深港双年展上展出,让人们与真实而原始的城市公共空间产生联结。

    

     他创造了「秃力富」这个形象,借秃力富的房地产公司,创造了一座接地气又魔幻的城市。你会看到有上百个招牌的旅馆、被巨大网线缠绕的网吧,层层叠叠的橙色阳伞与横幅组成的地摊之家......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城市的定义,追求自己的生存方式。

    

     ▲ 黄河山在秃力城

     秃力城理念也恰好和 NFT 与元宇宙产生了化学反应。人们在他的 NFT 作品「不秃花园」中置办房产,虚拟技术中也可以展开坦荡的市井生活。

     黄河山让看似普通的物件传递充满智慧的策略,看似“塑料”的设计创造出独特的浪漫,看似粗粝的拼装也开辟了蓬勃的可能性。

     ……………………………………………………

     购票指引

     购票方法?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购买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购票时间现在

     购票说明务请阅读购买页面中的「购票须知」门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请不要携带食物及有色饮料入场;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兑票时间10月17日13:00-14:00;

     剧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 (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C203) 腾讯We Space。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一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