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点发生,一点一点画下来 | 3月12日 一席杭州
2022/3/5 21:29:08 一席

    

    

     下周六,我们将在 杭州 举办第102期现场,也是春节后的第一次现场。10位讲者,欢迎你来。

     以下是关键信息:

     活动时间:3月12日(周六)

     13:00-20:00

     活动地点:杭州小百花越剧场

     购票时间:2022年3月7日(周一) 14:00

     演讲顺序:请以现场为准

     购票指引:见文末

     根据剧场及防疫要求,入场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如行程卡绿码带*,请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

     讲者名单

     01. 张洪

     登山者

     珠峰没有因为我是盲人给我更多仁慈,也没有因为他是社会精英给予更好的资源,我们必须完全靠自己的实力向上攀登。

    

     2021年5月24日,46岁的张洪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攀登者。

     这是张洪在黑暗中度过的第25年。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登山,开始梦想着自己也能登一次珠峰。

     这是旁人眼中不可能的事,体能、经费、团队,一系列问题等着解决。陷入瓶颈的时候,他就凌晨起床,负重循环爬楼梯,那是他唯一能做的、接近愿望的事情。

     在珠峰上,虽有向导指引方向,但百分之七十的路段都要靠他独自通过。经过了刀刃般的山脊、暴风雪和冰裂缝,穿过生命的禁区,他最终圆梦。

     登山带给张洪久违的自由。在珠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登山者,不需要被照顾,也不会被歧视。

     ▲ 记录张洪攀登珠峰的纪录片《让世界看见我》

     ……………………………………………………

     02.

     林惠义

     艺术家组合赵与林(Chow and Lin)成员,研究员

     穷在哪里比较好,或者在哪里比较苦。

    

     2013年,华裔艺术家组合赵与林(Chow and Lin)从加尔各答辗转纽约,两座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里的穷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不同国家的穷人而言,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社会又是如何定义贫困的?按照政府制定的贫困线标准,穷人有多少选择?

     赵与林决定从食物入手。他们根据不同国家定义的贫困线标准算出每日可供采购食物的预算,然后从当地菜市场购买食材,并为它们郑重地拍下一张张照片。

    

    中国|北京|2016|8.22元

    

    法国|巴黎|2015|5.99欧元

    美国|纽约|2019|5.46美元

    南非|开普敦|2019|27南非元(1.8美元)▲《贫困线》(滑动查看)

     随着拍摄的地方越来越多,他们发现,不同社会面临着不同的贫困问题。生活在巴西贫民窟的穷人开支有限,由于当地黑帮控制了小卖部,他们反而要承受比其他地方更贵的食物,穷人被卡在一个既没有选择又买不到便宜食材的处境。

     而发达国家的穷人更加“隐形”,他们或许受过教育,有工作甚至有房有车,但也挣扎在贫困的边缘。“绝对贫困解决之后,下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是贫富差距。”

     拍完了36个国家和地区之后,他们发现创作开始那个关于“穷在哪里比较好,或者在哪里比较苦”的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回答,但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可以“激起观看者对社会问题的追问”。

     ……………………………………………………

     03.

     黎紫书

     马来西亚华语作家

     只要作家够诚实,愿意给这些女性足够的血肉,就会看见她们在时代变换、命运困境之中,如火花般强盛地绽放。

    

     上世纪70年代,黎紫书出生时,马来西亚曾繁荣一时、盛产锡矿的怡保城已经没落。自此以后,她的大半人生都在这座小城度过。

     近半个世纪后,在一部名为《流俗地》的小说中,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几十年的人事变迁、市井浮世、细民众生尽数复活,蓬勃而生。

     对于读者而言,在如此细腻持重的文字之间,与马来西亚这片湿热的陌生天地、与一个个人物的跌宕命运迎头相撞,无疑是一种奇异的阅读体验。然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多年来支撑在作家背后、驱动她不停书写和创造的,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城镇和两个平凡的女人。

     “以一幅充满市井气俚俗味的长卷描绘马华社会这几十年的风雨悲欢和人事流变,舍我其谁?”相比这股横冲直撞的气势,黎紫书立志要讲述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恢弘故事,而是她自己——被时间推至局外,旁观生命过往的自己。

     本演讲为远程视频录制

     ……………………………………………………

     04.

     刘明珂

     律师

     根本问题就在于ta们没有被看见,ta们的需求没有被考虑。

    

     设想一下如下遭遇:

     一位跨性别者在使用激素的过程中,容貌、穿着和举止发生了变化,随后被公司以工作能力不足为由辞退;

     一位已经完成性别置换手术,并修改了身份证性别的跨性别者,在向母校申请修改学位证书上的性别时遭到拒绝;

     一位同性恋者在学校活动中即兴发表了一段呼吁不要歧视同性恋的简短演讲,后被学校“劝退”。

     这些都是刘明珂承接的案件中当事人的真实经历。很久之前,刘明珂就开始关注多元性别群体的权益保护,在公益组织做了几年法律研究与倡导工作之后,她决定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以律师的身份继续推动这项事业。

     除了涉及多元性别群体的就业歧视、校园霸凌案件,她还提供有关意定监护、财产分割与继承、多元家庭等法律咨询服务。她代理的很多案件都失败了,但也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一群体。

     多元性别群体是一个庞大的活生生的人群,对于ta们的需求和权益,法律不能视而不见。

     ……………………………………………………

     05.

     六兽

     单口喜剧演员、喜剧编剧

     喜剧很危险。

    

     六兽刚到单立人喜剧时是行政岗位,下了班才去讲段子。一年多以后,他成了全职单口喜剧演员。

     起初他在单口喜剧舞台上讲自己的事儿,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享受舞台的反馈;梦想可以站在几千几万人的舞台上表演,让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不过现在,六兽觉得有一个小台子就够了,因为他拥有了更多释放自己的方式: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喜剧编剧,创作了很多“含着说”的本子,好笑之余让人偷偷抹抹眼泪;在「无聊斋」和「谐星聊天会」轻松休闲地侃天说地,真实地表达自己。

     “如果我们的电台可以一直做下去,陪伴一个人度过人生不一样的时期,从高中听到大学,从大学听到结婚,感觉特别酷。”没想到「无聊斋」开播的第二年梦想就实现了——观众来信说从高三升到大一了。

     他觉得做喜剧和做电台都是特别浪漫的事儿,那么喜剧有什么浪漫的呢?

     ……………………………………………………

     06.

     温美珍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义乌是世界的一个投影。

    

     2015年底,温美珍来到义乌做田野,非常惊讶地发现商贸区里随处可见阿拉伯语店名的饭店和咖啡馆。

     有着“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城”美誉的义乌如今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在种类繁多且价格低廉的小商品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商人汇聚而来。在顶峰时期的2008-2012年,甚至有超过十万人的说法,给义乌染上了浓浓的阿拉伯风情。

     这些阿拉伯商人来自多个国家,或是北非的埃及,或是中东的也门、叙利亚,他们来到义乌的渠道和经营的商品一样五花八门。很多中国的穆斯林也从四面八方被吸引到义乌,有的充当阿语翻译,有的经营清真美食。

     阿拉伯商人们在义乌逐渐融入了地方,很多人取了带“龙”的中文名字,也有许多人在中国结婚成家,虽然要经历一些波折,但最终感情会战胜偏见,让他们不再漂泊。

     做不完的生意、融合的社会氛围使义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试验田,在当下这个逐渐走向隔阂与对抗的世界,义乌故事显得更加珍贵。

     ……………………………………………………

     07. Marcella Campa & Stefano Avesani建筑师、艺术家??街头式的体验、观察和偶遇,最终变得和建筑环境一样重要。

    

     你正在胡同里遛弯儿,突然迎面滚来一只糊满报纸的大球,几乎把胡同塞住了;

    

     出门晒被子,发现晾衣服的线上挂了一幅布满色块的布,你伸手摸了摸绣在上面的羊毛,忽然意识到这就是附近的地图,好像还有你家院子:

    

     不用担心,不用控制,因为你和你的反应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这些创作来自 Marcella 和 Stefano的艺术项目 Instant Hutong「速溶胡同」,一个叫「人民大球」,一个叫「都市挂毯」。

     2003年,Marcella 和 Stefano 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学院念书的时候就对中国文化与城市化议题产生兴趣,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城市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毕业后,他们移居北京,创立 RAMOPRIMO 头条计画工作室。在设计建筑与室内环境的同时,继续将胡同、乡村、废墟作为艺术探索与交流的公共平台,用抽象的图形和幽默的混搭来标记城市的性格,让随机偶遇和自然情绪印证真实而具体的变迁。

     英语演讲,配简要中文提示

     ……………………………………………………

     08. 储海飞选书师我挑的书便是我想传递出来的世界。

    

     2016年,储海飞创办「本册选书」,他们创造了这些我们很难想到会捧起书本的时刻:

     从市集买菜出来的妈妈,顺便走进旁边那间九分之一书店,翻开一本「可以吃的书」,捻一捻书页,书中飘出食物的香气。

     在游乐园等观光火车的小朋友,读着车站里的小王子和哈利波特立体绘本,等待的时间也变得快乐了。

     到太湖漫山岛观鸟的游人,穿过丛林走进一座鸟类图书馆,捧起一本小鸟后脑勺的摄影集,猜一猜它们都是什么鸟。

    

     储海飞说自己是个书籍猎人,在旅行中随时寻找难得的好书。他也像社会学者一样调研,了解读者与社区的特点,策划最合适的主题与书籍。他还是空间的编辑,通过对书架与书籍的排布组合,带来最好的阅读体验。

     选书师在乎的不是最美空间和网红书店,而是根据人的需要,创造人与书相遇的机会。

     ……………………………………………………

     09. 勾食漫画作者面对很多现实,我只能通过漫画来慰藉自己。

    

     勾食生于南方的一个偏远小镇,在那个社会治安还不是很好的年代,和一群“混混”一起跌跌撞撞地长大。

     在野生潮湿的南国,小孩被扔在地里自由生长,读不了书的青少年聚在一起寻衅滋事,父亲永远不在身边,母亲在厨房劳作,奔腾年代里生活着那些来去的成功者和出不去的失败者。生活就像积水的海绵,那里的人们似乎永远流浪在自己的故乡。

    

    

    

    

    

     ▲ 滑动查看《烂柯人》(未完待续)

     如今世界在飞速运转进步,勾食觉得自己和画里那些“失败者们”一样,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而生活是很具体的,一点一点发生的,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把它们画下来——用家乡的方言叫作“讲古”,讲一些旧人,讲那条闷闷的街道,讲他的少年时代。

     ……………………………………………………

     10. 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每一座金属建筑都记录了一个地方社会。

    

     2009年7月,张剑葳来到陕西咸阳北杜镇,探访一座巍然耸立在这里的千佛铁塔。

     用高倍相机拍下塔身后,张剑葳发现其上遍布铭文,经过整理,铭文中现存捐建人名1260个,为首的是告老还乡的明代高级宦官,更多的则是附近村庄的普通民众。

    

     除了捐建者,铭文还留下了工匠身份:本地陈氏和山西栗氏。

     顺着这些铭文,张剑葳追索到了一个传承至今的金火匠家族,甚至在如今的山西省阳城县找到了栗氏的传人。至此,这座千佛铁塔背后的筹资、建造以及技术传承故事便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除了咸阳铁塔,张剑葳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现场考察过50多处实例。这些看似冷门的建筑背后都有庞大的社会网络,有一个个关于捐资者、组织者、建造者的故事。它们既具象表达了中国的宗教思想与艺术,也凝结了基层社会生机勃勃的关系与斗争。

     ……………………………………………………

     购票指引

     购票方法?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购买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购票时间2022年3月7日(周一)14:00;

     购票说明务请阅读购买页面中的「购票须知」;门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请不要携带食物及有色饮料入场;按活动当日排队先后顺序派票,对号入座;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兑票时间3月12日12:00-13:00;

     剧场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59号小百花越剧场;停车位紧张,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一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